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裴斐文集  第5卷
裴斐文集  第5卷

裴斐文集 第5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裴斐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20095285
  • 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文学原理(29.6万字)、诗缘情辨文苑雌黄(约42.4万)、李白十论李杜卮言(约29万字)、论语讲评杜诗分期研究(共约37万字)、李白选集(25万字)。具体细目详上传文件。
上一篇:罗生门河童下一篇:鲁迅散文
《裴斐文集 第5卷》目录
标签:文集

论语讲评 3

前言 3

学而第一 11

一、人生两件事 11

二、儒家仁道之根本 14

三、巧言令色好不好? 17

四、严于律己 19

五、当官须知 21

六、道德与文章 22

七、道德第一的偏颇与如何看待女性 25

八、自尊与谦逊 28

九、重丧祭是为了活人 30

十、儒家人格理想 31

十一、孝之一解 33

十二、儒家社会理想 35

十三、与人交要讲原则 38

十四、物质与精神、言与行、学与问 40

十五、教学相长与精益求精 42

十六、知己与知人 44

为政第二 45

一、美好的空想 45

二、孔子重大失误 46

三、王道与霸道 48

四、孔子晚年的自白 49

五、释孝之一 51

六、释孝之二 52

七、释孝之三 53

八、释孝之四 54

九、孔子喜欢内向型性格 55

十、知人不难 57

十一、温故与知新的关系 59

十二、专与博的关系 60

十三、做了再说 62

十四、合而不从 63

十五、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64

十六、关于排斥异端 66

十七、为学切忌不懂装懂 68

十八、多闻多见与谨言慎行 69

十九、用人唯贤 70

二十、居上位者须以身作则 71

二十一、孔子自我解嘲 72

二十二、人无信则事无以成 72

二十三、承传与变通 74

二十四、合情合理(礼与义) 76

八佾第三 77

一、对僭礼者怒斥 77

二、对僭礼者讽刺 78

三、礼乐与仁的关系 80

四、仁与礼之本 81

五、孔子感叹周天子名存实亡 82

六、孔子维护君主制又一例 83

七、争与让 84

八、教学相长又一例 86

九、言而有征,无征不信 87

十、不欲观之礼 88

十一、至仁至孝者可治天下 89

十二、孔子重祭祀但不相信鬼神之实在 90

十三、有求无媚 91

十四、温故知新又一说 92

十五、敬谨以求实 93

十六、尚礼不尚力 95

十七、虚应故事也比荡然无存好 96

十八、孔子感叹世无知己 97

十九、维护君主制又一例 98

二十、中庸之为美 99

二十一、既往不咎 101

二十二、孔子贬管仲 102

二十三、孔子知音者 104

二十四、天涯何处无知己 105

二十五、孔子的审美理想 106

二十六、孔子又在发牢骚 108

里仁第四 109

一、择邻而居 109

二、安仁与利仁 110

三、好好,恶恶 111

四、志于仁则无恶行 112

五、君子须时时处处守仁不违 113

六、世无仁者的感慨 114

七、观过亦可知其人品 116

八、生命不息,闻道不止 117

九、有志于道者不讲究吃穿 118

十、无可无不可,但以义为从 119

十一、德治与刑治 120

十二、孔子对“利”之偏见 121

十三、礼主敬而以让为实 123

十四、首先要有真才实学 124

十五、忠恕即仁 125

十六、重义轻利 127

十七、贤与不贤皆可为师 128

十八、敬而无违乃孝道之根本 129

十九、孝道箴言 130

二十、(标题原缺) 131

二十一、孝子之至情 132

二十二、言不轻出,恐行之不及 133

二十三、以约自守则少失 134

二十四、强调慎言过了头 135

二十五、孔子自叹自励之辞 136

二十六、谏而不数 137

公冶长第五 138

一、孔子择婿 138

二、孔子择婿其二 139

三、君子必有良师益友 140

四、对子贡的评价 141

五、口才无关紧要,太会说话反而不好 143

六、为何弟子不听话反而高兴? 144

七、孔子欲浮海 145

八、当官的好找,仁人难觅 146

九、孔子偏爱颜渊 147

十、孔子发脾气 148

十一、个人欲望与刚毅可得兼乎? 149

十二、仁恕岂易 151

十三、孔子不言性与天道 152

十四、子路惟恐有闻 154

十五、不耻下问 155

十六、称美子产 156

十七、称美晏婴 157

十八、孔子不信占卜 158

十九、就事论事与全面评价有别 159

二十、再思可矣 161

二十一、“愚不可及”乃夫子自道 162

二十二、孔子思归 164

二十三、关于不念旧恶 165

二十四、枉即不直 166

二十五、做人要有节概 167

二十六、师生言志 169

二十七、孔子说话过头 171

二十八、孔子以好学自诩 172

雍也第六 173

一、孔子极许冉雍 173

二、居敬而行简 174

三、只有颜渊好学 176

四、周急不继富 177

五、当与即与 179

六、犁牛之子不妨做牺牛 180

七、颜渊三月不违仁 181

八、孔子以弟子自傲 182

九、闵子骞有庄子之风 183

十、孔子与弟子诀别 184

十一、贤者安贫乐道 185

十二、不为与不能有别 186

十三、学有小大之分 187

十四、用人先看人品 188

十五、“不伐”谈何容易 189

十六、深叹世之但重佞与色 190

