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学新论
教育学新论

教育学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为藩,高强华著
  • 出 版 社:正中书局
  • 出版年份:1987
  • ISBN:957090657x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
《教育学新论》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高强华 1

第一节 教育的必要性 1

一、教育的意义 1

二、教育与人生 4

三、教育本质的学说 8

四、教育学的体系 12

第二节 教育与认知发展 18

一、认知的哲学基础 18

二、认知发展的理论 20

三、认知发展与教育 25

第三节 教育与人格发展 27

一、人格的意义 28

二、人格发展的理论 30

三、儒家的人格理想 34

四、人格教育的精义 37

第四节 五育均衡发展的教育 39

一、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39

二、我国教育宗旨的演进 41

三、五育的内容分析 44

四、五育均衡的教育 50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高强华 57

第一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57

一、社会化的意义 57

二、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 60

三、社会化的主要阶段 62

四、社会化各阶段的教育重点 64

第二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66

一、文化的意义 66

二、我国文化的特征 69

三、文化传统的变迁 72

四、教育与文化革新 76

第三节 教育与民主政治 77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77

二、政治社会化的意义与过程 80

三、我国民主教育的实施概况 81

四、民主教育的方向和作法 82

第四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 84

一、教育与经济成长 84

二、教育与人力投资 87

三、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教育 89

第三章 教育的对象——成长中的个体&高强华 97

第一节 教育与发展阶段 97

第二节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01

一、依赖性与可塑性 101

二、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102

三、儿童期的发展与学习 105

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学习 108

第三节 青少年的心理 112

一、青少年时期的意义 112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114

三、青少年的次级文化 115

四、青少年价值的学习与教育 118

第四节 成人心理与成人教育 120

一、成人的心理与适应 120

二、成人的学习特性 122

三、成人教育的基本信念 124

四、终生教育与成人教育 126

第四章 教育的型式&高强华 133

第一节 家庭的教育功能 134

一、家庭与家庭文化 134

二、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135

三、家庭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 137

四、现代家庭教育的重点 138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学制 141

一、学校教育的特色与任务 141

二、学校的组织结构与气氛 143

三、学校生活的素质 148

四、学制与学制改革 151

第三节 生态环境与社会教育 154

一、环境危机与生态保育 155

二、环境教育的内容与问题 157

三、社会教育的新任务 159

四、天下一家的和平教育 162

第四节 教育行政的体制 165

一、教育行政的意义 165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167

三、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 170

四、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检讨 174

第五章 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高强华 183

第一节 课程与教材 183

一、课程的意义和特性 183

二、课程的类型与发展 186

三、教材的选择与运用 190

四、适应未来的课程 192

第二节 训育与辅导 194

一、训育的意义、功能与原则 194

二、辅导的意义、功能和类别 198

三、训辅合一的理论与实际 201

第三节 教学法与教学评量 204

一、教学的因素与模式 204

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211

三、评量的功能与类别 214

四、评量的方式及其运用 219

第四节 教学技术的运用 223

一、视听教育的运用 223

二、教育工学的性质 226

三、教学单元的编制 229

四、教室管理的原则 232

第六章 教育专业&郭为藩 239

第一节 教育专业的修养 239

一、教育专业的特性 239

二、教师的专业培养 242

三、教师专业组织 246

第二节 师道的现代意义 247

一、经师的现代意义 248

二、人师的现代意义 251

三、良师的现代意义 254

第三节 教育行政人员与领导 256

一、教育行政人员的类别 256

二、教育行政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59

三、教育行政领导的原则 261

第四节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验 265

一、教育研究的性质 265

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268

第七章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郭为藩 279

第一节 我国儒家的人文思想 279

一、人性本质 280

二、人伦关系 283

三、人生责任 284

四、人文教育 286

第二节 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理念 287

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脉络 288

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信念 295

第三节 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 299

一、人文精神的意义 299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 302

第四节 人文主义的教学方案 304

一、通识教育 305

二、价值澄清教学 308

三、统合教育 311

第八章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与实际&郭为藩 319

第一节 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 319

一、不平等的存在事实 319

二、真平等与假平等 320

三、教育机会均等的不同层面 321

第二节 教育机会与社会公平 324

一、社会公平的基础 324

二、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来源 325

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在学制上的反映 327

一、综合化的中小学体制 328

二、公平开放的升学途径 329

三、在职者继续教育的机会 329

四、全面性的特殊教育体制 330

五、普及化的幼稚教育 331

第四节 缩短地区间教育素质的差距 332

一、地区差异现象的存在 332

二、教育优先区的划定 333

第九章 民生本位的教育观&郭为藩 339

第一节 教育与生活 340

一、生活的完整内涵 340

二、教育与生活素质 344

第二节 学校与社区 348

一、学校与社区生活 348

二、社会中心学校的性质 350

第三节 教育与现代化 352

一、现代化生活的特征 352

二、转型期社会的教育课题 358

第四节 迎接未来的教育 364

一、资讯社会的特征 365

二、资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 367

第十章 三民主义教育思想&高强华 373

第一节 孙中山先生的教育思想 374

一、国父的建国理想与教育 374

二、国父教育思想的体系 375

三、国父对教育政策的主张 378

四、三民主义教育哲学的精义 381

第二节 先总统 蒋公的教育思想 383

一、蒋公论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383

二、三民主义教育的内容 385

第三节 蒋公论教育的革新 393

一、力行是革新的动力 393

二、教育革新的方针 395

三、青年教育的重点 396

四、教育革新的原则 397

第四节 三民主义教育建设的展望 399

索引 407

主题索引 407

西洋人名索引 4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