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浙江城市发展 中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当代浙江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15401638
- 页数:443 页
富阳 2
历史篇 2
第一章 富阳古城的产生和演变 2
一、秦置富春古县,唐成县治所在地 2
二、明筑城墙,奠定城池格局 3
三、晚清和民国时期战乱兵燹对城邑的破坏 4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变迁 7
一、新中国成立后县城面貌的大改观 7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快速发展 7
第三章 撤县设市后从城镇到城市的嬗变 9
一、“县”变“市”后城市框架的急剧扩展 9
二、现代化城市雏形的初步形成 10
专题篇 12
第四章 逐步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功能定位 12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确定和调整 12
二、确立建设“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 14
第五章 城市规划与建设,从窄视角到广视角 15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轨迹 15
二、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某些不足的反思 17
第六章 城市管理与经营——从无序到有序 18
一、城市管理与经营的实践 18
二、城市管理与经营的挑战和应对 20
第七章 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宜居宜业之城 21
一、宜居城市,山、水、城、文相融 21
二、宜业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3
第八章 构建鲜明的城市形象 24
一、城市形象发展,从传承和模仿到融合开拓创新 24
二、城市形象发展的启示 25
展望篇 27
第九章 建设富裕阳光之城,富阳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 27
一、对富阳城市发展前景重大问题的认识 27
二、提出新的城市发展理念 28
三、确立新的发展战略 30
四、谋划新的发展布局 31
五、实现具体发展目标 31
慈溪 34
历史篇 34
第一章 慈溪旧城的历史演变 34
一、千年古县——吴越句章 34
二、商业重镇——慈溪旧城 34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县域大调整 36
一、海塘滩涂变成棉库盐仓 36
二、县治迁移重塑浙东新城 37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跨越式发展 38
一、小城镇与中心城区协调发展 38
二、长三角南翼工商名城崛起 39
专题篇 40
第四章 第二、三产业发展与慈溪城市化进程 40
一、工业经济发展推动慈溪城市化进程 40
二、从单一消费城市向商贸城市转变 41
第五章 城乡规划与城乡统筹 42
一、城乡规划逐步完善 42
二、城乡统筹不断迈进 44
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实践 46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与局限性 46
二、多元化投资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47
第七章 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48
一、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 48
二、打造数字化城管,构建大城管格局 50
第八章 慈溪精神与城市文明 51
一、慈溪精神薪火相传 51
二、文明创建温馨家园 53
展望篇 55
第九章 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55
一、长三角经济圈中的桥头堡 55
二、挑战慈溪城市发展“瓶颈” 56
第十章 城市发展战略构想 57
一、打造宁波北部副中心 57
二、建设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 58
余姚 62
历史篇 62
第一章 余姚古城的产生和演变 62
一、虞舜之姚墟,勾践筑句章城池 62
二、秦置余姚县,东汉奠定城池格局 63
三、千年县城孕育“文献名邦” 64
四、民国省辖专署治所与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 65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变迁 66
一、新中国成立后县城面貌的大改观 66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快速发展 67
专题篇 69
第三章 城市功能的逐步优化 69
一、南城:浙江远东工业城的崛起 69
二、东城:城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70
三、城区:加快旧城整治与改造 71
第四章 建设“特色制造业城市” 72
一、特色制造业发端较早的城市 72
二、特色制造业基础较好的城市 73
三、特色制造业基地集群发展的城市 74
四、引领国内三大特色制造业的城市 75
第五章 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76
一、宜居城市,从山、水、绿、城相融中提升 76
二、和谐城市,从产业、生态、民生、城市相融中发展 79
三、文明城市,从传承和模仿到融合开拓中创新 80
展望篇 83
第六章 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区和生态市发展构想 83
一、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区的发展构想 83
二、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84
三、谋划新的科学发展方向 85
瑞安 90
历史篇 90
第一章 千年古县 90
一、瑞安县的诞生 90
二、修筑县城古城墙 90
三、县城的缓慢发展 91
第二章 县城变迁 93
一、解放初期县城旧貌 93
二、县城面貌逐步改观 93
第三章 城市发展 95
一、旧城改造步伐加快 95
二、新区加速开发 96
专题篇 98
第四章 城市发展规划与定位 98
一、城市发展规划 98
二、城市发展定位 99
第五章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100
一、区域经济的兴起 100
二、商贸市场的形成 101
第六章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03
一、科技事业逐步发展 103
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03
三、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104
四、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104
第七章 文明城市建设 105
一、城市文明不断进步 105
二、文明教育深入开展 106
三、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 106
第八章 生态城市形成 107
一、环保事业逐步发展 107
二、生态建设全面开展 108
三、城市绿化迅速推进 109
四、风景旅游持续拓展 109
展望篇 111
第九章 东海之滨的现代化大城市 111
一、城市发展新理念 111
二、未来大城市构架 112
