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西洋现代史  上
西洋现代史  上

西洋现代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RobertO.Paxton著;陈美君译
  • 出 版 社:汤姆生
  • 出版年份:2006
  • ISBN:9867138708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
《西洋现代史 上》目录
标签:现代史

第一章 极盛时期的欧洲:1914年 1

欧洲与世界 1

欧洲的商人、旅客与投资人 2

帝国主义 4

欧洲的艺术家与科学家 7

欧洲风光:都市与乡村 8

都市生活 9

欧洲的乡村生活 11

富人与穷人 13

阶级与社会阶层 13

穷人 14

富人 15

中产阶级 17

提升社会地位 20

妇女与家庭 22

控制生育 22

妇女的地位 24

政治体系与群众运动 26

君主政体 27

议会的角色 28

社会主义运动 30

民族主义 31

传承的信念 33

自由主义 33

保守主义 37

有组织的宗教 38

迈向新的觉醒 39

科学的革新 40

艺术与思想的革新 41

文化革新的反应 45

第二章 战争来临 49

1914年的7月危机 50

巴尔干半岛:没落的帝国与兴盛的民族主义 51

德国的「空白支票」 57

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 58

战争升级:从局部战争演变成大陆战争 60

俄国的动员 60

法国的意向 61

德国宣战 62

希里芬计画 63

英国参战 65

战争起因的长期观点 68

主权与国家的荣誉 68

帝国主义的动机 69

国内纷争 70

联盟体系 72

战争机器 72

行使选择权 73

第三章 马恩河战役与之后:1914至1917年 75

战争热 75

社会主义者的两难困境 77

战争与社会和平 78

第一次马恩河之役 80

东方战线 81

坦能堡与玛苏里安湖:1914年 82

奥地利前线:1914至1915年 82

寻求西方战线的突破 84

「攻破壕沟」 84

主要攻势:凡尔登、索姆与香槟 86

新式武器 89

不断扩大的战争 91

海战 93

美国参战 94

第四章 总体战的影响 97

适应消耗战 98

战时政府:比较观察 99

英国 99

法国 102

德国 104

俄国 106

奥匈帝国 107

义大利 109

社会冲击 110

妇女的地位 111

有组织劳工的地位 113

社会分裂 114

经济冲击 115

战争获利者 115

通货膨胀的影响 115

对国内秩序的冲击 117

罢工活动 117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者对战争的评论 118

警察的权力 120

舆论的控制 121

对知识份子的冲击 123

第五章 革命:1917至1920年 129

俄国革命:1917年 129

「二月革命」 130

临时政府与苏维埃 131

「十月革命」 135

布尔什维克政权 137

列宁的「和平、土地与面包」 138

建立新的独裁政府 140

内战 142

西欧的革命活动:1917年 145

德国革命:1918至1919年 148

迈向革命 148

社会主义者的争权 149

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 151

奥匈帝国的瓦解:1918至1919年 153

王朝忠诚的崩溃 155

建立新国家 156

库恩政权 158

英国、法国、义大利:1919至1920年的动荡 160

事件的馀波与结果 163

成功与失败:比较性的观点 163

第三国际与欧洲左派的分裂 165

第六章 巴黎和平解决方案 169

背景:交易、利益与意识形态 170

战争目的 170

十四点原则 171

战时的条约与承诺 171

列强的国家利益 174

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戄 176

解决方案 177

国际联盟宪章 178

西欧的解决方案 181

分离莱茵地区的企图 181

领土变更 182

德国的「非军事化」 182

赔款 183

东欧的解决方案 187

领土变更 187

边境问题 188

各民族的不平等待遇 193

东欧解决方案的评价 194

和平解决方案的实施 196

高压政治的年代:1919至1924年 198

和解的年代:1924至1929年 202

罗加诺时代:道兹计画与罗加诺公约 203

裁军失败 208

新外交? 210

公众涉入 211

共产主义的威胁 213

外交机器 214

第七章 革命对抗革命:法西斯主义 217

义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218

墨索里尼:从工团主义到法西斯主义 218

早期的法西斯主义 220

法西斯主义的新路线 221

政府的危机 222

「进军罗马」 224

墨索里尼的个人统治 226

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 228

战后的反革命民团主义 228

希特勒的崛起 230

纳粹党 231

1923年的「啤酒馆暴动」 232

匈牙利的反革命运动 233

近观法西斯主义 237

法西斯主义的意义 237

法西斯主义的根源 240

第八章「常态」:1920年代的欧洲 247

回归「常态」 247

新自由主义经济:解散战时政府 248

新自由主义政治:议会民主制度的扩展 249

英国 251

三党体制 251

第一个工党政府:1924年 253

回归保守党的「常态」 254

法国 258

左翼联盟 258

庞卡赫:回归「常态」 261

威玛德国 262

威玛共和国的重担 262

「威玛联盟」 264

「大联盟」 266

东欧 269

农村优势与农民的不满 270

少数民族的问题 274

伊伯利亚半岛 276

法西斯义大利 278

在稳定世界里的革命俄国 279

布尔什维克的挑战 279

「工业化的争论」 281

巩固独裁政治 283

史达林的崛起 284

脆弱的稳定:评价新自由主义 286

第九章 两次大战之间的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 289

大众文化:无线电与电影的年代 289

大众传播媒体的技术基础 290

创造阅听大众 291

无线电广播与电影的政治用途 292

大众媒体的控制 295

广告的角色 296

新式的休閒活动 297

有组织的娱乐活动 298

体育活动 300

旅行 301

大众文化与休閒生活的影响 302

两次大战之间的高级文化 306

实验美学的价值 307

新的忧虑 309

两次大战之间的文化背景 313

艺术家们的社会地位 314

寻找大众阅听人 316

学术界与学者的世界 319

反对实验艺术 321

第十章 经济大萧条及其影响:1929至1936年 325

经济大萧条的源起与过程 327

国内危机 328

国际金融危机 329

补救经济萧条 331

自由主义经济学 331

社会主义经济学 332

新的经济解决方案 333

「回归土地」的呼声 334

自由主义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政治 334

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国家 334

英国 335

法国 339

威玛德国 344

权力主义国家在经济萧条时期的政治 347

纳粹德国 347

统合主义义大利 350

苏联的「二次革命」 352

结论 357

第十一章 1930年代的权力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扩展 359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掌权 360

纳粹主义的复甦:1929至1932年 360

威玛共和国的结束:总统制政府,1930至1933年 363

掌权后的革命:1933至1939年 368

教权主义的权力主义 372

葡萄牙:萨拉查 374

天主教社会的奥地利:多尔富斯与舒西尼格 375

西班牙:佛朗哥与长枪会 378

东欧的法西斯主义 379

匈牙利与保加利亚 380

罗马尼亚 380

西欧的法西斯主义少数派 383

法国 383

英国 385

低地国家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387

法西斯主义的吸引力 3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