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家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30156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中衡”是中庸的核心理念“中”与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念“衡”结合的统称。中庸的“执两用中”的执中、“和而不同”的和中、“时中权变”的权中,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制衡、“分析综合”的平衡、“质量互变”的度衡,进行对接融合,形成“中衡”。“中衡”的内涵由执中制衡、和中平衡、权中度衡三个理念构成。中衡的运用是通过和依托唯物辩证法进行的,即:在运用对立统一方法时,对立面的统一要达到执中制衡;在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时,分析后的综合要达到和中平衡;在运用质量互变方法时,量度的变化要达到权中度衡。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录

序言&张全新 1

导论 1

一、研究目的及关键词阐释 1

二、关于中庸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述评 2

(一)中庸及“中”的内涵 2

(二)中庸的应用 6

(三)中庸的方法论性质 8

(四)中庸所蕴涵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研究 12

(五)中庸对和谐社会建设方法论意义的探讨 15

(六)中庸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的薄弱环节 19

三、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21

四、研究路径及相应研究方法 22

五、内容体系框架及各章要点 22

第一章论“中”——将“中”作为中论的立足点 25

一、“中”的本义 25

(一)“中”字探源 26

(二)“中”的基础含义 31

二、“中”观念的理论形态演进 35

(一)“允执厥中”——作为政治性范畴的“中” 35

(二)“作稽中德”——作为伦理性范畴的“中” 39

(三)“天下大本”——作为本体性范畴的“中” 42

三、儒学中庸的执中、和中、权中思想 44

(一)执两用中——处理事物两端之间关系的执中方法 44

(二)和而不同——处理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和中方法 46

(三)过犹不及、时中权变——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权中方法 48

四、非偶然的一致:“中”观念的其他反映形式 54

(一)“中”观念在道家、佛家及古希腊思想中的反映 54

(二)人类“中”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原因探略 59

第二章“中论”的内涵及运用——用相关唯物辩证法框架论中与用中 63

一、中论的提出及论证思路 64

二、中论内涵之一:中同(统)理念 65

(一)“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相通性 65

(二)“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的差异性 66

(三)中同(统)理念的基本含义 67

(四)提出中同(统)理念的意义 69

三、中论内涵之二:中合理念 70

(一)“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相通性 70

(二)“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差异性 71

(三)中合理念的基本含义 72

(四)提出中合理念的意义 75

四、中论内涵之三:中度理念 76

(一)“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相通性 76

(二)“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差异性 77

(三)中度理念的基本含义 79

(四)提出中度理念的意义 81

五、对中论三理念生成的整体透视(图示) 81

(一)中论三理念生成路线图 82

(二)中论内涵的整体分析和界定 83

六、运用中论的原则要求 84

七、中论运用的价值标准——和谐 86

(一)价值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 86

(二)和谐的价值标准含义 88

(三)将和谐作为“中论”价值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91

第三章 中论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98

一、传统中庸思想现代转型的理论诉求 98

(一)弥补传统中庸思想缺失的理论需要 99

(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启示 105

二、当代人类和中国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110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人类发展困境的方法论求解 110

(二)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113

三、主体与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114

(一)中论是主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115

(二)中论是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119

四、中论提出的意义 121

(一)传统中庸思想实现了现代转型 121

(二)唯物辩证法自身内涵得到了丰富 124

(三)当代中国和世界和谐发展有了理想的方法论 127

第四章 中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论 130

一、和谐发展与中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 130

(一)化解人类时代困境的发展理念应该是和谐发展 131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以和谐发展理念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 132

(三)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需要珍视中论的价值 135

二、中论与和谐发展: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思考 138

(一)失“中”与我国社会的曲折发展 138

(二)持“中”与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142

三、中论的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147

(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7

(二)中论的彰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150

第五章 用中论以达人的自我和谐 159

一、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 159

(一)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现实的、和谐的个人 159

(二)当代国人的自我矛盾和冲突 166

二、“中论”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中的作用 172

(一)倡导优雅生存,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2

(二)培养和谐人格,促进自我精神和谐 176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自我发展和谐 181

第六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他人之和 188

一、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188

(一)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 189

(二)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191

(三)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缺失 193

二、中论在实现人际和谐中的作用 196

(一)执“我”与“他”两端,处理人际关系 196

(二)综合运用德育和法制的力量,协调人际关系 207

(三)个人遵循人际关系的序级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211

第七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社会之和——基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 216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保障 217

(一)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人与社会辩证的统一关系 217

(二)我国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基于阶层分化的视角 221

二、运用中论促进阶层间的和谐 228

(一)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228

(二)完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 235

(三)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 242

第八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自然之和 248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248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249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51

(三)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音” 253

(四)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因素 254

(五)中论的偏离: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诸观念的思维方法缺失 260

二、运用中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61

(一)运用中论,倡导和谐自然观 262

(二)运用中论,倡导科学生态价值观 268

(三)运用中论,倡导科学发展观 273

结语 278

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