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炳照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3099443
  • 页数:4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了“专题”+“研究”的形式,由各领域的专家对二十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目录

第一篇 教育史料学 3

专题一 教育史料学研究的定义及若干构架问题 3

一、中国教育史料学定义的提出及其依据 4

二、中国教育史料学的研究对象 7

三、中国教育史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原理 9

四、中国教育史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难点 12

五、中国教育文献史料整理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综述 27

专题二 四部分类体系中教育文献的利用及检索 34

一、四部分类法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34

二、经部分类体系中的教育文献 38

三、经部以外其他三类文献的教育史料价值 51

第二篇 中国古代教育史 59

专题一 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分化与融合 59

一、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分化 59

二、先秦诸子教育思想的融合 66

专题二 中国古代书院研究 77

一、书院制度的起源 78

二、书院制度的兴衰 81

三、书院在组织和教学上的特点 89

专题三 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97

一、书院精神在古代教育中的积淀与传承 97

二、书院精神在近代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102

专题四 论中国古代的师道观 113

一、师生关系与教师地位 113

二、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117

三、为师资格与要求 120

专题五 中国传统蒙学 124

一、传统蒙学及其研究意义 124

二、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 128

三、传统学塾中的塾师 130

四、蒙学教材的发展、类型和应用 135

五、历代蒙学教材举要 139

六、传统启蒙教育的经验教训 164

专题六 传统社会教化的经验教训及其现代价值 170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范畴 170

二、传统社会教化的历史变迁及主要特点 173

三、传统社会教化的主要途径 179

四、传统社会教化的主要经验及现实价值 187

专题七 中国古代课程改革及其经验教训 192

一、中国古代三次课程改革 192

二、影响古代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201

专题八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 212

一、当今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 212

二、孔子与“素质教育” 216

三、《学记》与“素质教育” 223

四、书院与“素质教育” 228

五、中国传统师德与“素质教育” 233

六、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与“素质教育” 243

专题九 青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 250

一、什么是经典? 250

二、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251

三、蒙以养正圣功也 255

四、儿童个体智力发展史是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的缩影 260

专题十 明清时期在华西人视野中的科举制度特征——另一双眼看科举 262

一、筛选严格·竞争激烈 263

二、残酷·悲喜剧 269

三、公平·激励·调节器 274

四、简短的结论 282

第三篇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287

专题一 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关于中国科举制度改革思想述论 287

一、双轨制思想:西学设科和西学教育 288

二、从中西学并考到改考西学 292

三、另起炉灶:全新的公共考试制度 297

四、简短的结论 301

专题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305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涵 306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制度 309

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312

专题三 日、美近代学制对中国近代学制的影响及中日、中美近代学制比较 314

一、日本近代学制与中国清末民初学制的确立 314

二、美国“六三三”学制与中国1922年的学制改革 325

三、从模仿日本到学习美国的历史转变 331

专题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335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与传播 335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传播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339

三、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新阶段 349

专题五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办学特色及其历史启示 352

一、以中西文化的融会与贯通为宗旨 352

二、在学科建设上以突出重点为发展战略 356

三、在教学方法上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标 359

四、实行严进严出的教学管理以精英人才为培养目标 362

五、在科学研究上强调“动国际而垂久远”的精神 368

专题六 论收回教育权运动语境下北京辅仁大学的注册与中国化问题 372

一、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政府对教会学校的政策变化 373

二、遵章建制与首次注册 376

三、遵新章改制扩建与再次立案 381

四、余论 387

第四篇 中国教育史学史 393

专题一 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 393

一、问题的提出 393

二、新、旧两种教育经验所构成的思想底色 395

三、道尔顿制研究中的“心理”与“学理” 401

专题二 教育史学科建立时期的中国问题——解读舒新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学术理路 408

一、从教育方法转向教育史研究的历史象征意义 408

二、《现代教育方法》:“传统教育精神”与“现代科学方法” 411

三、《近代中国留学史》:“接受教育”与“研求学术” 416

四、《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直线”与“曲线”的寓意 420

五、中国问题及其问题 425

专题三 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 432

一、从“两分法”到“三分法” 432

二、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理论—实践”观念 435

三、作为其实践基础的中国现代教育的国家规划 439

四、随着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思想”与“制度”的边界开始交融并合—于行动的世界中 44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