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管子新探
管子新探

管子新探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家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0416482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
《管子新探》目录
标签:

郭沫若先生论《管子》研究 2

序一&张岱年 2

序二&杨向奎 4

序三&李学勤 6

导论《管子》系田齐变法的时代产物 9

一、《管子》真是管仲遗著吗? 9

二、《管子》“王、霸”说以田齐变法为历史背景 14

三、《管子》、《孟子》“王、霸”说的比较 17

四、稷下管子学派与《管子》其书 20

第一编《管子》分类研究 27

第一章 从《经言》看齐法家管理国家的学说 27

一、重农辟地、富民富国的民本思想 30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权力 34

三、选贤任能的官僚制 37

四、法、教兼用,维护封建等级制 40

五、富国强兵,增强实力 42

六、“王天下”的政治哲理 44

第二章 《管子》中“以法治国”的法理之学 48

一、治国以法律制度为准则 48

二、以法治国贯穿于君、臣、民之中 50

三、立法施政的经验和理论 51

四、维护封建等级特权的“公法” 55

五、轻刑、还是重刑?民本、还是法本? 57

六、以法为主,“法、术、权、势”结合 60

七、君主“自禁”、“禁胜于身”论 62

第三章 《管子》中的齐法家军事学说 65

一、霸诸侯、王天下的战争观 66

二、富国强兵的实力竞争 68

三、“盖天下”的全面战备 69

四、早知敌情的“四明” 71

五、“计必先定”然后出兵 72

六、“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73

七、务具其备,慎守其时 75

八、“攻不守则拙者巧” 76

附 与竹书《孙膑兵法》比较 77

第四章 从《管子》看田氏齐国崇奉黄帝 81

一、田氏的远祖,法治的祖师 81

二、田齐准备称帝与黄帝地位的提升 84

三、五行说的中央土——黄帝 85

四、黄帝“得六相”,“欲陶天下为一家” 88

第五章 《管子》中的道家黄老学说新探 93

一、稷下黄老学“君人南面术”的性质 94

二、“道”的精气说与“得道”说 97

三、朴素辩证法与认识论相结合 103

四、君道“无为”与臣道有为 105

五、御臣术——形名法术之学 107

六、君主修身、养生、为政的黄老道论 109

第六章 《管子》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新探 113

一、以五行相生为特征 113

二、阴阳五行说的不同家数 115

三、五行思想在各家学说中的渗透 119

四、关于四时教令 121

五、论邹衍的五行相胜说 124

第七章 从《君臣》上下篇看君主专制政体的矛盾 128

一、“法、道、儒”融合的思想体系 129

二、明君、忠臣——理想化的君臣关系 130

三、正德、治官、化民 132

四、严防“中央之人”篡权 135

五、前朝到后宫的“四正” 137

附《管子》《荀子》君臣关系说的历史背景 139

第八章 《管子解》——稷下学宫的讲义录 144

一、《管子解》体例、内涵的特色 145

二、编写程序的推测 149

第九章 从《度地》《地员》看重农政策下的科技发展 151

一、农政管理机构与科技人才 152

二、从《度地》看农事与治水的合理安排 155

三、《地员》应是田齐农学家之作 159

第十章 《轻重》财经管理学说析要 162

一、诞生于田齐的历史文化背景 163

二、用“轻重术”管理全国财政经济 164

三、“利出于一孔”的基本要求 167

四、关键在于“操谷、币准衡” 169

五、重农富国政策下的“平籴”说 172

六、关于赋税的理论和政策 179

七、管好各项经济事业以开辟财源 184

八、轻重术用于对外贸易的贸易战 187

第十一章 《管子》中的桓、管轶事研究 190

一、具有政治寓意的生动情节 190

二、光芒闪耀的政治思想 193

三、借古喻今的政策措施 197

四、托古建制的典礼制度 201

第十二章 桓、管历史资料与齐桓公霸业考实 205

一、齐桓公之“创霸” 206

二、齐桓联结中原诸侯 208

三、安夏而又“攘夷” 210

四、尊王的高峰——葵丘之会 213

第二编《管子》分篇考证 219

第十三章 《经言》组 219

一、《牧民》并非管仲遗著 219

二、《形势》《牧民》等作者读过《老子》书 222

三、《权修》法家言与威王变法 224

四、《立政》论设官及“立事者” 225

五、《乘马》作于战国考 227

六、“七法”系治国治军的法式 232

七、《版法》系“牧民”学说之撮要 237

八、《幼官》新考 238

九、《幼官图》的图形排列与《幼官》不同 244

