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华一万年  下
中华一万年  下

中华一万年 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志坤,陈雪良著
  • 出 版 社: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3040566
  • 页数:7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用小故事的形式,讲述中华民族从文明曙光初现到新中国成立约一万年的发展历史,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中华一万年 下》目录
标签:

历史序曲 1

第一卷 陶铸文明 2

华夏第一“陶” 2

制陶源起的猜想 3

殉陶者宁封子 4

陶中乾坤 6

女娲抟黄土造“人” 8

鹳、鱼、斧组合中的寓意 11

“四个太阳” 12

“圆”的世界 13

传说中的陶神 15

第二卷 原始村落 19

走出洞穴去! 19

半地穴 20

民居,在地平线上升起 21

“高干栏式”建筑 22

榫卯的发明 23

大地湾的“混凝土” 25

门·门坎·窄门洞 26

匏形釜 27

以土为床 28

村落有多大 28

村落构架 29

部落生活掠影 30

第三卷 女人天下 34

8000年前的“中华老祖母” 34

知母不知父 35

里里外外一把手 36

丰乳肥臀的女裸像 36

孤寂的单人葬 37

和合之美 38

女性首领的尊严 40

“世上只有妈妈好” 41

厚葬的小女孩 42

人母和地母 42

第四卷 人体包装 45

留在陶器上的织品印痕 45

精致的纺轮 45

原始的“腰织机” 46

丝绸的源头 48

无领无袖的“贯头衣” 49

“衣”与“裳” 50

帽·鞋·靴 51

发笄和梳子 52

爱美的天性 54

第五卷 农耕初始 57

“南稻北粟” 57

稻的人工育种 58

北方的粟和稷 59

“高高”的红高粱 60

“圃”中天地 61

神农氏 63

手握耒耜的神农 64

耦耕 65

犁耕初始 66

陶仓·地窖·石磨 68

精致的石镰 69

第六卷 六畜兴旺 73

“畜圈”与畜舍 73

猪为六畜之首 74

狗为人类最早朋友 76

“金鸡报晓” 77

“羊大为美” 78

牛和“牺牲” 79

驭马助猎 80

驯化的代价 82

最古老的烹调师 83

别在腰际的餐匙 85

餐叉的故乡 85

第七卷 慎终追远 88

人死为“鬼” 88

“阴阳沟” 89

“魂归西天” 91

“古不墓祭”和“杀牲献祭” 92

“瓮中精灵” 93

龟灵崇拜 95

占卜习俗 97

神圣的祭坛 97

“黄土之神” 98

第八卷 氏族变迁 102

大坑套小坑的墓葬 102

家庭裂变 102

男耕女织 104

夫妻合葬墓 105

最早的殉夫者 106

陶且 107

酒事之盛 108

“六畜”之外 110

井的开掘 111

封土为“坟” 112

“乱葬坑”内的尸骨 113

第九卷 城市雏形 116

“中华第一城” 116

夯土城墙 117

土坯砖 117

墙基冤魂 118

城市规划 119

“日中为市” 120

最早的货币 121

第十卷 东西南北 124

“东西” 124

有客自闽南来 125

北首岭的榧螺 126

“海贝之路” 126

良渚玉石何处来 128

“高高在上”的卡若文化 129

流落大草原的“和田玉” 130

第十一卷 艺术人生 134

劳动器具的美化 134

造物的形似和神似 135

变异的纹饰 137

舞姿婀娜 138

马马岩崖画 139

七音齐备的贾湖骨笛 140

磬声阵阵 141

彩陶腰鼓 142

第十二卷 文字滥觞 145

结绳记事 145

积石记事和“记事桩” 146

最原始的刻符龟甲 147

画在悬崖上的图文 148

器形与造字 149

从陶符到陶文 149

人类的自名——“人” 151

第十三卷 中华神龙 153

图腾 153

龙的“九似” 154

龙师龙名的部落 155

最古的飞龙图案 156

玉猪龙 156

用黄土夯筑的巨龙 157

“人骑龙”蚌塑 158

彩绘龙盘 159

第十四卷 人文始祖 162

雷神的儿子 162

为和平而战 163

各族共祖 164

巡视四方 165

播撒“人文” 166

“黄帝四面” 167

子孙万万代 169

第十五卷 五帝一脉 172

黄帝子孙 172

“静渊有谋”的颛顼 173

“修身而天下服”的高辛 174

