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  1945-1969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  1945-1969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 1945-1969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802376786
  • 页数:7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再版书。新版共7卷。第一卷讲述两大阵营形成时期的冲突与战争。第二卷讲述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时期的冲突与战争。第三卷讲述两大阵营分化时期的冲突与战争。第四卷讲述苏攻美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第五卷讲述美攻苏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第六卷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第七卷讲述世界单级与多极化斗争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1卷 冷战前期的局部战争 1945-1969》目录

第一编 两大阵营形成时期的冲突与战争 3

第一章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

第一节 雅尔塔体系与欧洲的分裂 4

一、战后初期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 4

(一)欧洲的衰落 4

(二)美、苏两极的形成 7

(三)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和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 11

二、欧洲的分裂与冷战的开始 14

(一)美、苏矛盾的发展及双方在欧洲的对峙 15

(二)欧洲的分裂 18

(三)冷战的开始 24

第二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军事战略 30

一、北约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军事战略 30

(一)北约军事集团的形成 30

(二)北约成立初期的军事战略 36

二、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初步形成及其军事战略 44

(一)情报局与经互会的成立 44

(二)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初步形成 48

(三)苏联、东欧军事集团的军事战略 52

第三节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的对抗和摩擦 56

一、美、苏在伊朗的角逐 57

二、美、苏在土耳其的角逐 61

三、美、苏在希腊的角逐 66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 71

(一)西占区的合并与第一次交通封锁 71

(二)币制改革与第二次交通封锁 76

(三)柏林的分裂与第三次交通封锁 81

第二章 世界其他地区的冲突与战争 85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86

一、印度支那抗法独立战争 86

二、印度尼西亚抗荷独立战争 95

第二节 南亚新兴国家的领土争端及第一次印(度)巴(基斯坦)战争 99

一、印、巴分治和克什米尔争端 100

二、第一次印巴战争 103

(一)1947年10月~12月的战事 103

(二)1948年的战事 105

(三)联合国的干预和印、巴停火 110

第三节 巴勒斯坦问题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112

一、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12

(一)巴勒斯坦的历史和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生 112

(二)英、美等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 116

(三)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国的建立 121

二、第一次中东战争 124

(一)双方的兵力部署与作战计划 124

(二)阿拉伯军队的全面进攻与第一次停火 126

(三)以军以中部战线为重点的反攻及第二次停火 134

(四)以军对南部战线埃及军队的反攻 136

(五)战争的结局与影响 139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143

一、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143

二、内战爆发及战争进程 150

三、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影响 160

第二编 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时期的冲突与战争 165

第三章 东亚危机与朝鲜战争 165

第一节 两大阵营在东亚对抗局面的形成 165

第二节 朝鲜内战的爆发和“联合国军”的干涉 173

一、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及大规模内战的酝酿 173

二、朝鲜内战的爆发及汉城战役 177

三、美国的反应及“联合国军”的介入 179

四、朝鲜人民军的南下攻势 182

(一)水原战役 183

(二)大田战役 184

(三)洛东江战役 187

(四)釜山战役 190

五、“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及战争形势的逆转 191

六、朝鲜人民军战略进攻失败的原因 195

第三节 中国参战及中朝军队的反攻 198

一、中国的参战决策 198

二、中、朝军队共同实施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205

(一)第一次战役 206

(二)第二次战役 208

(三)第三次战役 211

(四)第四次战役 213

(五)第五次战役 215

第四节 战略相持局面的形成及双方的边打边谈 219

一、战略相持局面的形成 219

二、围绕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边打边谈 222

(一)“联合国军”的夏、秋季攻势 222

(二)美军的空中“绞杀战” 224

(三)中、朝军队的反击作战及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226

三、围绕战俘问题的边打边谈 228

(一)美军的秘密细菌战及对朝鲜北方的大轰炸 228

(二)中、朝军队的秋季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 230

(三)粉碎“联合国军”的最后冒险及停战协定的签署 232

第五节 朝鲜战争的影响 237

一、初步确立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237

二、导致了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明确化和固定化 238

三、刺激了美、苏的军备扩张及军事战略的调整 239

四、促进了有限战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43

第四章 印度支那抗法战争的国际化 245

第一节 两大阵营的介入及印度支那战争的转折 245

一、美国对法国的支持与援助 245

二、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247

三、1950年秋的“边界战役” 249

(一)法、越双方的部署和企图 249

(二)边界战役 251

第二节 越军在平原和西北地区的攻势作战 254

一、1950年底至1952年初越军对平原地区的进攻 254

二、1952年春夏的战争形势及越共中央调整战略方向 256

(一)战争形势 256

(二)越共中央调整战略方向 258

三、西北战役 259

第三节“纳瓦尔计划”和越军的冬春季攻势 264

一、法军的“纳瓦尔计划” 265

二、越军的冬春季攻势 267

三、奠边府决战 271

第四节 印支战争“朝鲜化”的危险及日内瓦会议的 妥协 276

一、越军发展胜利的计划及美国直接干涉的企图 276

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及有关各方的妥协 281

第五章 台湾海峡危机 288

第一节 台湾问题及中、美两国在该地区对抗的由来 288

第二节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298

一、解放军炮击金门 298

二、解放军在浙江沿海的行动及一江山岛登陆战 301

第三节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311

一、两次台海危机期间的中、美谈判及两岸关系 311

二、中国调整对美方针及福建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 316

(一)对美战略方针的调整 316

(二)福建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及炮击金门的决策 318

三、解放军空军入闽及争夺福建地区制空权的作战 322

四、炮击和封锁金门作战 328

(一)战前双方军事态势及兵力情况 328

(二)金门之战第一阶段 329

(三)金门之战第二阶段 330

(四)金门之战第三阶段 340

五、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的结果和影响 345

第六章 大国在西亚的争夺及阿尔及利亚战争 348

第一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与中东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 348

