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  1874-1992
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  1874-1992

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 1874-1992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文杰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41958700
  • 页数:75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史论著总目 1874-1992》目录

第一篇 综论 1

一、论中国 1

(一)“中国”名称的含义 1

(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二、中华民族 2

(一)总论 2

(二)名称与起源 2

(三)形成与发展 4

(四)人种、构成与分布 5

(五)特点与气质 6

三、民族关系 9

(一)研究动态 9

(二)总论 9

(三)民族交往和民族联姻 14

(四)民族迁徙 14

(五)民族同化与融合 15

四、民族社会与经济 16

五、民族政治与军事 17

(一)总论 17

(二)民族政策 17

(三)土司制度 18

(四)民族革命与法律 19

(五)少数民族政权与王朝 19

(六)民族战争 19

六、边疆与民族 20

七、民族文化 21

(一)总论 21

(二)科学技术 22

(三)哲学思想与教育 23

(四)语言文字 23

(五)文学艺术 24

八、民族宗教信仰 24

(一)总论 24

(二)佛教(喇嘛教) 25

(三)萨满教 25

(四)伊斯兰教 26

1.概述与研究动态 26

2.产生与传播 27

3.史论史评 27

4.文化 30

5.伊斯兰教和民族关系 31

6.清真寺 31

7.人物与文献评介 31

(五)其他宗教 32

(六)图腾崇拜 32

九、民族风俗习惯 34

(一)总论 34

(二)姓名 35

(三)饮食、服饰、居住 35

(四)婚姻、家庭 36

(五)丧葬、祭祀 38

(六)节日 38

十、民族人物评价问题 38

十一、民族史教学与研究 39

(一)总论 39

(二)研究动态 40

(三)民族史研究论评 40

(四)民族史编写及书评 41

(五)其他问题 41

十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43

十三、民族考古与文物 43

(一)总论 43

(二)墓葬(岩画附) 44

(三)铜鼓 45

1.简介与研究动态 45

2.源流 45

3.论评与研究 45

4.类型及其他 46

十四、论民族史志与方志 47

(一)论民族志 47

(二)论地方志 47

十五、民族文献评介 48

第二篇 各代民族史 50

一、总论 50

二、传说时代 51

三、先秦 53

(一)先秦及三代总论 53

(二)夏 54

(三)商 55

(四)周 57

(五)三苗 57

(六)东夷 58

1.史论史评 58

2.文化 59

3.支系各论 59

(七)戎狄蛮 60

1.总论 60

2.戎 60

3.狄 61

4.蛮及其他 62

(八)肃慎 62

(九)春秋、战国 63

(十)巴蜀 63

1.总论 63

2.文化 64

3.巴 65

4.蜀 67

(十一)百濮 68

(十二)楚 68

1.研究动态与源流 68

2.民族关系 70

3.历史地理 70

4.史论史评 71

5.社会、经济 72

6.政治军事 72

7.文化 73

8.考古、文物、文献 75

(十三)百越 76

1.总论、研究动态 76

2.族属与源流 77

3.史论史评 78

4.社会经济 79

5.文化 79

6.文物、文献 80

7.吴越总论 81

8.吴 82

9.越 84

10.瓯骆 86

11.东南越 87

12.闽越 89

13.山越 89

14.于越及其他 89

(十四)中山国 90

(十五)赵 91

(十六)东胡 91

四、秦汉 91

(一)总论 91

(二)秦 92

(三)汉 93

1.民族关系和政策 93

2.边政 94

3.和亲 94

4.军事及人物 96

(四)匈奴 98

1.总论、研究动态 99

2.族称族源 99

3.史论史评 99

4.考古文物 102

5.社会、政治 103

6.文化 104

7.文献评介 104

(五)西域 105

1.史论史评 105

2.文化 107

3.历史地理 108

4.文献评介及其他 109

