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
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

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立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00102902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集中反映上海学者美学研究近年最新成果。本着平等、择优录取精神,要求上海市美学学会会员提交过去五年中发表在南京大学统计的核心期刊上的一篇代表性论文(艺术和美育类的适当放宽到一般刊物),由编委会遴选,并由编者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分编、分章、分节编辑,按照专著要求下设章节目,作者姓名及原发表论题、刊物在章节末以页下注的方式注明。全书将围绕“去蔽”与“创构”的双重主题,展开对美学基础理论、各门艺术门类美学及审美教育的深入探讨,以有机一体的美学专著奉献给国内外学界,力图追踪和反映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新世纪美学热点探索》目录

第一章 “实践美学”与“审美学”的反思 1

一、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两个本体”论 1

1.如何理解本体论和本体概念 2

2.“两个本体”论的提出及其要害:走向二元论 5

3.是超越还是疏离、倒退 11

二、“美学”应当改名为“审美学”吗 16

1.鲍姆嘉通:美学是感觉学、情感学 17

2.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 19

3.各国辞典最初对“美学”的定义: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的美的哲学分支 21

4.现代“美学”定义的转向:研究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审美学” 22

5.美学是研究美及审美经验的哲学学科 23

第二章 美学,从“美”起航 27

一、人为什么需要美 27

1.需要与生命活动 28

2.需要的层级结构 30

3.审美需要何以可能 33

二、我们怎么学会识认美 39

1.指着玫瑰花,我们学会了识认美 39

2.从训练到理解 42

3.谁来保证我们被引向美 44

4.我们到底学会了什么 46

三、残缺、病态、健康与美 47

1.残缺与残缺美 47

2.病态与病态美 50

3.健康与健康美 53

四、魏晋人物美学的范畴与体系 55

1.形与神 55

2.才、性与情 56

3.识、度与器、量 59

五、上海“文革”时期的服饰演变 63

1.崇“武”的审美 63

2.悄悄启动的消解和蜕变 65

3.“一身军装”,的变形 66

4.化解“千人一面” 67

5“江青服”,在上海 68

6.所谓“奇装异服” 69

第三章 美在审美中的生成 74

一、审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生成论统一 74

1.问题缘起 74

2.原因分析 75

3.生成统一 77

4.实践例证 80

二、经典与误读 81

1.什么是经典 81

2.《误读图示》 85

3.孔子的委屈 87

三、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 90

1.社会批判的美学 90

2.文化批评的“历史主义” 92

3.审美批评 95

第四章 比较美学的建设 98

一、中国比较美学:回顾与反思 98

1.中国比较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98

2.中国比较美学发展的三个特征 100

3.中国比较美学亟待解决的三方面问题 103

二、东坡诗法与佛禅 106

1.诗家奇趣与禅家“反常合道” 107

2.诗家“以俗为雅”与禅家“游戏三昧” 109

3.“以诗为词”、“以文为诗”之破体 111

4.苏黄异同与佛禅影响 112

三、意志悲剧说和意志喜剧说 114

1.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 115

2.“意志悲剧说”和世界悲剧史的四阶段论 116

3.意志悲剧的西学背景 116

4.意志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区别 120

5.中国戏曲史视野中的意志悲剧佳例 123

6.意志喜剧论和中国戏曲作品的佳例 124

7.意志悲剧说和意志喜剧说视野中的西方名著佳例 126

8.意志悲剧说和意志喜剧说的广义运用 127

第五章 艺术美的一般原理 128

一、艺术美与善的联系:艺术正义论 128

1.艺术正义和宗教正义等概念从何而来 129

2.艺术正义与社会正义和宗教正义有何异同 132

3.艺术正义最可能现身于哪一类艺术作品 135

4.艺术正义和宗教正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7

5.艺术正义和宗教正义的补偿是否具有选择性 140

6.艺术正义为何要借助于宗教正义 142

7.艺术正义如何借助于宗教正义 144

二、艺术与真的关系:现象学艺术真理观批判 148

