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遗嘱制度论
遗嘱制度论

遗嘱制度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岩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1852557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尝试对遗嘱制度进行了全新的体系化构建,改变了既有研究的松散、缺乏体系性的现状。选取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的50多个案例对我国遗嘱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同时在每章的最后都针对我国立法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同时,本书运用比较法对遗嘱制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对深入我国遗嘱制度的理论水平有一定助益。
《遗嘱制度论》目录
标签:遗嘱 制度

前言 1

第一章 遗嘱本体论 1

一、遗嘱的历史回顾 1

(一)古希腊时代的遗嘱制度 2

(二)罗马法时代的遗嘱制度 3

(三)日耳曼时代的遗嘱制度 6

(四)我国遗嘱制度的历史演变 6

二、遗嘱的制度意义 8

(一)遗嘱制度最为充分地体现了私权神圣 8

(二)遗嘱制度是对人性的尊重和认同 8

(三)遗嘱制度是配置遗产的最佳选择手段 9

(四)遗嘱制度的设立避免了继承人之间的财产纷争 9

三、遗嘱的特征 10

(一)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10

(二)遗嘱是独立法律行为 10

(三)遗嘱是死因法律行为 10

(四)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 10

第二章 遗嘱自由限制总论 11

一、遗嘱自由的内涵及法理 11

(一)遗嘱自由的内涵 11

(二)遗嘱自由的理论根源 12

二、遗嘱自由的表现 18

(一)设立遗嘱与否的自由 18

(二)选择遗嘱方式的自由 19

(三)确定遗嘱内容的自由 20

三、罗马法遗嘱自由的限制 21

四、遗嘱自由限制的必要性 23

(一)遗嘱自由的限制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要求 23

(二)遗嘱自由的限制是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 24

(三)遗嘱自由的限制是保护财产所有权的要求 24

(四)遗嘱自由的限制符合比较法的普遍要求 25

第三章 遗嘱自由限制分论 26

一、遗嘱自由限制之一:法律规定 26

(一)遗嘱人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 27

(二)酌定请求权的限制 57

二、遗嘱自由限制之二:公序良俗原则 58

(一)泸州赠与案引发的争论 58

(二)比较法下公序良俗原则对遗嘱自由的限制 60

(三)公序良俗原则对遗嘱自由限制的建议 62

三、遗嘱自由限制之三:特留份制度 64

(一)特留份制度的历史沿革 64

(二)特留份权人 67

(三)特留份的份额 71

(四)特留份权的保护 74

(五)特留份的扣减 76

(六)特留份权利的剥夺 81

(七)我国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82

第四章 遗嘱解释论 89

一、遗嘱解释及其必要性 89

(一)遗嘱解释的概念 90

(二)遗嘱解释的必要性 91

二、统一解释规则抑或分别解释规则 93

(一)统一解释规则 94

(二)分别解释规则 95

(三)统一规定与分别规定的折衷主义 96

三、暗示说抑或区别说 96

(一)暗示说 97

(二)区别说 99

四、遗嘱解释的规则 103

(一)遗嘱解释的原则 104

(二)遗嘱解释的具体规则 105

(三)引用旁证来解释遗嘱 110

五、遗嘱漏洞的补充 111

(一)常见的遗嘱漏洞 111

(二)遗嘱漏洞补充的原则 112

(三)遗嘱漏洞的补充方法 113

六、我国遗嘱解释的现状及建议 116

(一)我国遗嘱解释的立法现状 116

(二)我国遗嘱解释制度的完善 117

第五章 遗嘱形式总论 121

一、遗嘱形式概说 121

(一)遗嘱形式的含义及特征 121

(二)遗嘱形式的意义 122

二、遗嘱形式的历史演变 123

(一)古罗马 123

(二)中国古代 124

三、遗嘱形式的缓和趋势 127

四、我国遗嘱形式的现状及评价 131

第六章 遗嘱形式分论 133

一、自书遗嘱 133

(一)自书遗嘱的历史 133

(二)自书遗嘱的有效要件 134

(三)我国自书遗嘱的完善建议 138

二、代书遗嘱 139

(一)代书遗嘱的制度价值 139

(二)代书遗嘱的有效要件 140

(三)我国代书遗嘱的完善建议 144

三、录音遗嘱 145

(一)录音遗嘱的制度价值 145

(二)录音遗嘱的有效要件 146

(三)我国录音遗嘱的完善建议 146

四、口头遗嘱 147

(一)口头遗嘱的制度价值 147

(二)口头遗嘱的有效要件 148

(三)我国口头遗嘱的完善建议 149

五、公证遗嘱 150

(一)公证遗嘱的概述 150

(二)公证遗嘱的历史沿革 152

(三)公证遗嘱的成立要件 153

(四)公证遗嘱的效力 159

(五)公证遗嘱的变更与撤销 160

(六)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制度概述及我国现状 163

(七)公证遗嘱的完善建议 167

六、共同遗嘱 171

(一)共同遗嘱及其类型 171

(二)共同遗嘱的特征 172

(三)共同遗嘱的法律取舍 174

(四)共同遗嘱的构建 179

七、密封遗嘱 184

(一)密封遗嘱的历史沿革 184

(二)密封遗嘱成立的要件 185

(三)密封遗嘱的转换 186

(四)中华遗嘱库的兴起 187

八、电子遗嘱 188

(一)电子遗嘱的界定 188

(二)电子遗嘱法律效力争论 191

(三)电子遗嘱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97

(四)电子遗嘱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203

第七章 遗嘱变动论 209

一、遗嘱变更和撤回的含义 209

二、遗嘱变更和撤回的条件 211

三、遗嘱变更和撤回的方式 211

(一)明示撤回 212

(二)推定撤回 212

四、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 218