5.于阗 110

6.龟兹 111

7.粟特 111

8.焉耆 112

9.楼兰、鄯善 112

10.大宛 113

11.吐火罗 113

12.浑邪等 113

13.大秦等 113

14.人物评介 114

(六)月氏 116

(七)乌孙 117

(八)丁零 118

(九)塞种 118

(十)?、夫余 118

(十一)高句丽 119

(十二)挹娄 121

(十三)西南夷 121

(十四)僰人、賨人 122

(十五)夜郎与牂柯 123

1.研究动态与源流 123

2.史地论评 123

3.社会、政治 124

4.考古、文物 125

5.牂柯 125

五、魏晋南北朝 125

(一)总论 125

(二)三国 127

1.总论 127

2.魏 127

3.蜀 127

4.吴 129

(三)晋及十六国 129

1.晋 129

2.十六国总论 130

3.五凉等 130

4.前秦 131

5.东晋北伐与淝水之战 132

(四)北朝 133

1.总论 133

2.北魏 133

3.东西魏及其他 136

(五)五胡 137

(六)柔然 137

(七)铁勒(高车) 138

(八)乌桓、鲜卑 139

1.总论 139

2.乌桓 139

3.鲜卑 140

4.支系分布 140

5.史论与考古 141

6.社会经济 142

7.文化 142

(九)氐羌 142

1.总论 143

2.仇池 144

(十)西域 144

1.总论 144

2.白兰 144

3.?哒与大夏 144

4.文献评介 145

5.高昌 145

6.蛮 147

六、隋、唐、五代 148

(一)隋 148

(二)唐 149

1.民族政策与关系 149

2.政治、军事 151

3.文化 151

4.边政、边防 152

5.瓜沙归义军 153

(三)五代 154

(四)吐谷浑 155

1.总论 155

2.历史地理 155

3.民族关系 155

4.其他 156

(五)突厥 156

1.总论、研究动态 156

2.族称族源 157

3.史论史评 157

4.西突厥 158

5.东突厥 158

6.民族关系 159

7.文物 160

8.社会、政治 160

9.文化 160

10.人物、文献评介 161

11.薛延陀与沙陀 162

(六)回纥(鹘) 162

1.族称 162

2.史论史评 163

3.河西回鹘 164

4.高昌回鹘 165

5.民族关系 166

6.社会、政治 166

7.文化 167

8.人物、文献评介 167

(七)室韦 168

(八)勿吉、靺鞨 168

(九)渤海 169

1.总论、研究动态 169

2.族称族源 169

3.民族关系 170

4.史论史评 170

5.考古与历史地理 172

6.社会经济 173

7.政治、文化 173

8.人物、文献评介 174

(十)南诏 174

1.总论、研究动态 174

2.族属 175

3.史论史评 176

4.民族关系 176

5.历史地理 177

6.文物 177

7.社会经济 178

8.政治军事 178

9.文化 179

10.哀牢夷 179

11.文献评介 179

(十一)吐蕃 180

1.族称族源 180

2.史论史评 181

3.民族关系 181

4.社会经济 183

5.政治军事 183

6.文化 184

7.人物评介 184

8.文献评介(女国附) 186

(十二)僚、乌蛮、白蛮 186

1.俚僚 186

2.乌蛮、白蛮等 187

(十三)西域 187

1.总论 187

2.玄奘与《大唐西域记》等 189

(十四)人物评介 190

七、宋、辽、金 190

(一)总论 190

(二)宋 191

1.总论 191

2.边防与外交 191

3.政治军事及其他 192

4.宋辽关系 193

5.宋金关系 195

6.宋夏关系 196

7.宋蒙关系 197

8.人物评介 198

(三)唃厮罗 200

(四)大理 201

(五)辽金 202

(六)辽 204

1.总论 204

2.历史地理 205

3.社会经济 206

4.政治 207

5.军事 208

6.文化 209

7.人物评介 209

8.西辽 210

9.文献评介 211

(七)契丹 212

1.总论、源流 212

2.史论史评 213

3.部族与民族关系 213

4.历史地理与文物 215

5.社会经济 215

6.政治军事 216

7.文化 216

8.风俗习惯 218

9.宗教 219

10.文献评介 220

(八)金 220

1.史地论评 220

2.文物 221

3.社会经济 221

4.政治军事 223

5.民族关系与政策 224

6.人物评介 224

7.东夏 226

8.文献评介 226

(九)女真 227

