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杨虎城文集
杨虎城文集

杨虎城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自新主编;西安事变研究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3443787
  • 页数:366 页
图书介绍:为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20周年,西安事变研究会组织编辑《杨虎城文集》。本书收录各类文稿192篇,上自1922年,下止1937年,包括杨虎城将军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电、文告、报告、讲话、谈话、专文,以及部分诗词、家书等。这些文稿内容丰富,文辞质朴,突出地反映了杨虎城将军坚决反对封建军阀、坚决反对专制独裁的民主主义思想,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他主政陕西期间治政理财及重视教育、兴修水利、兵工筑路等方面的理念。文集的出版,对于后人缅怀、学习、研究杨虎城将军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精神有重要意义。
《杨虎城文集》目录

禀母晓弟书(1922年12月27日) 1

布告招募学兵(1925年1月) 2

愿率三军作上海爱国学生工人反帝之后盾(1925年6月18日) 3

三民军官学校招生简章(1925年8月) 4

乙丑诗稿(1925年) 6

首讨吴佩孚勾结刘镇华吴新田孔繁锦乱陕(1926年2月1日) 7

通电反对刘镇华吴新田扰乱陕局(1926年3月11日) 8

领衔通电反对吴佩孚刘镇华侵陕(1926年3月30日) 9

布告守城一日战绩(1926年5月2日) 10

对三民军官学校学生的讲话(1926年5月5日) 11

通电绝对服从陕军总司令(1926年5月20日) 12

就任陕西陆军第三师师长布告(1926年6月18日) 13

坚守西安布告(1926年) 14

坚守西安诗稿(1926年) 17

通电就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7年2月2日) 21

电报于右任率部赴豫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6月2日) 22

无题(1927年) 23

从日本致信胞弟杨茂三(1928年) 24

致电孙良诚报捷(1929年3月6日) 27

电报克复山东诸城详情(1929年3月13日) 28

致电孙良诚报送顾震等与日军来往秘密函件(1929年3月18日) 30

通电驻马店大捷(1930年1月1日、2日) 31

敬告宛属民众书(1930年2月5日) 33

电报豫西南军情(1930年4月27日) 34

布告励精治陕(1930年10月31日) 36

在西安东郊十里铺群众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1月1日) 37

洗尘大会上的答词(1930年11月1日) 38

在三原学界欢迎会上的讲演词(1930年11月13日) 40

电请国民政府拨款救陕灾(1930年11月14日) 42

电请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急救陕灾(1930年11月15日) 44

在邀宴各界名流席间的谈话(1930年11月15日) 46

在武功旅省各界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1月16日) 47

在西安商界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1月18日) 48

在回教公会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1月23日) 50

政见商榷书(1930年11月26日) 52

在西安庆祝坚守西安胜利四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30年11月28日) 56

坚守西安胜利四周年告将士书(1930年11月28日) 58

陕西省政府治陕布告(1930年11月) 59

在引泾工程开工大会上的讲话(1930年12月7日) 62

在泾阳各界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2月8日) 63

在陕西各慈善团体欢迎会上的讲话(1930年12月11日) 65

在中山大学的讲话(1930年12月11日) 66

在第十七路教导队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会上的讲话(1930年12月13日) 68

