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周秦时代生死观研究
周秦时代生死观研究

周秦时代生死观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4001
  • 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是诸子百家学说视野下的生死观研究,为诸子百家学说和中国古代生死观念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该书以周秦时代的生死观为线索,探讨了当时如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在论述的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宗法观念、价值观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阐释。对周秦时代普通人的生死观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的研究思路具有创新性。该书稿资料翔实、条理清晰,方法得当,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写作规范,观点新颖。
《周秦时代生死观研究》目录

序&姜建设 1

绪论 1

第一章 生命意识的觉醒 9

第一节 西周以来人的主体性的确立 9

一、西周统治者的民本德治思想 10

二、神人关系的演进和人本主义的确立 11

三、诸子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13

第二节 儒道诸子的生命本质观 21

一、气的本源化与生命的物质性 22

二、气的伦理化与生命的社会性 26

三、气生于道与生命的自然性 29

四、气的消解性与生命的有限性 33

第二章 死亡本质的发现 3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人对死亡本质的一般认识 37

一、死亡的定义 37

二、死为必然 38

第二节 儒家的死亡本质观 39

一、生死命定 40

二、死为安息 42

第三节 道家的死亡本质观 44

一、生死命定 44

二、生死一体 46

三、生死物化 50

第四节 凶死和善终 54

第三章 死后的另类存在及其归宿 61

第一节 魂魄 61

第二节 鬼神 67

一、春秋战国时人的一般鬼神观念 67

二、儒家的鬼神观 74

三、墨家的鬼神观 84

四、有神论与无神论之争的实质 90

第三节 死后的归宿 100

一、地下黄泉 100

二、天上帝所 103

第四章 面对死亡的情感表达 106

第一节 哀死与理性——儒家的死亡态度 106

第二节 顺化与旷达——道家的死亡态度 111

第三节 轻生与重死——墨家的死亡态度 120

第四节 冷酷与刻薄——法家的死亡态度 123

第五章 死亡处置仪式的功能指向 126

第一节 慎终追远——儒家对丧祭仪式的功能强调 127

一、凝聚家族,强化人伦关系 131

二、强化“孝”的观念,彰显道德价值理念 133

三、维护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 136

第二节 埋葬有节——墨家的丧葬观 143

第三节 真正的薄葬者——道家的丧葬观 145

第四节 厚葬和薄葬之争的实质 148

第六章 生命价值的死亡表达 154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人对生命价值的抉择和体认 155

一、死亡价值观的追溯 155

二、强烈肯定生命价值的方式——自杀 157

三、用死亡诠释的生命价值内涵 161

第二节 儒家的死亡价值观 173

一、社会秩序——儒家人生价值的出发点 174

二、仁、义、礼、智、信——儒家人生价值观的内涵 177

三、修、齐、治、平——儒家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180

四、杀身成仁——儒家实现人生价值的极端取向 182

第三节 道家的死亡价值观 186

一、道家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187

二、道家死亡价值的衡量尺度 188

三、道家全生保身的生存原则 191

四、道家杨朱学派的死亡价值观 199

五、对道家死亡价值观的评判 203

第四节 墨家的死亡价值观 206

一、兼爱——墨家的生命价值预设 207

二、义和利——墨家的死亡价值准则 208

三、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家的死亡价值实践 211

第五节 法家的死亡价值观 216

一、人性私和人性恶——法家构建价值观的根本依据 216

二、名和利——法家死亡价值的根本标准 217

三、以君为本——法家价值观实现的功能指向 219

四、法家的死亡价值观与其个人的悲剧性 222

第七章 追求死亡超越的努力 231

第一节 死亡超越的起源——灵魂不朽 233

第二节 宗族延续的死亡超越路径——家族不朽 235

第三节 价值创造的死亡超越路径——三不朽 241

第四节 对理想存在境界的追求——真人境界 247

第五节 对死亡的直接抗拒——个体不死 256

结语 266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