1.总论 227

2.社会政治 228

3.文化 229

4.风俗与宗教 230

5.历史发展 231

6.各部论评 232

(十)奚族与阻卜 233

(十一)西夏 234

1.总论、研究动态 234

2.国名与民族源流 234

3.史论史评 235

4.历史地理 237

5.文物 237

6.社会经济 238

7.政治军事 238

8.文化 239

9.人物评介 241

10.文献评介 241

八、元、明、清 242

(一)元 242

1.研究动态 242

2.史论史评 243

3.社会经济 246

4.政治 246

5.军事 247

6.文化、风俗 248

7.宗教 249

8.文献史料 249

9.人物评介 250

(二)明 253

1.民族政策与关系 253

2.边政制度 254

3.军事 256

4.北元、鞑靼、瓦剌等 258

5.人物评介 259

6.文献评介 261

(三)清 261

1.研究动态 261

2.开国史与后金 261

3.社会经济 263

4.政治 264

5.八旗制度总论 265

6.八旗分布 266

7.八旗牛录 267

8.八旗土地制度 267

9.八旗兵制 268

10.八旗官员和子弟等 268

11.军事 269

12.民族关系 270

13.民族政策 270

14.反满斗争 271

15.边政总论 272

16.土司制度 272

17.西域 272

18.文化 275

19.人物评介 275

20.文献评介 279

21.太平天国 280

九、近现代 280

(一)总论 280

(二)辛亥革命 281

(三)五四运动至土地革命时期 283

(四)红军长征时期 283

(五)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 284

第三篇 各地区民族史 286

一、综述 286

二、北部地区 286

(一)总论、研究动态 286

(二)民族关系 287

(三)文化 287

(四)河北(热河、察哈尔附) 288

(五)山西、内蒙(绥远、外蒙附) 289

1.总论 289

2.考古、文物 290

3.社会经济 291

4.政治军事 291

5.文化 293

三、东北地区 294

(一)总论 294

(二)辽宁(辽东、辽西附) 296

(三)吉林 297

(四)黑龙江 297

四、西部地区 299

五、西北地区 299

(一)总论 299

(二)史论史评 300

(三)人物评介 302

(四)社会政治 302

(五)文化 303

(六)陕西 303

(七)甘肃 304

1.总论 304

2.文化 305

(八)宁夏 306

(九)青海 307

1.总论 307

2.社会政治 308

3.文化 308

4.人物、文献评介 310

(十)新疆 310

1.总论、研究动态 310

2.民族及分布 310

3.新疆与祖国的关系 311

4.建置沿革 314

5.考古文物 315

6.经济、政治 315

7.文化 317

8.风俗习惯 317

9.宗教信仰 318

10.人物评介 319

11.文献评介 322

六、西南地区 323

(一)总论、研究动态 323

(二)民族源流与研究 323

(三)史论史评 325

(四)文化 326

(五)风俗习惯 327

(六)人物、文献评介 328

(七)四川(西康附) 328

1.史论史评 328

2.民族调查与民族关系 329

3.考古、文物 330

4.社会政治 331

5.文化 333

6.西康 334

(八)贵州 335

1.史论史评 335

2.考古、文物 336

3.政治 337

4.民族起义与斗争 337

5.文化 338

6.人物、文献评介 339

(九)云南 340

1.总论、研究动态 340

2.民族源流与分布 340

3.史论史评 341

4.社会历史调查 342

5.政治军事等 343

6.考古、文物 345

7.社会经济 346

8.土司制度 346

9.民族起义与斗争 347

10.文化 348

11.风俗习惯 350

12.宗教信仰 352

13.人物评介 352

14.文献评介 353

(十)西藏 354

1.总论、研究动态 354

2.史论史评 355

3.西藏与祖国的关系 357

4.历史地理 361

5.考古、文物 362

6.社会经济 363

7.政治军事 365

8.西藏的外患 367

9.文化与风俗 369

10.宗教信仰 369

11.佛教宗派 373

12.寺院与经藏 374

13.高僧与喇嘛 375

14.达赖喇嘛 377

15.班禅及其他 378

16.人物、文献评介 379

七、南部与中南地区 381

(一)总论 381

(二)文化 384