第十章 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113
一、城市发展新机遇 113
二、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城市建设 114
乐清 118
历史篇 118
第一章 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 118
一、历史沿革 118
二、县城的历史风貌 119
三、民国时期的乐清县城 121
第二章 艰难探索中曲折发展 122
一、解放初期的恢复 122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曲折发展 123
第三章 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 124
一、改革开放促进乐清新发展 124
二、撤县设市开辟乐清新纪元 125
三、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 127
专题篇 129
第四章 文化扬弃与乐清城市发展 129
一、乐清文化的特点 129
二、乐清文化的传承、提升与乐清城市发展的格局 130
三、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开发 132
第五章 温州模式与乐清城市发展 133
一、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 133
二、温州模式推动乐清城市发展 133
三、提升乐清人文精神,推动乐清城市发展 135
第六章 城市规划与定位 135
一、城市规划的回顾与反思 135
二、城市定位与功能 137
第七章 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139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 139
二、城市建设管理及面临的新课题 141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 143
第八章 文明创建与生态市建设 143
一、创建文明城市,推动城市发展 143
二、生态建设美化人居环境 145
展望篇 147
第九章 乐清发展的战略背景和趋势 147
一、乐清发展的战略背景 147
二、乐清发展的趋势 148
第十章 乐清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展望 149
一、发展战略构想 149
二、发展目标与展望 150
安吉 154
历史篇 154
第一章 安吉解放前的城市发展 154
一、于越故地 154
二、鄣郡治所 155
三、移民文化 155
四、县城迁移 155
第二章 安吉解放后的城市发展 156
一、发展概况 156
二、城市化的统计分析 157
专题篇 158
第四章 安吉县城的定位和功能 158
一、安吉县城的定位 158
二、安吉县城的功能 158
第五章 城市建设的新举措 160
一、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160
二、安吉的交通建设 161
第六章 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161
一、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条件 161
二、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 162
展望篇 165
第七章 安吉城市化目标 165
一、安吉的城市性质 165
二、县域城镇布局 166
三、安吉城市化的途径与措施 166
桐乡 168
历史篇 168
第一章 桐乡的历史追溯 168
一、古老文明孕育桐乡的雏形 168
二、明代置县始名桐乡 168
三、民国时期的县城规模 169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 169
一、解放初期的恢复性发展 169
二、计划经济时代的曲折发展 170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阔步前进 171
一、经济改革初现活力 171
二、撤县建市发展步入快车道 172
三、21世纪展示桐乡新貌 173
专题篇 175
第四章 城市定位与城市规划 175
一、城市规划的回顾与反思 175
二、城市定位与功能 176
第五章 专业市场与产业转型升级 177
一、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77
二、专业市场的兴起 178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79
第六章 城市建设与管理 180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180
二、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182
三、数字化城管的新模式 183
第七章 文明创建与和谐社区 184
一、文明创建营造宜居城市 184
二、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85
第八章 名人文化与古镇保护 187
一、名人文化 187
二、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188
展望篇 190
第九章 发展的新格局 190
一、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90
二、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191
三、城市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91
第十章 未来城市发展定位 192
一、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强市 192
二、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市 194
三、和谐发展的文明新市 195
海宁 198
历史篇 198
第一章 海宁的历史演变 198
一、江潮拍击孕育文明之火 198
二、历史沿革及市镇的逐步形成 198
三、硖石由军事重镇向经济重镇的转变 199
四、近代工业推动硖石发展 200
五、日军侵略导致县城衰落 201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发展 202
一、解放初期县城的恢复性建设 202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县城的曲折发展 202
三、改革开放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203
四、撤县设市镌刻城市发展里程碑 204
五、21世纪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205
专题篇 207
第三章 城市发展的基础与科学规划 207
一、城市发展的现实基础 207
二、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调整 208
三、城市形象的战略重点 209
第四章 中国皮革城的崛起与城市的发展 210
一、中国皮革城的兴起 210
二、中国皮革城品牌的提升 212
三、中国皮革城购物游的发展 213
四、中国皮革城的崛起对城市发展空间的影响 214
第五章 城市管理与经营的创新 215
一、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215
二、“六城联创”提升管理水平 215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 217
一、文化建设构筑城市之魂 217
二、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218
三、历史文化保护彰显城市特质 219
展望篇 221
