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进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昌燧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67396
- 页数:300 页
第一章 陶瓷科技考古 1
1.相关概念和一些新见解 1
1.1 古陶瓷的相关概念 2
1.1.1 陶器 3
1.1.2 瓷器 5
1.2 一些新见解 8
1.2.1 陶器的起源 9
1.2.2 早期陶器的原料 11
1.2.3 低温陶器的烧成温度 12
2.原始瓷概念及其产地的再探索 17
2.1 原始瓷概念 17
2.1.1 原始瓷的正名 17
2.1.2 北瓷南源学说 18
2.1.3 原始瓷多源的观点 19
2.2 原始瓷产地的再探索 19
2.2.1 原始瓷产地的ICP分析 19
2.2.2 原始瓷瓷胎的配方 23
2.2.3 原始瓷的瓷釉分析 28
2.2.4 原始瓷产地再探索的结论与展望 34
3.景德镇元明清官窑青花瓷的科技鉴定 35
3.1 青花瓷的起源 35
3.2 明代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元素含量分析 37
3.2.1 瓷胎元素含量的ICP分析 37
3.2.2 瓷釉、青花料元素含量的SR-XRF分析 41
3.2.3 明代早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研究 42
3.2.4 明代中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研究 44
3.2.5 明代晚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的研究 46
第二章 冶金科技考古 51
1.中国的冶金起源 51
1.1 前言 51
1.2 模拟实验 52
1.2.1 孔雀石与炉甘石混合矿冶炼黄铜的模拟实验 53
1.2.2 铜与炉甘石冶炼黄铜的模拟实验 54
1.3 模拟实验结果 55
1.3.1 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 55
1.3.2 X射线衍射分析 57
1.3.3 金相分析 58
1.3.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61
1.3.5 模拟实验的分析结论 66
1.4 姜寨黄铜片的冶炼工艺 67
1.5 结论 69
2.青铜器的产地与矿料来源 70
2.1 矿料来源研究概述 70
2.1.1 铅同位素示踪法 70
2.1.2 微量元素示踪法 72
2.2 样品来源及测试分析 73
2.3 大冶灵乡铜锭、安城等地铜矿微量元素特征 74
2.3.1 大冶灵乡铜锭微量元素特征 74
2.3.2 安城等地铜矿微量元素分析 76
2.3.3 小结 76
2.4 各地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 77
2.5 各地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分析 79
2.5.1 古麇地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 79
2.5.2 九连墩楚墓及左塚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 82
2.6 结论 85
3.青铜器产地研究 85
3.1 引言 85
3.2 X射线荧光分析 86
3.3 稀土元素分析 89
3.3.1 各地泥芯及陶范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 91
3.3.2 各地泥芯及陶范样品稀土元素的聚类分析 92
3.4 结语 92
4.蚁鼻钱制备工艺初探 93
4.1 前言 93
4.2 实验方法 93
4.3 结果与讨论 94
4.4 结论 103
第三章 玉器科技考古 110
1.古代玉器加工痕迹的显微分析 112
1.1 介绍 112
1.2 样品与实验 114
1.3 小结 119
2.玉器受沁机理探讨 119
2.1 介绍 119
2.2 样品 120
2.2.1 粉末状玉石模拟实验 121
2.2.2 块状玉石模拟实验 124
2.3 小结 125
3.凌家滩古玉受沁机制分析 126
3.1 介绍 126
3.2 样品与实验 126
3.3 分析 127
3.4 讨论 130
3.5 小结 132
第四章 建筑材料考古 135
1.前言 135
2.中国最早的陶质建材——凌家滩“红陶块” 137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8
2.2 实验部分 140
2.2.1 实验样品 140
2.2.2 实验仪器、条件及方法设计 141
2.3 实验结果 142
2.4 讨论 144
2.4.1 吸水率分析 144
2.4.2 抗压分析 144
2.4.3 硬度分析 145
2.4.4 吸水率和抗压之间的线性分析 145
2.4.5 物相、成分分析 146
2.4.6 热分析结果 146
2.5 结论 149
3.尉迟寺遗址红烧土排房的建筑工艺 149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0
3.2 遗址背景 151
3.3 实验部分 152
3.4 结果与讨论 159
3.4.1 吸水率分析 159
3.4.2 抗压分析 159
3.4.3 吸水率和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159
3.5 结论 160
4.陶寺、尉迟寺的白灰面 160
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60
4.2 遗址背景简介 161
4.3 实验部分 162
4.3.1 实验样品 162
4.3.2 实验仪器、条件及方法 162
4.4 分析与讨论 167
4.5 结论 168
第五章 生物考古 172
1.生物考古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72
2.生物考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173
2.1 现代人的体质特征 174
2.2 人类遗传结构的演变 175
2.3 先民的迁徙活动及其食物结构的演进 176
2.4 农业、家畜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环境的响应 177
2.5 结语及展望 179
3. 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180