(三)河南、湖北 385

(四)湖南 386

(五)广东 387

(六)海南 388

(七)广西 389

1.总论 389

2.考古、文物 390

3.土司制度 391

4.民族起义与斗争 392

5.文化 392

八、华东地区 393

(一)江浙等地 393

(二)福建 394

1.总论 394

2.考古、文物 394

3.文化 395

(三)台湾(琉球附) 395

1.总论 395

2.考古、文物 397

3.社会政治 397

4.文化 398

5.人物评介 399

6.文献评介 400

第四篇 各民族史 401

一、综述 401

二、汉族 403

(一)族称族源 403

(二)民族形成 404

(三)研究与论评 405

(四)民族关系 406

(五)文化 407

(六)风俗习惯 408

(七)客家 409

(八)蛋民 410

三、蒙古族 411

(一)概述、研究动态 411

(二)族称族源 413

(三)盟旗制度 415

(四)部族世系 416

1.总论 416

2.科尔沁部 416

3.土默特部 417

4.鄂尔多斯部 417

5.察哈尔部 417

6.喀尔喀部 418

7.卫拉特部 418

8.和硕特部 419

9.准噶尔部 419

10.土尔扈特部 421

11.汪古等部 423

12.兀良哈等部 423

(五)迁徙与分布 423

(六)各时期情况 425

(七)史论史评 427

(八)民族关系 431

(九)社会经济 432

(十)政治 434

(十一)军事 435

(十二)起义与革命 436

(十三)文化 437

(十四)哲学思想 437

(十五)科学技术 438

(十六)语言文字 438

(十七)文学艺术与体育 439

(十八)风俗 440

(十九)婚姻、丧葬、节令 441

(二十)宗教信仰 442

(二十一)人物评介 444

(二十二)文献评介 449

四、回族 453

(一)概述、研究动态 453

(二)族称族源 454

(三)分布地区 455

(四)史论史评 459

(五)社会经济与政治 461

(六)民族起义与斗争 461

(七)文化 468

(八)风俗、宗教 469

(九)人物评介 470

(十)文献评介 475

五、藏族 476

(一)概述、研究动态 476

(二)族称族源与分布 477

(三)史论史评 479

(四)民族关系 479

(五)社会历史调查 480

(六)社会经济 480

(七)政治军事 481

(八)文化教育 482

(九)哲学思想 483

(十)科学技术 483

(十一)语言文字 484

(十二)文学 485

(十三)艺术 486

(十四)风俗 487

(十五)婚姻家庭 489

(十六)丧葬 490

(十七)岁时节令 490

(十八)宗教信仰 491

(十九)人物评介 492

(二十)文献评介 493

六、维吾尔族 494

(一)概述、研究动态 494

(二)族称族源 495

(三)分布地区 495

(四)史论史评 496

(五)社会经济与政治 498

(六)文化 498

(七)语言、文学与艺术 499

(八)风俗习惯 500

(九)人物、文献评介 500

七、苗族 502

(一)概述、研究动态 502

(二)族称族源 502

(三)迁徙与分布 503

(四)史论史评 505

(五)社会历史调查 506

(六)民族关系与考古 506

(七)社会经济 507

(八)政治军事 508

(九)民族起义与斗争 509

(十)文化 511

(十一)语言文字 512

(十二)文学艺术 512

(十三)风俗习惯 514

(十四)服饰、居住 515

(十五)婚姻、丧葬 516

(十六)宗教信仰 517

(十七)岁时节令 518

(十八)人物评介 519

(十九)文献评介 519

八、彝族 519

(一)概述、研究动态 519

(二)族称族源 520

(三)支系分布 521

(四)史论史评 521

(五)社会历史调查 522

(六)民族关系与考古文物 523

(七)社会制度 523

(八)政治 526

(九)起义斗争 526

(十)文化总论 527

(十一)哲学思想 528

(十二)科学技术 529

(十三)语言文字 529

(十四)文学艺术 530

(十五)风俗习惯 531

(十六)婚姻家庭与丧葬 532

(十七)岁时节令 533

(十八)宗教信仰 533

(十九)人物评介 535

(二十)文献评介 535

九、壮族 537

(一)概述、研究动态 537

(二)族称族源与分布 537

(三)史论史评 538

(四)社会历史调查 539

(五)考古、文物 539

(六)社会经济 540

(七)政治军事 540

(八)起义斗争 541

(九)文化 542

(十)语言文字 543

(十一)文学艺术 543