“历象日月”的尧 175

尧舜禅让 177

大孝子舜 179

大禹治水 180

禹铸九鼎 182

第十六卷 “三代”时势开创新局面的“启” 186

征讨有扈氏 187

少康中兴 188

暴虐夏桀 189

何处是“夏墟” 191

神秘的“楼兰美女” 192

三星堆的黄金手杖 193

“东方特洛伊” 194

殷“革”夏“命” 195

帝太甲悔过自责 196

盘庚迁殷 198

武丁复兴 200

司母戊鼎 202

甲骨文中的殷史 204

暴君纣王 206

武王伐纣 208

周公制礼作乐 210

“学在官府” 212

召公棠下决狱 214

周初大分封 215

“无逸”之训 217

楚的崛起 219

厉王弭谤 221

“始勤后怠”的周宣王 223

烽火戏诸侯 225

第十七卷 大国争霸 230

平王东迁 230

郑庄公“小霸” 231

齐鲁长勺之战 233

齐桓公用管仲为相 234

管仲改革齐政 236

秦晋之好 238

宋襄公的“仁义” 240

晋文公称霸 241

秦穆公霸西戎 244

楚庄王问鼎中原 245

鲁宣公“初税亩” 247

向戌弭兵 249

子产“铸刑鼎” 250

伍子胥“十年归报楚王仇” 252

勾践卧薪尝胆 254

第十八卷 儒墨显学 258

“学术下移” 258

文士“蜂出并作” 259

学无常师的孔丘 261

首创私学 263

孔门“十贤”和弟子三千 265

孔子严斥赖学的人 267

文化寻根苦旅 269

“孔子之谓集大成者” 271

“平民圣人”墨翟 272

反战宣言《非攻》 274

强本节用的“兼爱”之路 275

第十九卷 战国史诗 278

三家分晋 278

田氏代齐 279

魏文侯改革图强 281

西门豹治邺 283

公仲连促赵侯改革 284

楚国吴起变法 285

致力“俗之一改”的屈原 287

申不害“修术行道” 289

商鞅变法 291

诸侯国先后称王 29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94

西帝和东帝 296

合纵与连横 297

第二十卷 百家争鸣 300

布衣士成王侯师 300

礼遇智者的旋风 301

养士之风 302

稷下学宫和稷下先生 302

“儒分为八” 304

曾子学派:孔门后学的主流 305

以孔子继承人自居的孟轲 306

主张“君子必辩”的荀子 307

“墨离为三” 308

巨子和巨子制度 309

庄子的“逍遥游” 310

杨朱的“为我”学说 311

首席名辩公孙龙 312

熔法术势于一炉的韩非 313

“大出诸子之右”的吕学 313

“天下定于一”的呼喊 315

第二十一卷 大秦帝国“始皇帝” 318

建兴安运河 319

开凿“五尺道” 320

重设九原郡 321

修筑万里长城 322

“三公”、“九卿”制 323

废分封,置郡县 324

为吏资格 325

“事皆决于法” 326

“使黔首自实田” 327

重农而不轻商 328

统一货币 329

统一度量衡 330

统一文字 330

条条大道通“咸阳” 332

焚书坑儒 333

建阿房宫和骊山墓 334

第二十二卷 楚汉之争“始皇帝死而地分” 338

大泽乡的烽火 338

“裂地称王”势力泛起 340

刘项薛城之会 341

巨鹿之战 342

项羽新安坑降卒 343

“约法三章” 343

鸿门宴 344

项羽分封十八王 345

刘邦率军入汉 347

“萧何月下追韩信” 348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50

垓下之战 350

第二十三卷 汉家气象由“汉王”到“汉皇” 354

刘邦的“五湖四海” 355

巧除韩信 356

叔孙通定朝仪 357

文帝躬行“节俭” 358

巨犁时代 360

“授牛安民” 360

小农的汪洋大海 362

张骞与“丝绸之路” 363

昭君出塞 363

历史的认同:我是中国人! 364

一日三餐 365

主食三种:饭、粥、饼 366

豆制品 367

蔬食和肉食 368

肉食敬老 369

群庶崇饮 370

“峨冠博带”贵族装 371

内衣:衬衫和汗衫 371

开裆和弥裆 372

平民的短打服 373

小康民宅:一堂二室 374

席地而坐 375

床、榻、几 376

条条道路通长安 377

牛车和马车 377

“木牛流马”独轮车 379

大风歌 379

“不弃糟糠” 380

立“熹平石经” 382

不让“白首空归” 383

“自街鬻”气概 385

尚武与习文并重 385

蔡伦造纸 386

张衡发明地动仪 387