第七章 城市发展的模式及框架的构建 221
一、城市发展的优势及模式 221
二、城市框架网络的构建及发展空间的构思 222
第八章“三市”建设的构想与展望 223
一、“三市”建设的内涵 223
二、“三市”建设的展望 224
诸暨 228
历史篇 228
第一章 诸暨古城的产生和演变 228
一、诸暨古城的起源与形成 228
二、秦时置县,两千余年历史未断 229
三、民国时期战乱兵燹古城受尽洗劫 230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变迁 231
一、新中国成立后县城面貌大改观 231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发展 232
第三章 撤县设市后的城市巨变 234
一、城市规模日趋壮大 234
二、中等城市初步形成 234
专题篇 236
第四章 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 236
一、城市规划的调整与发展 236
二、融入长三角经济战略的确立 238
第五章 块状经济、城西开发,推动城市进程加速发展 239
一、块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39
二、城西工业区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240
第六章 交通便捷、商贸发展,彰显城市青春活力 242
一、交通建设如火如茶 242
二、商贸发展势头强劲 243
三、投资环境日趋完善 245
第七章 品牌旅游、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247
一、西施文化的品牌效应 247
二、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 248
三、“敢为人先”的诸暨精神 249
第八章 和谐家园、宜居城市,更显城市华丽乐章 250
一、山水相融的宜居城市 250
二、安居乐业的市民风采 251
展望篇 253
第九章 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创新 253
一、“6+2”的现代产业体系 253
二、大城市建设的确定 254
第十章 发展展望 255
一、未来发展目标 255
二、未来城市构成 256
上虞 258
历史篇 258
第一章 从丰惠到百官 258
一、凤鸣山畔丰惠镇 258
二、龙山山麓江南小城 259
第二章 曹娥江滨的现代化城市 260
一、撤县设市激发发展活力 260
二、走向杭州湾时代 261
专题篇 264
第三章 城市规划与建设 264
一、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与确定 264
二、上虞的小城镇建设 266
三、城北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267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面临的挑战 268
第四章 城市经济推动城市发展 269
一、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和政府体制保障 269
二、上虞经济开发区与杭州湾工业园区的兴建 270
三、工业兴市到商贸活市的趋势 272
第五章 城市管理与经营 273
一、城市管理变化轨迹 273
二、创建与完善城市管理体制 274
三、便民服务中心的创建与发展 275
第六章 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76
一、城市环境变化 276
二、生态城市的建设 277
第七章 城市文化与形象 279
一、虞舜文化精神的传承 279
二、上虞围涂精神 280
三、争创文明城市 281
展望篇 283
第八章 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创新 283
一、发展理念和战略 283
二、发展布局 284
第九章 未来上虞发展展望 285
一、发展目标 285
二、未来城市构成 286
义乌 288
历史篇 288
第一章 义乌置县,古风悠远 288
一、郡县初开,即有兹邑 288
二、文明悠久,商业滥觞 289
第二章 山水小城,有门无垣 289
一、县治稠城,依山带水 289
二、战乱兵燹,城邑几灭 291
三、交通脉动,集市兴盛 291
第三章 城市扩张,功能强化 292
一、规划建设,未雨绸缪 292
二、城市膨胀,人口密集 293
三、四海通衢,宜商宜居 294
专题篇 296
第四章 市场放大,城市扩张 296
一、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市场 296
二、“义乌指数”引导价格风向 297
三、市场扩建带动城市扩张 298
第五章 贸工联动,城市跨越 299
一、工业战略:以贸促工,贸工联动 299
二、工业布局:一体两翼,园区整合 300
三、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突出科技 300
第六章 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301
一、城乡一体:城乡整体规划,全市科学布局 301
二、农业发展:传统农业转型,都市农业发展 302
三、百万人口:外来人口流动,区域快速集聚 303
第七章 商贸文化,立城之基 304
一、商贸文化缔造城市文明 304
二、商贸文化标示城市形象 305
三、义乌精神提升城市活力 305
第八章 三产发达,增光溢彩 306
一、物流业:带给城市新商机 306
二、会展业:提升城市美誉度 307
三、金融业:注入城市新活力 309
第九章 政府主导,城市成长 310
一、突破桎梏:强县扩权 310
二、加大扩权:能放都放 311
三、改革成效:快速发展 312
展望篇 313
第十章 城市发展新契机 313
一、建设浙中城市群 313
二、快速推进城市化 313
三、城市发展遇挑战 314
第十一章 城市未来新愿景 315
一、建设国际商贸名城 315
二、构架城市市场体系 317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318
龙游 322
历史篇 322
第一章 龙游古城的形成与演变 322
一、姑蔑都城与县治所在 322
二、明清时期商埠的形成 323
三、清末与民国时期战乱对城邑的严重破坏 323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变迁 323
一、农村集镇式格局的长期徘徊 323
二、恢复县制后的迅速发展 324
第三章 21世纪初从城镇到城市的嬗变 325
一、建设园林化的城市体系 325
二、城市绿化美化持续加强 327
三、城市配套建设日趋完善 329
专题篇 332
第四章 营造与培育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 332
一、城市规划渐次演进 332
二、经营城市理念的确立与实施 333
三、旅游业的兴起与城市定位 334
第五章 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336
一、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 336
二、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 337
三、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模式 340
第六章 城市发展的挑战 341
一、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挑战 341
二、城市发展可以强化的几个功能 342
展望篇 343
第七章 未来龙游发展的构想与展望 343
一、挖它掘历史文化的厚重内涵,彰显文化品牌 343
二、扩大旅游城市的辐射范围 344
三、生态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共振 344
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45