(十二)风俗习惯 544

(十三)人物、文献评介 545

十、朝鲜族 547

(一)史论史评 547

(二)政治 548

(三)文化 548

(四)人物、文献评介 549

十一、满族 549

(一)概述、研究动态 549

(二)族称族源 549

(三)分布地区 550

(四)史论史评 551

(五)民族关系 552

(六)社会历史调查 553

(七)社会经济 554

(八)政治军事 555

(九)文化 556

(十)语言文字 556

(十一)文学艺术 557

(十二)风俗习惯 557

(十三)婚姻、丧葬 558

(十四)宗教信仰 559

(十五)人物评介 559

(十六)文献评介 563

十二、达斡尔族 563

(一)概述、研究动态 563

(二)族称族源与分布 564

(三)史论史评 564

(四)文化 565

十三、鄂温克族 565

(一)概述、族称族源 565

(二)史论史评 566

(三)社会经济与政治 566

(四)文化 567

十四、鄂伦春族 567

(一)概述、族称族源 567

(二)史论史评 568

(三)社会与政治 568

(四)文化 569

十五、赫哲族 570

(一)概述、族称族源 570

(二)史论史评 570

(三)文化 571

十六、土族 571

(一)概述、研究动态 571

(二)族称族源 572

(三)史论史评 572

(四)文化 572

十七、撒拉族 573

(一)概述与族源 573

(二)史论史评 573

(三)政治 574

(四)文化 574

十八、东乡族 575

(一)概述与族源 575

(二)史论史评 575

(三)文化 575

十九、保安族 575

二十、裕固族 576

(一)概述、族称族源 576

(二)史论史评 576

(三)文化 577

二一、哈萨克族 577

(一)概述、族称族源 577

(二)史论史评 578

(三)社会、政治 579

(四)文化 579

(五)风俗习惯 580

二二、柯尔克孜族 581

(一)概述、族称族源 581

(二)史论史评 581

(三)语言、文学 581

(四)风俗习惯 582

二三、乌孜别克族 582

二四、塔吉克族 582

(一)概述、史论史评 582

(二)文化 583

二五、塔塔尔族 583

二六、锡伯族 583

(一)概述、研究动态 583

(二)族源 583

(三)史论史评 584

(四)迁徙分布 584

(五)考古与社会调查 585

(六)文化 585

二七、俄罗斯族 586

二八、瑶族 586

(一)概述、研究动态 586

(二)族称族源 587

(三)迁徙分布 587

(四)史论史评 588

(五)社会历史调查 589

(六)考古、文物 590

(七)社会经济 591

(八)政治、起义斗争 592

(九)文化 594

(十)语言文字 594

(十一)文学艺术 595

(十二)风俗习惯 596

(十三)婚姻家庭 596

(十四)丧葬 597

(十五)宗教信仰 597

(十六)人物、文献评介 598

二九、白族 599

(一)概述 599

(二)族称族源 599

(三)社会历史调查 600

(四)史论史评 600

(五)社会、政治 601

(六)文化 601

(七)语言文字 601

(八)文学艺术 602

(九)风俗习惯 603

(十)婚姻、丧葬 603

(十一)岁时节令 604

(十二)宗教信仰 604

(十三)人物、文献评介 605

三十、傣族 605

(一)概述 605

(二)族称族源与分布 606

(三)史论史评 606

(四)社会历史调查 607

(五)民族关系 608

(六)考古、文物 609

(七)社会经济 609

(八)政治 610

(九)文化 611

(十)语言文字 612

(十一)文学艺术 612

(十二)风俗习惯 613

(十三)婚姻、丧葬 614

(十四)岁时节令 614

(十五)宗教信仰 614

(十六)人物、文献评介 615

三、哈尼族 616

(一)概述、族称族源 616

(二)史论史评 616

(三)文化 617

(四)风俗习惯 617

(五)婚姻、丧葬、节令、宗教 617

三二、佤族 618

(一)概述 618

(二)史论史评 619

(三)社会经济 619

(四)文化 620

三三、傈僳族 620

(一)概述、研究动态 620

(二)史论史评 620

(三)社会历史调查 621

(四)社会政治 621

(五)文化 621

三四、纳西族 622

(一)概述、研究动态 622

(二)族称族源与分布 622

(三)史论史评 623

(四)社会经济 623

(五)政治 624

(六)文化 624

(七)哲学思想与科技 625

(八)语言文字 625

(九)文学艺术 626

(十)风俗习惯 628