汉字:中国“第五大发明” 389

第二十四卷 汉武雄风 389

16岁的少年帝王 393

“举贤良” 394

“异人并出”的气象 395

尊崇儒学 397

“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398

以法辅德 399

任用酷吏打击豪猾 399

盐铁官营 400

瓠子负薪 401

“卫青奋于奴仆” 402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404

苏武牧羊 405

张骞“凿空” 406

汉、乌、匈“三方和亲” 407

汉武帝“罪己富民” 408

第二十五卷 英雄时代黄巾起义 411

长安街头的歌谣 411

曹操起兵 413

“挟天子以令诸侯” 414

割据江东的孙策 415

煮酒论英雄 416

官渡之战 418

曹操身边的“四大谋士” 419

三顾茅庐 420

隆中对 421

张飞长坂扬威 423

英雄际会:孙刘联盟 424

赤壁大战 425

刘备取益州 426

曹刘争汉中 428

“一身都是胆”的赵子龙 428

曹操三下“求贤令” 430

关羽败走麦城 431

曹操“决不称帝” 432

刘备殒身白帝城 433

诸葛亮“七擒七纵” 434

挥泪斩马谡 436

海峡两岸的交往 436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437

“扶不起的阿斗” 438

司马昭之心 439

第二十六卷 文化融合世族特权 443

石崇王恺斗富 444

司马炎三临辟雍 445

“竹林七贤” 446

葛洪家族修仙传道 447

佛教东来 448

胡华杂处 449

“汉氏之甥”刘渊 450

“王与马共天下” 451

一代书圣王羲之 453

石勒读《汉书》 454

慕容氏收容“流人” 455

苻坚与王猛 457

“夷狄应和” 458

儒、法、佛并举的姚兴 459

寒族皇帝刘裕 461

亲授经籍的萧衍 462

范缜著《神灭论》 464

祖冲之精求圆周率 465

魏孝文帝的改革 466

宇文泰创立府兵制 468

北周武帝灭佛 470

第二十七卷 短暂隋代隋文帝一统天下 473

隋初“二圣” 474

“三省六部”制度 475

改变“十羊九牧”局面 476

制定《开皇律》 477

“大索貌阅” 478

“朝野属望”的杨广 479

营建东都 481

督修图书馆 482

开凿南北大运河 483

创置科举制 485

隋通台湾 486

炀帝之死 488

第二十六卷 大唐盛世唐王朝的建立 491

唐高祖“拨乱反正” 492

“开元通宝” 493

玄武门之变 495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496

太宗与魏徵 497

唐太宗严惩“贪腐人” 499

“贞观之治” 501

玄奘西天取经 502

日本“遣唐使”来华 504

文成公主入藏 505

唐高宗的“贞观遗风” 506

武则天执政 508

“开元之治” 510

鉴真东渡 511

“科圣”一行和尚 513

“史圣”刘知幾 515

“医圣”孙思邈 516

“画圣”吴道子 517

“诗仙”李白 519

“诗圣”杜甫 520

“万国都会” 522

大唐境内的外国人 524

一份外来文明的清单 525

“胡风”劲吹 529

文化人崇“异” 530

晚年唐玄宗 532

唐玄宗和杨贵妃 533

安史之乱 535

马嵬驿之变 536

郭子仪击鼓退敌 538

唐与回纥的和战 539

两税法的推行 540

“二王八司马”事件 541

牛李党争 542

唐武宗灭佛 544

黄巢大起义 545

第二十九卷 两宋格局吴越王钱镠 549

词坛才子李后主 550

陈桥兵变 551

“一切照旧” 553

杯酒释兵权 554

赵普的“方镇三策” 555

“宰相须用读书人” 556

“儒将”曹彬 558

“半部《论语》治天下” 559

吕端“大事不糊涂” 561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562

“包青天” 564

从死刑犯到枢密使的狄青 565

宋、辽、夏“三国鼎立” 566

谏官欧阳修 568

王安石变法 569

“宋学” 572

荆公新学 573

苏氏父子创立“蜀学” 574

“洛学”的兴起 575

张载与“关学” 576

宋、金、夏的新“三国鼎立” 578

为岳飞昭雪 579

南宋孝宗时的“百家争鸣” 580

“东南三贤” 582

陆九渊的“心学” 584