3.1 前言 180
3.2 材料与方法 180
3.2.1 样品选择 180
3.2.2 样品预处理 181
3.2.3 测试分析 182
3.3 结果与讨论 182
3.3.1 骨样污染的鉴别 182
3.3.2 猪的食物结构 183
3.3.3 野猪与家猪的食谱差异 183
3.3.4 家猪与野猪的鉴别 184
4.北京周口店田园洞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184
4.1 引言 184
4.2 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简介 185
4.3 材料与方法 186
4.3.1 材料选择 186
4.3.2 骨胶原的制备 186
4.3.3 C和N稳定同位素的测试 187
4.4 田园洞人的食物结构 187
4.5 水生类食物对晚期智人演化的影响 189
5.甘 肃西山遗址早期秦人的饮食与口腔健康 189
5.1 前言 189
5.2 研究材料 190
5.3 观察项目与结果 191
5.3.1 牙齿磨耗 191
5.3.2 特殊形式的磨耗 194
5.3.3 龋病 196
5.3.4 生前牙齿脱落 198
5.3.5 上下颌骨表面骨质隆起 199
5.4 结论与讨论 200
第六章 农业考古 207
1.引言 207
1.1 植物考古学 207
1.2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208
1.2.1 大植物遗存研究 208
1.2.2 微体植物化石研究 210
1.3 本章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211
2.三维重建在植硅体研究中的应用 212
2.1 引言 212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三维重建 213
2.2.1 样品介绍 213
2.2.2 样品的三维图像重建 213
2.2.3 样品三维图像分析 213
2.2.4 实测方法 215
2.2.5 测量精度分析 216
2.2.6 小结 216
2.3 光学显微镜下的三维重建 216
2.3.1 全景深照片三维重建的原理 216
2.3.2 双峰硅化骨架的三维重建 217
2.3.3 分析与讨论 219
2.3.4 结论 220
3.新疆苏贝希遗址出土面食的制作工艺分析 220
3.1 引言 220
3.2 遗址地理与考古学文化背景 221
3.3 研究材料 224
3.4 研究方法 225
3.4.1 大植物遗存鉴定 225
3.4.2 微体植物化石分析 226
3.4.3 烹煮模拟实验 226
3.4.4 聚类分析 227
3.5 分析结果 228
3.5.1 大植物遗存鉴定 228
3.5.2 微体植物化石分析 228
3.6 讨论 236
3.6.1 烹煮方法与饮食传统 236
3.6.2 苏贝希先民的生计模式 237
3.7 结论 238
4.雕龙碑遗址出土器物残留淀粉粒分析 238
4.1 遗址考古学背景 238
4.2 研究材料和方法 240
4.2.1 研究材料 240
4.2.2 研究方法 241
4.3 结果与讨论 245
4.4 结论 249
第七章 有机残留物分析 254
1.有机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 254
1.1 残留物中的DNA分析 255
1.2 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分析 255
1.3 残留物中的蛋白质分析 256
1.4 残留物中的脂类分析 257
1.5 古代炭化物分析 258
1.6 古酒分析 259
1.7 结语 260
2.绛县倗国墓地铜簋的残留物分析 260
2.1 样品与实验 261
2.1.1 样品介绍 261
2.1.2 显微观察 261
2.1.3 淀粉的碘色反应鉴定 261
2.1.4 红外光谱分析 261
2.1.5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262
2.2 结果与讨论 262
2.3 结论 264
3.新疆古代牛奶残留物的检测 265
3.1 实验部分 266
3.1.1 样品介绍 266
3.1.2 红外光谱分析 266
3.1.3 ELISA分析 267
3.1.4 蛋白质测序 269
3.2 结果与讨论 269
3.2.1 红外分析 269
3.2.2 ELISA分析 270
3.2.3 生物质谱分析 271
3.2.4 综合讨论 272
3.3 结论 273
第八章 盐业考古 277
1.长江三峡早期制盐业的研究 278
1.1 研究背景 278
1.2 样品与实验 280
1.2.1 样品 280
1.2.2 实验 281
1.3 结果与讨论 281
1.3.1 物相分析 281
1.3.2 盐度梯度分析 283
1.3.3 沉淀物包裹体的盐度和形成温度分析 283
1.4 结语 285
2.离子色谱法测定陶片吸附氯离子的含量 285
2.1 样品与实验 286
2.1.1 样品介绍 286
2.1.2 离子色谱分析 286
2.1.3 有机碳分析 287
2.2 结果与讨论 287
2.3 结论 289
3.莱州湾双王城商代盐业遗址盔形器的残留物分析 290
3.1 实验部分 290
3.1.1 样品介绍 290
3.1.2 离子色谱分析 292
3.1.3 红外光谱分析 292
3.1.4 总有机碳分析 292
3.2 结果与讨论 293
3.2.1 氯离子含量分析 293
3.2.2 红外分析 294
3.2.3 总有机碳分析 295
3.2.4 现场取样的重要性 296
3.3 结论 296
后记 299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科技语篇翻译教程》雷晓峰,李静主编 2020
- 《天然气净化工艺技术进展》顾晓峰编著 2019
- 《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白云翔著 2019
- 《湖南考古辑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
- 《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
- 《上海市订购外国和港台科技期刊联合目录 1983 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1983
- 《刘庆柱访谈录 考古学与中原文明》韩国河主编 2020
- 《屈原考古新证》周建忠著 2020
- 《生物科技、医学与法律》齐延平,安·玛丽·杜盖著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