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唐声诗  上
唐声诗  上

唐声诗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中敏著;张之为,戴伟华校理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50618978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任中敏文集》之一种,乃任中敏先生“唐艺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与《唐戏弄》堪称“姐妹篇”。书稿全面论述了唐代齐言入乐歌辞——声诗这一特殊体裁的发生与发展,并辑录了大量唐代声诗,开创了“声诗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是书分上下篇,山篇为“理论”,主要考察了唐声诗的范围与定义、构成条件、歌辞、舞蹈及其与当时大曲、长短句等音乐体裁的关系,下篇为:格调”,根据上篇的范围判定,按体裁辑录了唐代一百五十余调声诗,可视作一部唐代声诗集。
《唐声诗 上》目录
标签:上任

弁言 1

第一章 范围与定义 8

一、声诗名目由来 8

二、声诗与歌诗、乐诗、诵诗、吟诗 12

三、声有三级 23

四、声诗与燕乐 25

五、声诗极盛时期 30

六、二百三十调 35

七、一百五十四调 37

八、声诗定义 39

第二章 构成条件 50

一、十项条件 51

二、格调综查 52

三、调名 59

四、唐辞 62

五、音调 65

六、和声 66

七、叠句 71

八、歌舞纪载 72

九、其他条件 74

十、六言 76

第三章 形式 79

一、两种误解 80

二、章解 93

三、片段 105

四、联章 107

五、字句 109

六、叶韵 115

七、平仄 116

第四章 歌唱 120

一、唐诗歌法未亡 120

二、现存乐谱概况 122

三、调同声异与声同辞异 126

四、唐人歌诗分精粗 129

五、声辞结合 130

六、唐人之说 144

七、叠句唱法 152

八、宋以后之诗声七说 155

甲、和声说——配合诗之主声外,另缀相和之声 156

乙、泛声说——辞少声多、剩馀许多泛声 163

丙、虚声说——即和声或泛声 174

丁、衬声说——先有衬字,附带衬声 178

戊、缠声说——不外和、泛、衬三种声 183

己、散声说——多指叠句之声 184

庚、穿插附庸说——诗与乐不符,仅为乐之穿插 188

九、邻邦学者之说 195

十、节拍 206

十一、唐诗歌唱感人之深 210

第五章 舞蹈 220

一、合乐与合舞 220

二、舞谱 223

三、踏歌 224

四、软舞 226

五、健舞 229

六、大乐之舞 230

七、抛打 232

第六章 与大曲关系 235

一、小曲、次曲与大曲 235

二、杂曲与大曲 236

三、有关大曲之声诗 237

四、大曲借用声诗之辞 239

五、声诗摘取大曲之调 242

六、声诗联章者非大曲 243

七、纪事诗非声诗亦非大曲 244

八、声诗与大曲同时并举 245

第七章 与长短句辞关系 247

一、重要枢纽 247

二、四派见解 250

三、九项原则 251

四、齐杂言同时并举 252

五、盛唐长短句 254

六、杂言歌辞调与绝诗关系 257

七、填实和、泛声十五例 260

八、诗词同调名之关系 266

九、诗人乐工均倚声 270

十、刘、王史说商榷 274

十一、青木氏词格发达说商榷 281

十二、声曲异型说 286

第八章 杂歌与声诗 292

一、歌谣 293

二、挽歌 302

三、附见唐以后之歌诗 310

第九章 杂吟与声诗 323

一、佛曲辞 323

二、讲唱范围 332

三、俗讲 336

四、转变 342

五、讲史 344

六、附见“唐诗开篇”、诗篇与“滚唱” 345

七、印度翻译文体问题 349

第十章 待订资料 353

一、初唐八条 354

二、盛唐十三条 357

三、中唐二十四条 360

四、晚唐及其他三十条 365

第十一章 纪事 370

一、歌唱三十五事 371

二、合乐二十六事 376

三、合舞九事 380

四、歌者四十六人 381

五、民间十六事 384

六、宫廷二十一事 386

七、规讽十七事 387

八、俳谑四事 388

第十二章 平议 389

一、宋金元七条 390

二、明十五条 394

三、清三十二条 400

四、近代二十六条 414

五、结说 435

附存 436

第一、声诗集凡例 436

第二、声诗集编馀札记 4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