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国家创新模式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
国家创新模式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

国家创新模式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Etzkowitz)著;周春彦译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6071536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大学只是教书育人吗?政府只是制定规则吗?企业呢,仅凭自身力量单打独斗吗?三者能不能形成合力,推动创新,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这是本书将要探讨的问题。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三螺旋共同延伸的图景: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繁荣。本书充分论证了国家创新模式。理论上,阐述了大学、政府、企业三者如何既互补又独立才能有效推动创新的问题;实践上,提供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地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等代表性案例,可为我们政府和高校更多地参与到创新环节中提供借鉴。
《国家创新模式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目录

作者序 1

导言 1

三螺旋思想的起源 2

什么是“三螺旋” 3

三螺旋的主要论点 3

三螺旋的组织原则 4

三螺旋的形成与发展 6

走向三螺旋社会:殊途同归 8

三螺旋模式研究的最新进展 15

本书内容介绍 23

第一部分 三螺旋的基本理论 29

第一章 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创新 29

大学的转变 30

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新悖论 32

从两者互动到三方相互作用 33

起其他机构范畴的作用 36

机构范畴的共同进化 36

非线性网状创新模型 38

超越线性模式 40

相互作用创新模式 43

三螺旋动力 45

三螺旋场相互作用模型 46

三螺旋循环 49

创新的创新 52

第二章 创业型大学 56

在三螺旋中的创业 58

大学创业主义的先驱 60

第二次大学革命 61

大学创业的普遍化 62

大学创业的合法化 63

作为三螺旋推进器的创业型大学 64

创业型大学的起源分析:多价的知识 66

大学—产业关系的发展 67

大学的转变和连续性 70

处于过渡阶段的创业型大学 71

处于成熟阶段的创业型大学 72

美国模式:大学创业活动作为研究的延伸 73

欧洲模式:大学创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 75

瑞典大学创业活动的出现 77

欧洲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 78

巴西的创业型大学 79

大学作用的增强 80

创造大学创业文化 82

创业型大学的标准 84

结论 84

第三章 在三螺旋中公司的进化 86

以知识为基础的公司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87

公司的进化 88

三螺旋公司的出现 91

在公司里的政府(Etzkowitz等,1998) 94

研究导向型公司 95

市场导向型公司 96

鼓励平衡两种导向的公司 97

“两条生命”的人 98

在公司里的大学:企业的教育功能 99

在大学里的公司:作为准公司的研究小组 100

在三螺旋中的公司 102

在公司中的三螺旋 104

第四章 政府的最适作用 107

政府的最适作用 108

直接创新政策 110

间接创新政策 111

战时三螺旋 112

和平时期研发范式的出现 113

政府—大学关系 113

政府—产业关系 114

从研发扩展到公共风险投资:SBIR项目 114

政府在研发资助中的作用 116

产业政策 117

公共私人伙伴关系 118

“自下而上计划体系”的出现 120

权力的下放 120

超越社团:后集体主义社会 122

公民社会与三螺旋 123

第二部分 三螺旋的运行环境 127

第五章 再造风险资本 127

风险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129

私人风险资本 131

私人风险资本中“规模”与“范围”两难困境 133

公共风险资本 134

在“高政府”社会里的公共风险资本 136

在“低政府”社会里的公共风险资本 137

根据组织来源划分风险资本类型 139

风险资本周期 145

反周期风险资本 146

再创风险资本 147

第六章 创造三螺旋区域 149

区域空间及其要素 150

走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型区域 152

三螺旋空间(Triple Helix Space) 152

三螺旋空间和以科学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159

区域创新组织者(Regional Innovation Organizer,RIO) 160

三螺旋区域(Triple Helix Region) 165

创造三螺旋区域 167

第七章 创新的孵化 171

创新的孵化 172

孵化器的起源与发展 173

孵化的现状 176

现代孵化器模式 179

孵化与创业型大学 179

孵化的要素和标准 180

联网孵化 182

联网的私人孵化器 183

有组织的技术转移 185

世界创新网络组织(WIN) 186

孵化器的孵化器 189

在三螺旋中的孵化 189

从教学实验室到教学孵化器 191

第八章 三螺旋技术极 192

创新发动者的会聚 193

产业集群:单螺旋—双螺旋—三螺旋 194

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出现(Devrim & Etzkowitz,2005) 195

作为“创新系统集成者”的技术转移办公室 197

组织大学—产业咨询之间的关系 199

科技园的诞生与发展 200

技术极(Technopoles) 201

研究中心的产生 202

把前向线性模式因素引入科技园 206

建立逆向线性模式科技园 207

消除科技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209

科技园大学 211

三螺旋的园林景色 212

第三部分 三螺旋的实践探索 217

第九章 无尽的转变 217

创新模式的变化——突破边界架金桥 218

科学的自主性 219

二战的无缝网络 220

无尽的前沿 221

知识资本化:科学知识生产的新动力 222

交叉学科的综合 224

科学的未来合法性 225

辅助线性模式 226

无尽的转变:超越无尽的前沿 227

对三螺旋实践活动的建议 228

第十章 校园内外的大学技术转移:OTL和StartX 231

本章研究方法 233

斯坦福大学学术创业的起源 234

斯坦福技术转移的形式化 238

当心缺口:发明人的介入 241

浮士德交易:非正式地填补技术转移组织缺口 242

GoogleIPO:尚待挖掘的潜力 245

StartX:系统地填补创业支持的缺口 248

提升游戏水平 251

第十一章 危险中的硅谷:全球创新偶像的可持续性质疑 254

硅谷:不断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区域 255

起源阶段——并非只源于瓜果飘香的绿地 257

聚合阶段——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 262

扩张阶段——从创新生态体系扩大到“行星体系” 266

全盛阶段——多产业集群全方位发展 272

复兴阶段——走向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273

全球创新创业偶像的可持续性质疑 274

硅谷创新创业成功是全球普适模式还是局部独特异象? 278

参考文献 283

致谢 299

译者的话 3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