致词欢迎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1930年12月19日) 70

复电陕西旅平同乡会(1930年12月23日) 72

对陕西省民政厅全体职员的训话(1930年12月24日) 73

元旦训词(1931年1月1日) 76

在追悼第十七路阵亡将士大会上的致词(1931年1月16日) 78

在凤翔阅兵时的训话(1931年1月21日) 80

在凤翔各界欢迎会上的讲话(1931年1月21日) 82

在易俗社学生毕业典礼会上的讲话(1931年2月8日) 84

在第十七路总部孙中山纪念周会上的讲话(1931年2月9日) 85

电请国民政府落实八百万元之赈陕债券救灾(1931年2月10日) 87

在陕西省民政厅警官训练班的讲话(1931年2月12日) 88

对第十七路驻省垣部队班长的训话(1931年2月28日) 90

在全省教育局长会议第三次大会上的讲话(1931年3月5日) 91

追悼阵亡将士祭文(1931年3月10日) 94

《民国二十年施政大纲》建设方面(1931年3月11日) 95

对第五十一旅补充团全体官兵的训话(1931年3月14日) 96

引用人才备重贤能(1931年3月16日) 98

在检阅第十七路炮兵时的训话(1931年3月20日) 99

对陕西省民政厅警官训练班第二期学员的训词(1931年3月22日) 100

在第十七路军事整理会议开幕时的讲话(1931年3月23日) 102

在第十七路军事整理会议闭幕时的讲话(1931年3月27日) 104

对咸林中学师生的讲话(1931年4月8日) 106

对汉南十六县县长的训词(1931年4月20日) 108

在警官学校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1931年5月3日) 110

在第十七路宪兵营的训词(1931年5月9日) 112

对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全体人员的训词(1931年5月9日) 113

对公安局长训练班全体学员的训词(1931年5月11日) 117

对受编的苏雨生旅的书面训示(1931年5月20日) 120

对于吃苦耐劳一事特别注意(1931年5月25日) 122

布告尊重司法(1931年5月28日) 123

第十七路总部命令(1931年7月5日) 124

为陕西“一七”讨逆殉难烈士祭文(1931年7月7日) 125

连电呼吁急救陕灾(1931年9月10月) 126

通电全国一致抗日(1931年9月23日) 128

致电张学良一致团结救亡(1931年10月7日) 130

纪念国庆对官兵的训词(1931年10月10日) 131

为双十阅兵告官兵书(1931年10月10日) 133

对区保卫团指挥官的训词(1931年10月24日) 135

告甘肃民众书(1931年11月14日) 137

电慰马占山孤军抗日(1931年11月20日) 139

慰劳入甘靖难负伤官兵书(1931年12月28日) 140

对第十七路官兵的书面训词(1932年1月1日) 142

通电声讨东北叛逆(1932年3月25日) 143

在泾惠渠放水大会上的书面讲话(1932年6月20日) 144

陕西省政府列表咨呈行政院报陕灾情(1932年7月19日) 148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932年9月3日、18日) 150

关于马青苑动乱平息经过对新闻记者的谈话(1932年9月27日) 152

国联调查报告书掩饰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1932年10月15日) 153

致电各县长厉行禁种鸦片(1932年10月16日) 155

请求恢复国军协饷成案以减陕库负担(1932年12月21日) 156

对《西安日报》记者的谈话(1932年12月31日) 158

全国总动员一致赴国难(1933年1月9日) 161

复电朱子桥(1933年1月15日) 162

文呈国民政府监察院条陈褚龙吟的控讦(1933年1月24日) 163

致胡汉民函(1933年1月、6月) 166

在省垣中学校长会上的讲话(1933年2月16日) 168

在西安绥靖公署孙中山纪念周会上的讲话(1933年2月20日) 173

致电于右任刘允丞(1933年2月22日) 175

复电东北热河后援会请缨率部参加抗战(1933年3月3日) 177

对《西北文化日报》记者的谈话(1933年3月17日) 178

恳请铁道部助陕救灾(1933年3月18日、19日) 180

国难日亟抗日刻不容缓(1933年5月1日) 182

致书武志平(1933年5月4日) 184

目前的大敌是日本帝国主义(1933年8月3日) 185

九一八国难二周年纪念告全体将士书(1933年9月17日) 186

永矢不忘国难九一八(1933年9月18日) 189

办党的党官大都只想好缺(1933年10月2日) 191

追念李子高副军长(1933年10月30日) 194

在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的讲话(1933年11月23日、24日、25日) 196

坚守西安诸烈士祭文(1933年11月28日) 201

破除迷信努力做人(1933年12月5日) 202

视察汉南感想(1933年12月21日) 204

要跟随时代进步(1933年12月23日) 207

在陕西省职业教育促进会第六次年会会员大会上的讲演(1933年12月24日) 209

对第十七路官兵的训词(1934年1月1日) 211

在步训班第三期学员毕业典礼会上的书面训词(1934年4月10日) 214

通令驻省城各部队植活树苗(1934年4月18日) 216

在兰州各中等学校欢迎会上的演说(1934年4月19日) 217

为兵工筑路告第十七路全体官兵书(1934年5月13日) 222

电报蒋介石第十七路兵工筑路情形(1934年5月21日) 226

在中华实业促进社落成典礼会上的演说(1934年5月27日) 227

现代军人的使命是为民族争生存(1934年6月15日) 228

全体动员与帝国主义作战(1934年7月16日) 229

欲复兴国家须先从培养人民知识做起(1934年8月11日) 231

对新闻记者谈第十七路兵工筑路(1934年8月16日、9月1日) 232

在蒲城尧山中学的讲话(1934年10月27日) 234

为庆祝坚守西安胜利八周年告第十七路官兵书(1934年11月28日) 236

坚守西安的意义和围城以后的状况(1934年11月28日) 239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序(1934年12月) 241

