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高桥均著;梁爽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53653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以世界各主要国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日本法的参考为主要内容,并主要针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改进提出具体立法意见的日本学者的著作,但对我国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由于高桥教授本人不仅长年从事公司法的研究工作,而且还长期活跃在日本大型企业的高管层,因此,该书没有停留在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保护少数股东利益或者作为公司内部纠纷解决机制上的作用或者理论进行表面上的探讨,而是在广泛认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意义之后,以其制度特征,制度的法律构造和根源性问题之所在为基础展开议论。该书对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参考资料。
《股东代表诉讼的理论与制度改进》目录

前言 1

绪论 4

第一编 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13

序章 13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沿革以及法律规定 16

第一节 战前的董事责任追究 16

第二节 昭和25年(1950)商法修改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引进 18

第三节 平成5年(1993)的商法修改及其影响 21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类型及其特殊性 26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类型和评价 26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型(股东、公司VS被告董事) 27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一类(股东VS公司、被告董事) 28

三、不当代表诉讼(原告股东VS公司、其他股东、被告董事) 29

四、特殊类型一(原告股东、公司VS其他股东、被告董事) 30

五、特殊类型二(原告股东、被告董事VS公司、其他股东) 30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目的及其特殊性 30

一、目的和注意点 30

二、特殊性和问题点 31

三、不当诉讼的构成要件 33

第三章 平成5年(1993)修改和平成13年(2001)修改 41

第一节 平成5年(1993)修法的意义和新课题 41

一、平成5年(1993)修法的意义和诉讼的实际状况 41

二、对于不当诉讼的担忧和申请法院责令对方提供担保的制度 46

第二节 平成13年(2001)修改内容和评价 52

一、平成13年(2001)修法的由来和经过 52

二、董事的责任减轻制度 55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和解 61

四、公司作为被告董事的诉讼辅助参与人参加诉讼 65

五、向董事公告、通知起诉 73

六、平成13年(2001)修法的评价 75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与日本公司法 78

第一节 日本公司法制定之前的动向 78

第二节 法院驳回制度的引入 80

一、日本公司法框架下法院驳回制度的要件及意义 80

二、今后的课题及评价 81

第三节 不起诉理由书制度的引入 83

一、以往的先诉请求程序的概要及问题点 83

二、不起诉理由书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86

三、不起诉理由书制度运用上的注意点 88

四、今后的课题及评价 89

第四节 公司并购重组时原告适格问题的再考量 90

一、修改的背景及内容 90

二、修改的注意点 92

三、多重股东代表诉讼及今后的课题 94

第五章 本编小括 98

第二编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及其对日本的启示 103

序章 103

第一章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沿革 105

第一节 生成期 105

第二节 发展期 106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变迁 107

第二章 法律制度结构带来的特色 110

第一节 原告股东的充分代表性 110

一、充分代表性的理论根据与规定 110

二、涉及原告股东充分代表性的判例 112

三、原告股东充分代表性的意义与评价 113

第二节 当时持有股份原则 115

一、有关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规定及其制定背景 115

二、有关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判例法 116

三、当时持有股份原则的意义与评价 118

四、当时持有股份原则构成要件的缓和 119

第三节 小结 120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特点 122

第一节 诉讼费用 123

一、美式规则 123

二、股东代表诉讼与诉讼费用 124

第二节 诉讼驳回制度 126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程序 126

二、诉讼委员会 130

三、商业判断规则 135

第三节 和解 142

一、原告股东与被告董事之间的和解 142

二、公司与被告董事之间的和解 143

三、法院认定和解的标准 144

四、和解的意义与程序保障 145

第四节 股东代表诉讼与费用担保规定 146

第五节 小结 148

第四章 日美股东代表诉讼的差异以及对日本法的启示 150

第一节 日美股东代表诉讼的差异 150

一、被告董事、诉讼请求和公司诉讼地位方面的差异 151

二、原告适格的差异 153

三、诉讼中止制度的差异 154

四、证据开示制度的差异 157

第二节 对日本法的启示 158

第五章 本编小括 161

第三编 欧洲各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新举措 167

序章 167

第一章 德国的股东代表诉讼 169

第一节 德国的经营管理机构 169

第二节 对董事的责任追究 172

一、从前的规定 172

二、引进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经过 176

三、2005年施行的《股份法》修改 179

第三节 德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特色和今后的课题 182

第四节 小结 186

第二章 英国的股东代表诉讼 188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起源 188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变迁 189

一、Foss v.Harbottle案的原则 189

二、法律委员会的建议 191

三、贸易工业部及最终报告书的改革方案 193

四、2006年的英国《公司法》修改及其特色 194

第三节 英国股东代表诉讼今后的课题 196

第三章 法国的股东代表诉讼 198

第一节 法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198

一、法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概要和特色 198

二、个人行使的公司诉权 199

三、公司诉权和强制(引入)诉讼 201

第二节 法国的监督管理体制和股东代表诉讼 203

第四章 欧洲各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日本法的启示 207

第一节 欧洲各国与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同 208

一、前置程序的差异 208

二、法院介入的差异 210

第二节 对日本法的启示 211

第五章 本编小括 213

第四编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改革 219

序章 219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理念与法律构造 222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基本理念 222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法构造的特色 223

一、有关代位诉讼性与代表诉讼性的学说 223

二、从代位诉讼性与代表诉讼性看股东代表诉讼的功能 226

第二章 董事责任与股东权利 229

第一节 董事的责任 229

一、董事承担责任的法令范围 229

二、董事的职务懈怠责任 232

三、过错责任的分类 234

四、董事的责任和损害赔偿额 245

第二节 股东的权利 250

一、作为监督纠正权的股东权 251

二、作为非法行为纠正权的股东权 254

第三章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问题之所在 259

第一节 实体法上的问题 259

一、与公司地位有关的问题 259

二、原告股东的适当代表性和股东权行使的问题 265

第二节 程序法上的问题 272

一、向股东进行公司诉权的授权行为 273

二、对一般股东的公告和通知 275

三、资料的收集和开示 276

第四章 针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改革的立法建议 279

第一节 目的与大前提 279

第二节 起诉前的改革 281

一、公司立场和主张的早期明确化 282

二、股东权的行使和原告适格 289

第三节 起诉时的改革 294

一、引进“当时持股原则” 294

二、法院驳回制度的改善 297

第四节 起诉后的改革 300

一、公司加入诉讼和辅助参加 300

二、申请提供担保制度的改革 302

三、诉讼中的和解 304

第五节 其他改革 307

一、诉讼费用的问题 307

二、先诉请求后的起诉期限和时效 313

三、完全控股子公司董事的责任 315

第五章 本编小括 319

结语 327

参考文献 335

后记 36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