十七、怪叹道之不行 191

十八、文质并重 192

十九、直与罔 193

二十、知不如好,好不如乐 194

二十一、中人分上下 195

二十二、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97

二十三、智者动,仁者静 199

二十四、鲁须一变,齐须再变 200

二十五、叹世风之不古 201

二十六、仁者不愚 202

二十七、博学不易,反约尤难 203

二十八、孔子发誓 204

二十九、中庸之德 206

三十、圣(博施济众)与仁(推己及人) 207

述而第七 209

一、述与作 209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10

三、孔子四忧 211

四、闲暇中的孔子形容 212

五、孔子叹老 213

六、分辨道、德、仁与艺 214

七、孔子收学生的条件 215

八、启发式教育与举一反三 216

九、吊丧食不甘味,哭不复歌 217

十、行与藏,勇与谋 218

十一、孔子比颜渊有人情味 220

十二、孔子之所慎,敬而远之 221

十三、孔子陶醉在音乐之中 222

十四、争国与让国 223

十五、孔子想当隐士 224

十六、孔子年将五十还想重新学起 225

十七、孔子讲课用雅言 226

十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27

十九、孔子承认有天才但不以天才自居 228

二十、孔子反对力与乱,不信怪与神 230

小结 232

杜诗分期研究 239

前言 239

第一讲 杜诗八期论 243

一、壮游时期是杜诗风格尚未形成的懵懂期 245

二、长安十年是杜诗风格的形成期 247

三、辗转兵燹是杜诗既成风格的发展期 250

四、奔逃陇蜀是杜诗风格的变化期 252

五、栖息草堂是杜诗新风格的形成期 254

六、流离两川是杜诗风格的再变期 256

七、羁留夔州是杜诗两类风格全面发展和登峰造极的时期 258

八、落魄荆湘是杜诗发展的落潮和光辉的结束期 261

第二讲 壮游时期 266

第一章 懵懂岁月 266

一、家世影响 266

二、少年生活与精神面貌 268

三、两次漫游 269

四、与高李之交游 272

第二章 平庸的诗篇 274

一、登临之作 274

二、马与鹰 278

三、交游与应酬 280

四、对李白的肤浅认识 282

第三讲 功名噩梦 286

第一章 脱胎换骨的十年 286

一、“有儒愁饿死” 286

二、父闲之卒与家室之累 287

三、艰难的出仕历程 290

四、巨大的变化与视野的局限 298

第二章 功利的漩涡 301

一、陈情与述德 301

二、生平第一首言志之作 303

三、自叹哀苦 305

第三章 忧时悯民 306

一、对社会时事之关注 306

二、《兵车行》 307

三、《丽人行》 309

第四章 对功利的超越 311

一、酒后放言 311

二、关于李白的三首诗 316

三、马与鹰 319

第五章 风格的形成 322

一、噩梦初醒 322

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导读 323

三、前期风格的基本特点 329

第四讲 辗转兵燹 335

第一章 “少陵野老吞声哭” 335

一、第一次逃难经历 335

二、二《哀》二《悲》 337

三、羁陷长安抒情之作 342

第二章 潜赴凤翔与北征 345

一、潜达行在,疏救房琯 345

二、《北征》与《羌村》 348

第三章 三入长安 356

一、谏省偷安 356

二、曲江游 360

三、送郑虔与梦李白 363

四、《义鹘行》与《画鹘行》 365

第四章 三《吏》三《别》及其他 367

一、《九日蓝田崔氏庄》 367

二、《赠卫八处士》 368

三、《洗兵马》 369

四、三《吏》三《别》 370

第五讲 奔逃陇蜀 376

第一章 秦州诗 376

一、述怀与遣兴 376

二、怀人与寄赠 378

三、写景与咏物 386

第二章 陇蜀记行诗 388

一、秦州至同谷 388

二、《同谷歌》七首 389

三、同谷至成都 391

第六讲 栖息草堂 396

第一章 苦海绿洲 396

一、营建草堂种种 396

二、创作风格的巨变 400

第二章 闲适与疏放 403

一、闲适诗举隅 403

二、疏放诗举隅 407

三、咏物之作 410

第三章 慨世伤身之叹 411

一、苦闷的流露 411

二、两首歌行 413

第四章 咏古与怀人 415

一、咏古之作 415

二、怀人之作 417

第五章 论诗诗 419

一、“遣兴莫过诗”与“语不惊人死不休” 419

二、《戏为六绝句》 422

三、对创作规律的认识 425

第七讲 流离两川 430

第一章 再入苦海 430

一、人间行路难 430

二、更高层次上的复归 433

第二章 忧国伤时 435

一、篇句举隅 435

二、名篇佳制 437

第三章 身世自叹 439

一、流寓梓阆时期 439

二、后期草堂及去蜀途中 441

第四章 忆昔与悼友 445

一、忆昔之作 445

二、悼友之作 446

第八讲 羁留夔州(上) 451

第一章 夔州诗集杜诗之大成 451

一、总体印象 451

二、绝处逢生 452

三、江山与风土之助 454

第二章 体裁之备 456

一、七律成就最高 456

二、五律题材最全 459

三、排律之得与失 461

四、绝句成就仍不高但有明显变化 465

五、古诗之纪实及其他 467

第三章 各体名篇选讲 470

一、七律 4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