艺术现代化不要离开大众(1934年) 243

陕南农村之苦状(1935年2月8日) 245

电报蒋介石张学良商洛洪灾(1935年7月11日) 246

天下不兴青年有责(1935年9月2日) 248

《西北经济建设案》引言(1935年11月23日) 249

《西北经济建设案》重工业计划案(1935年11月23日) 250

《西北经济建设案》化学工业计划案(1935年11月23日) 255

《西北经济建设案》制药厂计划案(1935年11月23日) 258

《西北经济建设案》建筑咸韩铁路计划案(1935年11月23日) 265

泾惠渠颂并序(1935年12月) 266

告第十七路官兵书(1936年1月1日) 268

双十节题词(1936年10月10日) 270

女子教育绝对不容忽略(1936年11月6日) 271

为坚守西安烈士祭文(1936年11月28日) 273

在西安纪念坚守西安胜利十周年大会上的报告(1936年11月28日) 274

坚守西安十周年纪念告民众书(1936年11月28日) 277

西安围城纪念十周年告第十七路官兵书(1936年11月28日) 279

对时局的宣言(1936年12月12日) 281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释放政治犯通令(1936年12月15日) 283

对全国同胞的广播讲话(1936年12月15日) 284

在西安市民大会上的讲话(1936年12月16日) 286

张学良杨虎城告将士书(1936年12月16日) 288

致第四十二师副师长及各处处长函(1936年12月19日) 291

函各县长述双十二事件之经过及解决情形并告以今后施政之方针(1936年12月29日) 293

致书张学良衷心承责共济(1936年12月30日、31日) 295

告民众书(1937年1月1日) 297

告官兵书(1937年1月1日) 300

抗日联军元旦阅兵训词(1937年1月5日) 302

通电抗议南京政府扣押张学良挑动新内战(1937年1月5日) 304

电诘蒋介石悔诺(1937年1月14日) 306

致函蒋介石派员呈送解决陕事方案(1937年1月16日) 308

被迫通电接受革职留任处分(1937年1月16日) 310

摒除成见合作抗日(1937年1月23日) 311

和平宣言(1937年2月4日) 312

安民布告(1937年2月6日) 314

向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提案(1937年2月15日) 315

设立棉业公营局的意见书(1937年4月26日) 317

致电蒋介石请辞本职(1937年4月27日) 319

离陕出国前致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信(1937年4月) 320

惜别家乡父老兄弟(1937年5月27日) 322

给长子拯民长女拯坤的手书(1937年6月1日) 324

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火奴鲁鲁的讲话(1937年7月9日) 325

在美国檀香山对新闻记者的谈话(1937年7月9日) 327

在美国旧金山发表的书面谈话(1937年7月14日) 329

在美国旧金山广播电台的讲演词(1937年7月23日) 330

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夜宴座谈会上的谈话(1937年7月25日) 332

为谋民族生存尤需抗日(1937年8月2日) 334

在法国巴黎的讲演词(1937年8月11日) 336

在法国巴黎对侨胞的讲演词(1937年8月15日) 338

从巴黎致胞弟杨茂三(1937年8月20日) 340

在世界青年保卫和平大会上的讲演(1937年8月21日) 341

在德国答记者问(1937年8月31日) 344

在世界和平代表大会上的讲演(1937年9月25日) 348

在西班牙瓦伦西欢迎会上的讲演词(1937年10月14日) 349

在西班牙向英美的广播词(1937年10月18日) 351

西班牙人民战线的阶段(1937年11月7日) 354

在新加坡侨胞欢迎会上的讲话(1937年11月19日) 357

给冯希勃郝郁文的题词(1937年11月24日) 359

在香港同济中学欢迎会上的讲话(1937年11月27日) 360

回国为了参加抗战别无其他(1937年11月29日、12月上旬) 363

编后记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