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凡著
  • 出 版 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7306369
  • 页数:5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收录作者关于艺术评论方面的文章83篇。主要为两个部分:一是在作为被毛泽东钦点的“小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李希凡先生从1955年至1986年在《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工作期间,发表的大量文艺评论以及戏剧电影评论文章。二是1986年后,李希凡先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担任《中华艺术通史》总主编,他对于《通史》的编纂、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改编、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等,发表的颇有影响的文章。
《李希凡文集 第5卷 艺术评论集》目录

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史文化——1994年国庆节为希腊《商报》作 1

弘扬文化传统 修筑“文化长城”——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传统文化保存东京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8

源远流长 古今相承——1995年在中印文艺传统研讨会上的致词 12

高标准要求把这部综合的艺术通史写好——1996年8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一次编委会上的讲话 14

关于“中华艺术精神”总体特征的一种理解——1996年11月22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三次编委会扩大会上的开场白 24

发掘传统 发扬传统——1997年1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四次编委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27

史论结合 以史证论——1997年4月1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五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31

有了整体把握,才能有准确的概括——1997年4月24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六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35

贯串写作主旨 力求体例统一——1998年1月9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二次样章、样节讨论会上的小结 40

导言是统帅和灵魂——1998年4月20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九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45

写好导言 纲举目张——1998年8月23日至27日在《中华艺术通史》第十一次编委会上的发言(摘要) 50

把握传统 瞩目未来——《中华艺术通史》总序 58

《中华艺术通史》总后记 96

丰富的遗存 智慧的创造——《图说中国艺术史丛书》总序 102

《艺苑篇》序说 105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前言 113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外国艺术精粹赏析》前言 116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就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编撰情况答《文艺报》记者问 118

为加速发展我国的艺术科研事业而奋斗——1990年10月16日在全国艺术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词 120

既继承中国传统 也借鉴外国文艺——答联邦德国新闻社记者夏明娜问 131

再接再厉 再创新的佳绩——中国艺术研究院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奖颁奖会上的小结 139

出路仍在于推陈出新 145

应当建立符合戏曲规律的导演体制 147

“推陈出新”首先是“出”思想之“新”——漫谈几个传统剧目的改编 151

戏曲艺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在中国戏曲导演学会成立大会上的祝词 164

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167

“更好的继承,更多的创造”——在首都戏剧界缅怀梅兰芳、周信芳艺术大师座谈会上的发言 170

还是要“推陈出新”——在传统剧目改编研讨会上的致词 176

珠联璧合的创作集体——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国际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词 179

一以贯之的创作道路——在总政话剧团创作道路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词 184

历史的回顾——在纪念“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发表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87

要有一个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戏剧舞台 200

“徽班进京”的启示 208

作家的主观和作品的客观——论《琵琶记》作者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 214

赵五娘和《琵琶记》 228

《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 237

非常有害的“有鬼无害”论 248

一出具有浓郁神话情趣的好戏——评京剧《碧波仙子》 262

《胆剑篇》和历史剧——漫谈《胆剑篇》的艺术处理和形象创造 269

略论话剧《甲午海战》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281

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颂歌——漫谈话剧《神拳》的剧本和演出 292

南京路上的一场新的战斗——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启示 301

剪裁、集中和再创造——评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红岩》的改编 308

团结起来,斗争向前——读包尔汉同志的历史剧《火焰山的怒吼》 318

为充满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而欢呼——评1963年反映当代生活的优秀剧目 324

“史实”和“虚构”——漫谈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338

答吴晗同志——《说争论》读后 351

“历史知识”及其他——再答吴晗同志 356

历史剧问题的再商榷——答朱寨同志 365

“历史剧”是题材的标志,还是“事实”的概念——再答朱寨同志 389

关于京剧《曹操与杨修》及其评价——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406

漫话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 417

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电影《东方红》观后 431

把侵略者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重看反映抗日战争故事片后的几点感想 437

为有牺牲多壮志——谈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改编 443

再探索 再创造——略论影片《骆驼祥子》中的虎妞的形象 447

要从“笔尖滴出血与泪来”——谈影片《骆驼祥子》 454

是提高还是“拔高”——关于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及其电影改编 457

一部凝注着浓郁乡情的好影片——《城南旧事》观后 468

战天斗地的英雄史篇——看《特急警报333》 471

关于文学名著改编影视的对话 474

忠实与再创造——电影文学剧本《红楼梦》第一、二部读后 478

艺术家的理解——关于电影系列片《红楼梦》 485

名著改编在电视屏幕上的新成就 491

诸葛亮在屏幕形象上的新创造——评电视连续剧《诸葛亮》的改编 494

一个文学典型的艺术重塑——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与曹操的形象 500

群体智慧的再创造——序《再塑群雄——〈三国演义〉从原著到屏幕》 505

人而神神而圣——在《中华武圣关羽》文学剧本(初稿)讨论会上的发言 508

血肉丰满的再创造——在《武圣关公》电视剧本座谈会上的发言 518

略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改编 526

《水浒》的英雄主义及其大失败的结局——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所想到的 533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前六集印象 543

儿女真情的新境界 547

如何理解贾宝玉的“多情” 549

“……俺只念木石前盟”——论宝黛爱情悲剧与黛玉之死 554

关于结局问题的一点看法——在《团结报》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座谈会上的发言 570

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电视剧《凯旋在子夜》座谈会上的发言 572

电视剧应当少一点“戏说” 574

“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读毛主席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576

要有民族的独特的韵律——在1988年中国音乐观摩与研讨会上的发言 580

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中国舞蹈艺术》(1942~1992)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词 583

一个新闻摄影家的追求——看《吕相友摄影艺术展览》所想到的 586

中国美食文化的奇葩——品尝扬州红楼宴随感 5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