(十一)婚姻家庭 628

(十二)丧葬、节令 630

(十三)宗教信仰 630

(十四)人物、文献评介 631

三五、拉祜族 632

(一)概述、研究动态 632

(二)史论史评 632

(三)社会政治 632

(四)文化 633

(五)苦聪人 633

三六、景颇族 633

(一)史论史评 633

(二)社会历史调查 634

(三)社会经济 634

(四)语言文学 634

(五)风俗习惯 635

三七、布朗族 635

(一)史论史评 635

(二)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 635

(三)文化 636

三八、阿昌族 636

(一)史论史评 636

(二)文化 636

三九、怒族 636

(一)史论史评 636

(二)文化 637

四十、德昂族 637

(一)史论史评 637

(二)文化 637

四一、独龙族 637

(一)史论史评 637

(二)社会经济 638

(三)文化 638

四二、普米族 638

(一)史论史评 638

(二)文化 639

四三、门巴族 639

(一)史论史评 639

(二)文化 639

四四、布依族 639

(一)概述、族称族源 639

(二)史论史评 640

(三)社会经济 640

(四)政治 640

(五)文化 641

(六)风俗习惯与文献评介 641

四五、水族 642

(一)概述与源流 642

(二)史论史评 642

(三)语言、文学 642

(四)风俗 642

(五)人物、文献评介 643

四六、仡佬族 643

(一)概述与源流 643

(二)史论史评 643

(三)文化 644

四七、侗族 644

(一)概述、族称族源 644

(二)史论史评 645

(三)社会经济 645

(四)起义斗争 645

(五)文化 646

(六)语言文字 646

(七)风俗 647

(八)饮食、服饰 647

(九)居住 647

(十)婚姻家庭 648

(十一)节令 648

(十二)宗教信仰 648

(十三)人物、文献评介 648

四八、土家族 649

(一)概述、族称族源 649

(二)分布地区 650

(三)史论史评 650

(四)社会经济 651

(五)土司制度 652

(六)起义斗争 652

(七)文化 653

(八)语言 654

(九)文学 654

(十)艺术 655

(十一)风俗习惯 656

(十二)饮食与姓氏 657

(十三)服饰、居住 657

(十四)婚姻家庭 658

(十五)丧葬 659

(十六)岁时节令 659

(十七)宗教信仰 659

(十八)人物评介 660

(十九)文献及其他 661

四九、羌族 661

(一)概述、研究动态 661

(二)源流与分布 661

(三)史论史评 662

(四)社会、政治 663

(五)文化 664

(六)风俗习惯 664

(七)宗教信仰 664

(八)人物、文献评介 665

五十、仫佬族 665

(一)概述与族源 665

(二)史论史评 665

五一、毛南族 666

五二、珞巴族 666

五三、基诺族 667

(一)概述 667

(二)史论史评 667

(三)社会、政治 667

(四)文化 668

五四、黎族 668

(一)概述、族称族源 668

(二)史论史评 669

(三)社会历史调查 669

(四)民族关系 670

(五)考古、文物 670

(六)社会经济 670

(七)政治 672

(八)起义斗争 672

(九)文化 672

(十)风俗习惯 673

(十一)婚姻、丧葬、宗教 673

(十二)人物评介 674

(十三)文献评介 675

五五、京族 675

五六、畲族 675

(一)概述、研究动态 675

(二)族称族源 676

(三)迁徙与分布 676

(四)史论史评 678

(五)社会历史调查 678

(六)社会经济 678

(七)起义斗争 679

(八)文化 679

(九)语言 679

(十)文学 679

(十一)风俗习惯 680

(十二)人物、文献评介 680

五七、高山族 680

(一)概述、族称族源 680

(二)史论史评 681

(三)民族关系 682

(四)文物 682

(五)社会经济 682

(六)政治 684

(七)文化 684

(八)语言文字 685

(九)文学艺术 685

(十)风俗习惯 685

(十一)婚姻家庭与丧葬 686

(十二)宗教信仰 687

(十三)人物评介 687

(十四)文献评介 688

五八、其他 688

(一)僜人 688

(二)夏尔巴人 688

(三)犹太人 688

附录一:论文集目录 690

附录二:所收报刊一览表 719

附录三:参考及引用书目 7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