(一)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立法例 218

(二)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具体情形 219

第八章 遗嘱效力论 221

一、遗嘱的生效 221

(一)遗嘱生效要件的概述 222

(二)罗马法中遗嘱的生效要件 228

(三)两大法系遗嘱生效要件比较 230

(四)我国遗嘱生效要件评价及建议 232

二、无效的遗嘱 236

(一)遗嘱完全无效的类型 236

(二)遗嘱部分无效的类型 239

三、可撤销的遗嘱 239

(一)遗嘱人意思可撤销型 240

(二)遗嘱形式可撤销型 241

四、我国遗嘱效力的完善建议 242

第九章 遗嘱处分论 243

一、遗赠 243

(一)遗赠的概念 244

(二)遗赠的分类 246

(三)遗赠的要件 250

(四)受遗赠人的资格 252

(五)遗赠的客体 254

(六)遗赠的表示 257

(七)遗赠的接受与放弃 258

(八)普通法上的遗赠撤销原则 261

(九)遗赠的冲抵 264

二、遗赠扶养协议 268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立法演进 268

(二)遗赠扶养协议的界定 269

(三)遗赠扶养协议的性质 279

(四)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281

(五)我国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立法完善 288

三、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 297

(一)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的概念 297

(二)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制度的历史渊源 298

(三)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之比较 300

(四)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的比较法考察 301

(五)我国立法对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的态度 303

四、遗嘱信托 303

(一)遗嘱信托的起源及发展 303

(二)遗嘱信托的界定 308

(三)遗嘱信托的关系人 311

(四)遗嘱信托财产 314

(五)遗嘱信托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 317

(六)遗嘱信托的变动 320

(七)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完善 322

第十章 遗嘱执行论 324

一、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基本问题 325

(一)遗嘱执行人的概念 325

(二)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328

(三)遗嘱执行人的制度功能 330

(四)遗嘱执行人的法律地位 331

二、遗嘱执行人的产生 336

(一)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法 336

(二)遗嘱执行人的资格 340

(三)遗嘱执行人的就职与拒绝 343

三、遗嘱执行人的权责 344

(一)遗嘱执行人的权利义务 344

(二)遗嘱执行人的责任 349

四、遗嘱执行人的终结 350

(一)因遗嘱执行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而终结 351

(二)因遗嘱执行人被解任而终结 351

(三)因遗嘱执行人辞职而终结 353

五、遗嘱执行的准备程序 353

(一)遗嘱的提示 354

(二)遗嘱的开视 356

六、我国遗嘱执行制度的完善 357

(一)我国遗嘱执行制度的现状 357

(二)我国遗嘱执行制度完善的建议 358

第十一章 涉外遗嘱适用论 362

一、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 362

(一)外国法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 362

(二)我国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 365

二、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 367

(一)外国法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 367

(二)我国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 369

三、涉外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 370

(一)同一制立法体例下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 370

(二)区别制立法体例下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 372

(三)同一制与区别制两种立法体例的比较 373

(四)我国涉外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 374

四、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 376

(一)同一制立法体例下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 376

(二)区别制立法体例下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 377

(三)我国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 377

五、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 379

(一)英美法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 379

(二)我国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