1.艺术何为:艺术之思在海德格尔思想整体中的地位 149

2.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意义” 151

3.如何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 154

三、中国古代艺术的体势观 157

1.生命精神 158

2.势的创构 160

3.基本特征 162

4.风格倾向 164

四、中国当代艺术与启蒙精神 165

1.重提启蒙 165

2.何谓启蒙 166

3.批判的讲理与不讲理 169

4.寻找一种理性精神 171

第六章 书画美学 173

一、美术现代性的源起及对东亚传统美术的再认识 173

1.美术现代性的源起 173

2.东亚传统美术的现代意味及其现代性瓶颈 176

3.中西视阈里的视觉现代性构建 178

4.走向跨文化美术学 180

二、新中国的木刻美学 181

1.鲁迅提倡新木刻 182

2.站在进步美术的前哨 184

3.木刻透露着新中国文化的光辉 186

4.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 187

三、书法艺术的审美特性 188

1.点画要完美 189

2.字形要变化 190

3.通篇要贯气 191

四、二王书法异同论 192

1.历史机遇比较 192

2.传世作品比较 193

3.精神气质比较 194

4.书法风格比较 195

5.历史贡献比较 196

6.历史地位比较 197

五、钱庄票号印章美之浅识 200

第七章 电影美学 206

一、电影表演的魅力及其评价探讨 206

1.从潘虹、刘晓庆到巩俐、章子怡 207

2.电影表演的美:形、性、情、精、气、神 211

二、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底层女性的叙事特点 217

1.新中国政治通俗剧中的女性形象:建构意识形态的工具 217

2.只有对“阶级压迫”的反抗,没有对“性别地位”的不满 220

3.女性的性别意识被排除在革命话语之外 223

三、中国第六代导演作品的电影美学特征 225

1.对生命本质的诠释 226

2.边缘化叙事 227

3.个性化和片断化的影像风格 229

4.先锋性与后现代主义 229

四、新青年电影的多元走向与文化意义 230

1.非虚构:坚持自我在场的作者个人电影 232

2.虚构/非虚构:成长记忆的集合与微观历史投射 234

3.虚构:青春理想与类型片结盟 236

4.中国新青年电影的整体把握 237

第八章 戏剧美学 239

一、戏剧表演学的基本矛盾:理想范本与自我呈现 239

1.拓展:横向与纵向 239

2.理论背景:跨界与综合 240

3.理想范本:中国与西方 242

4.动作/行动:外部与内部 246

5.两个极端:原因与问题 249

6.西方老师:误区与榜样 253

7.结论:跨界与特色 257

二、20世纪50年代戏曲片中突出“人民性”的美学意义 258

1.从“双百方针”、“人民电影”到“人民性” 258

2.“双百方针”促进戏曲片的繁荣,深化对“人民性”的理解 262

3.50年代戏曲片影像审美的新探索与强化“人民性”的美学意义 264

三、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戏剧审美价值观 266

1.当代大学生戏剧审美的总体特征 266

2.当代青年学生戏剧审美观特征的成因 269

3.引导当代大学生建构正确的戏剧审美价值观的途径 272

第九章 音乐美学 275

一、音乐的分析哲学:评基维的音乐思想 275

1.哲人与音乐 275

2.彼得·基维:其人其说 277

3.一家之言的音乐哲学 279

4.音乐中的情感:“表现”还是“据有” 281

5.器乐的独特问题:形式主义及其深化 283

6.音乐与外部世界:叙事与再现 285

7.其他问题:作品、表演、鉴赏 287

二、江南丝竹20世纪上半叶在上海的发展 289

1.文明雅集茶楼 289

2.友声旅行社国乐组 291

3.上海国乐研究会 293

三、晏殊词的风格美 295

1.《珠玉词》中的“酒”和“愁”意象 295

2.虽小令而具长调章法 298

第十章 审美教育 303

一、当代中国美育发展的历程及启示 303

1.当代中国美育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303

2.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304

3.新时期中国美育发展值得注意的问题 306

4.美育的本质在于全面地培养人 307

二、胎教:美育开启人生之门 308

1.教育——美育应从胎教开始 308

2.从“外象内感”看胎教的美育原理 309

3.审美胎教:胎教的审美化 310

4.生态胎教:在自然中涵养母子身心 311

5.信息胎教:信息通过“宫内学习”储存 312

6.情绪胎教:影响胎儿性格 313

7.环境胎教:让母子都感到安宁 314

8.营养胎教:物质营养来自美食 314

9.音乐胎教:缓解烦恼和优化身心 315

10.语言胎教:母子对话中的形象美 316

三、教师行为美的哲学分析 317

1.教师行为美是功能美 317

2.教师行为美是职业行为美 319

3.个体行为美和群体行为美的统一 321

四、新媒体时代艺术教育的策略创新 322

1.新媒体背景中的艺术教育困境 323

2.艺术——媒体策略:困境的突破 3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