第八章 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 346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346
二、工作指标与工作步骤 346
三、工作任务 348
岱山 350
历史篇 350
第一章 东海渔盐之乡——蓬莱乡 350
一、东海之滨,海上仙山 350
二、东海渔都,涅槃重生 351
三、日寇浩劫,民生凋敝 352
第二章 探索中发展 353
一、由聚落向城镇的转变 353
二、城镇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353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 354
一、城镇职能的进一步集中 354
二、“尽力而为”地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55
三、“面朝大海”——岱山经济的华丽转身 357
四、“岱山向东”——新的城市化建设拉开序幕 358
专题篇 360
第四章 城市规划和管理 360
一、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轨迹 360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反思 361
三、城市管理不断强化 362
第五章 城市支柱产业的转移 363
一、传统产业发展和遇到“瓶颈” 363
二、船舶工业的迅速崛起 364
第六章 谋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理念 367
一、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367
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 367
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368
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治理 369
第七章 挖掘特色海洋文化 370
一、徐福东渡与蓬莱仙岛 370
二、祭海谢洋与海洋文化节 371
三、渔歌号子和渔民画 372
四、海洋系列博物馆 373
五、对海洋文化建设的思考 374
展望篇 375
第八章 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375
一、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375
二、深水港资源开发和利用 376
三、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77
四、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 377
五、城市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378
第九章 未来城市定位 378
一、“富强岱山”建设 379
二、“宜居岱山”建设 380
三、“开放岱山”建设 381
四、“和谐岱山”建设 382
温岭 386
历史篇 386
第一章 历史沿革与发展 386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 386
二、县城的历史变迁与扩展 387
第二章 改革开放推动城市化进程 388
一、改革开放促进初步繁荣 388
二、撤县设市加速向城市化发展 390
第三章 城市结构的扩展 391
一、千年曙光成就阳光新城美名 391
二、北扩西进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392
三、城市新区的崛起 393
专题篇 395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功能定位 395
一、城市结构和功能现状的分析 395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的选择 396
三、与时俱进修编城市规划 397
四、城市功能定位的提升 398
第五章 城市的经营与管理 399
一、“退二进三”城市经营决策的实施 399
二、旧城改造在城市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00
三、城市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的完善 401
第六章 实施新型工贸立市的发展战略 402
一、温岭工业现状 402
二、工贸兴市的对策措施 403
三、加速工业园区建设 404
四、建设工贸市场网络体系 405
第七章 城市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建设 406
一、市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406
二、山水温岭的建设 407
三、文化温岭的建设 408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409
展望篇 411
第八章 温岭发展的构想与展望 411
一、阳光城市的定位与构想 411
二、“金十字”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411
三、“一心、两带、三片区”格局的推进 412
四、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的目标展望 413
青田 416
历史篇 416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县城历史 416
一、岁月沧桑孕育县城雏形 416
二、唐朝建县确立县城地位 416
三、宋、明、清时期县城的繁荣 417
四、民国时期初具县城规模 418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县城发展 419
一、1949—1957年县城的恢复和发展 419
二、1958—1978年县城的艰难发展 420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县城的巨变 421
一、改革开放后县城的城市化建设 421
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422
专题篇 425
第四章 县城的功能与定位 425
一、县城功能现状 425
二、县城规划修编与功能定位 425
第五章 欧陆风情城市建设 427
一、欧陆风情城市建设的提出 427
二、欧陆风情城市的建设 427
第六章 县城的产业与经济 428
一、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优势 428
二、特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429
三、华侨总部经济 429
第七章 县城的经营与管理 430
一、县城管理现状 430
二、加强县城科学化管理 431
第八章 城市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 433
一、县城城市文明建设 433
二、青田的人文精神 435
展望篇 438
第九章 机遇与挑战 438
一、县城发展的基础与机遇 438
二、县城发展面临的挑战 438
第十章 县城未来发展的构想与展望 439
一、组团城市 439
二、华侨名城 440
三、旅游生态县城 441
四、国家卫生县城 442
五、现代化县城 442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中国传统京剧故事绘本 追韩信》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四川众木文化著;小狐仙动漫绘 2019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甘肃》《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