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 586

“中兴四大诗人” 587

书院的勃兴 588

程门立雪 589

“朱张会讲” 590

“鹅湖之会” 591

朱熹访陈亮于“五峰” 592

辛陈“鹅湖之会” 593

商业大都市的勃兴 594

中国最早的商标 595

“鬼市子” 596

宋人的夜生活 597

“团行”和行首 598

北宋的“交子” 599

南宋的“见钱关子” 600

指南针的发明 601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602

火药与火器 602

第三十卷 百年蒙元 606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 606

大蒙古国 607

蒙古大汗和耶律楚材 608

大札撒 610

忽必烈建元“中统” 611

国师八思 612

“帝中国当行中国事” 613

《大学衍义》获奖5万贯 614

大元帝国的建立 615

把人分“四等” 616

伯颜被 617

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619

修“三史”议“正统” 620

马可·波罗来华 621

元曲 623

“漆黑”的元末吏治 624

第三十一卷 专制皇权朱元璋崛起 627

浙东文人和礼贤馆 628

明王朝的建立 630

丞相制的取消 631

胡、蓝大狱 632

明太祖训子 633

锦衣卫 634

明太祖大兴文字狱 635

靖难之役 637

方孝孺案和“瓜蔓抄” 638

“东厂”的创立 639

迁都北京 640

郑和下西洋 641

编修《永乐大典》 642

仁宣之治 644

大宦官王振专权 646

于谦和“北京保卫战” 647

“宦官更酷烈” 648

严嵩揽权 650

戚继光抗倭 651

“海青天” 653

张居正改革 654

“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656

利玛窦来华 658

东林党人 659

宦官魏忠贤 661

闯王李自成 663

第三十二卷 帝国末路清帝国的建立 667

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668

“剃发”弊政 669

顺治帝亲会达赖五世 671

郑成功收复台湾 672

“乾纲独断”的君权 673

《明史》案 674

《南山集》案 675

康熙设“千叟宴” 676

雍正朝的吕留良案 678

“文网更密”的乾隆朝 679

狂士、狂生和狂官 680

“大厦似倾灯将尽” 682

广开科举 683

桎梏人心的八股文 685

劣生闹场案 686

房考官纳贿案 687

“贪污之王”和珅 689

闭关锁国 690

马嘎尔尼祝寿使团 691

罪恶的鸦片贸易 692

林则徐召对禁烟 694

虎门销烟 695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697

三元里的抗英斗争 697

全无斗志的清军 699

《南京条约》 700

第三十三卷 振兴中华“倡异端之言”的李贽 704

“引进西学”的徐光启 705

中国最早的“人权宣言” 707

“采访夷情”的林则徐 709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 710

“天国”之梦 71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 714

中日甲午战争 716

“百日维新” 717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719

改良?革命? 721

“革命军马前卒” 722

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724

帝制的终结 725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727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728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730

忻口会战中的国共携手 732

跳出历史的“周期律” 733

两个“十一” 735

后记 73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