第十四章 《外言》组 246

一、《五辅》属于“牧民”学说体系 246

二、《宙合》的主题及其他 247

三、《枢言》托管子之言 249

四、《八观》作于战国考 250

五、《法禁》乃“成熟之法家言” 251

六、《重令》前承《经言》后启《管子解》 252

七、《法法》后启韩非学说 256

八、《兵法》等军事一家言的考察 258

第十五章 《内言》组 263

一、《大匡》考辨 263

二、《中匡》叙桓、管轶事 271

三、《小匡》考辨 272

四、《霸形》记桓、管轶事 278

五、《霸言》系齐法家军事著作 279

六、《问》系社会调查提纲 282

附《制地》论关、市制度 284

七、《戒》依托管仲之言 285

第十六章 《短语》组 289

一、《地图》系《七法》之脱简 289

二、《参患》要旨考析 290

三、《制分》乃齐法家军事论文 294

四、《君臣》上下篇考 295

五、《小称》述桓、管秩事 296

六、《四称》与《七臣七主》比较 297

七、《侈靡》著作时代质疑 298

八、《心术》上下等篇并非宋钘、尹文遗著 306

九、《心术下》系《内业》之副本 307

十、《白心》推衍老子道家学说 308

十一、《水地》的思想和时代 310

十二、《四时》托管子立言 313

十三、从《五行》看阴阳家的灾祸说 315

十四、《势》抄袭《越语》范蠡之言 316

十五、《正》的道家黄老思想倾向 317

十六、《九变》似《参患》脱简 318

第十七章 《区言》组 321

一、《任法》之“四任” 321

二、《明法》不抄《韩非子·有度》 322

三、《正世》受秦法家思想影响 323

四、《治国》与《国蓄》的考证和比较 325

五、《内业》道家著作与孟子思想 332

第十八章 《杂篇》组 335

一、《封禅》依托管仲而造说 335

二、《小问》中的管子答桓公问 336

三、《七臣七主》校理和注释 339

四、《禁藏》的主旨及错简 347

五、《入国》的“九惠之教” 349

六、《九守》与形名法术之学 350

七、《桓公问》的“啧室之议” 355

八、《度地》依托管仲之言 357

九、《地员》托管仲为引言 358

十、《弟子职》不是儒家之作 359

第十九章 《管子解》 361

一、从《形势解》看《形势篇》 361

二、《立政·九败解》法家观点鲜明 363

三、《版法解》融合“法、道、儒”思想 365

四、《明法解》的新观点接近韩非 366

第二十章 《轻重》组 369

一、《轻重》诸篇作于田齐考实——不作于汉代的辨正 369

二、《轻重己》、《五行》中的“天子”考 389

第三编《管子》源流及其他 393

第二十一章 稷下学宫史钩沉 393

一、顺应历史潮流而诞生 394

二、稷下之学的兴盛 396

三、学宫的下坡路 404

第二十二章 古本“管子书”到今本《管子》的流传 408

一、战国时期的流传 409

二、西汉时期的流传 410

三、今本《管子》的定型 411

第二十三章 从刘向校书看《管子叙录》 413

一、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缘起 413

二、校书的方法和体例 415

三、《管子叙录》中的若干问题 418

第二十四章《管子》文体的分类析要 422

一、散文的论说文 423

二、韵文的论说文 425

三、桓公、管仲问答体 427

四、经文经解体 429

五、语录体 429

六、《管子解》的解说体 430

七、应用文 431

第二十五章《管子》其书与稷下之学 432

一、稷下“百家争鸣”的特点和规律 432

二、《管子》书系稷下“百家争鸣”的投影 439

三、《管子·经言》思想“法、道、儒”融合的特色——兼论《经言》不是管仲遗著 449

第二十六章 学派争鸣的错综复杂 464

一、齐法家法制学说的主要特点——与秦法家的比较 464

二、《管子》与《孟子》政治学说的比较 474

三、道家学说对先秦儒学的影响 483

四、儒家荀况学说吸收道家哲学 490

五、道家尹文与荀况儒学有相通之处 498

第二十七章 帛书《黄帝内经》与《管子》黄老学的比较 508

一、《经法》思想与《管子》黄老学的比较 508

二、《十大经》思想与《管子》黄老学有相通之处 518

三、帛书《四经》和《管子》承袭《越语》范蠡言论 529

四、《称》的格言带来稷下学踪迹 533

五、《道原》思想与稷下学资料 538

第二十八章 《管子》黄老学新研 550

一、再论田氏齐国崇奉黄帝与“黄、老”结缘 551

二、从《管子》看“道、法”思想的结合 562

三、阴阳家学说与道家学说之同与异 577

第二十九章 归本于黄老的形名法术学 588

一、《申子》归本黄老三篇的探索 589

二、《管子》中的“法、术”并提及《九守》的形名法术之学 594

三、法家韩非继承齐韩两国的黄老学 602

附论 605

一、历代学者评《管子》 605

二、今世学者论《管子》 606

后记 6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