一、美、苏势力渗入中东 348

(一)埃及要求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斗争 348

(二)巴格达条约的签订 350

(三)埃及与苏联的军火贸易 353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 356

(一)美、英撤销对埃及阿斯旺水坝建设的贷款 356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与西方的对策 358

三、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进程 362

(一)英、法和以色列的战争计划与准备 362

(二)埃及的战争准备与兵力部署 366

(三)以军实施“卡代什”作战计划 367

(四)英、法实施“火枪手”作战计划 373

(五)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英、法、以的撤军 379

四、战争的军事总结与政治影响 382

(一)英、法作战的经验教训 382

(二)战争的政治意义及影响 384

第二节 美、英武装干涉约旦、黎巴嫩 388

一、“艾森豪威尔主义” 388

二、美、英武装干涉约旦、黎巴嫩 391

(一)美、英对约旦危机的军事干预 391

(二)美国武装干涉黎巴嫩 396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及美、英的撤兵 400

第三节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和阿尔及利亚战争 403

一、非洲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 403

二、阿尔及利亚抗法独立战争 405

(一)战争背景与起因 405

(二)奥雷斯山区起义 408

(三)战争的相持阶段 411

(四)战争的最后阶段与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426

第三编 两大阵营分化时期的冲突与战争 437

第七章 美、苏战略调整及新一轮军事对抗 437

第一节 美、苏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军备竞赛 437

一、美国及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 437

(一)美国的有限战争理论与“灵活反应战略” 438

(二)北约军事战略的演变 442

二、苏联与华约的军事战略 447

(一)苏联的“新军事学说”与火箭核战略 447

(二)华约组织的军事战略 451

三、美、苏军备竞赛的扩大和升级 455

(一)美国夺取战略核力量的全面优势 456

(二)苏联大力加强核军备建设 460

第二节 美、苏在欧洲的较量 462

一、第二次柏林危机 462

(一)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462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 466

二、U-2飞机事件 483

第三节 古巴导弹危机 488

一、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 488

(一)古巴革命对美古、苏古关系的影响 488

(二)猪湾事件及美国对古巴的颠覆行动 490

二、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 493

(一)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导弹 493

(二)美国对导弹部署的反应 497

三、古巴导弹危机的高潮与结束 502

(一)美国实施隔离行动 502

(二)危机的高潮与结束 507

四、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512

(一)美、苏关系的缓和 512

(二)军备竞赛的加剧 515

(三)对古巴的影响 517

第四节 各大国围绕核军备问题的斗争 519

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政策 519

(一)美国对西方盟国的核控制 519

(二)美、苏合作推行核军控政策 521

二、法国核力量的崛起 522

(一)法国挑战美、英、苏的“核禁试”政策 522

(二)法国拒绝“多边核力量”计划 525

三、中国发展独立核力量的努力 527

(一)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 527

(二)中、苏核合作关系的破裂与“596计划”的实施 531

第八章 第二次印巴战争 536

第一节 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形势 536

第二节 印、巴争端的再度激化 540

第三节 第二次印巴战争的过程 545

一、“大满贯行动” 545

二、全面战争爆发 547

三、印、巴双方的空中作战 550

四、停战和“塔什干宣言” 552

第九章 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与第三次中东战争 555

第一节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及中东的战略地位 556

一、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 556

二、中东的战略地位及美、苏在中东的主要利益 558

第二节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的局势演变 561

一、美、苏在中东的争夺 561

(一)苏联加紧在中东地区的扩张 561

(二)美国支持以色列反对阿拉伯国家 565

二、阿、以矛盾的发展与激化 567

(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和法塔赫的武装斗争 567

(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冲突的不断升级 570

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573

第三节 第三次中东战争 577

一、战争爆发前的态势 577

(一)以色列与叙利亚的空战及埃及向西奈半岛的增兵 577

(二)联合国部队的撤出和埃及封锁亚喀巴湾 581

(三)以色列的开战决策与美、苏等国的态度 584

二、战争的爆发与经过 592

(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兵力部署及作战计划 592

(二)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国家的突然袭击 596

(三)西奈战役 600

(四)以色列进攻约旦河西岸 613

(五)以色列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 619

(六)美、苏的对抗与交易 622

(七)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625

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 628

第十章 越南战争 635

第一节 日内瓦会议后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 635

一、美国的印支政策和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的建立 635

二、美国扶植吴庭艳建立南越政权和强化军备 637

三、南越革命的兴起和越南劳动党方针的调整 641

四、美国武装干涉越南的政治抉择 644

第二节 越南战争的进程 647

一、特种战争阶段 647

(一)美国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647

(二)特种战争的失败 651

二、战争全面升级阶段 656

(一)美国扩大战争的决定和越南劳动党的对策 656

(二)美军的“滚雷行动”和北越的反空袭斗争 661

(三)南越地面战争的升级 666

(四)越南的春节攻势及美国战争升级政策的破产 674

三、战争“越南化”阶段 679

(一)美国的战争“越南化”政策 679

(二)双方的边打边谈 682

(三)越南的武力统一 690

第三节 美国联盟战略的困境与苏联对越南的援助 694

一、越南战争中美国联盟战略的困境 694

二、苏联对越南的援助 698

第四节 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和影响 702

一、美国失败的教训 702

二、越南抗美救国的基本经验 706

三、越南战争的特点 708

四、越南战争对世界政治、军事的影响 714

本卷后记 7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