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第2卷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第2卷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3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汉奇主编;宁树藩,陈业劭副主编;宁树藩本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0020984
  • 页数:12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情况。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第2卷》目录

第八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

第一节 《新青年》及其主编陈独秀 2

一、《新青年》的创刊和陈独秀思想的发展 2

二、《新青年》批孔运动的发动与早期的政治宣传 6

三、《新青年》的迁址、改组与倡导文学革命 12

四、反对迷信和与“东方文化”派的斗争 20

五、《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经验 25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新闻事业 29

一、报刊新阵线的形成和新旧思潮的激战 29

二、五四运动中的新闻界 34

三、《湘江评论》和青年毛泽东的新闻活动 42

四、《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青年周恩来的新闻活动 48

第三节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53

一、无产阶级报刊活动的先驱——李大钊 54

二、《新青年》改组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刊物 61

三、《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68

四、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出现 72

第四节 私营大报的发展 77

一、《申报》企业现代化的加强 77

二、《新闻报》的兴旺发达 79

三、《晨报》、《京报》等报的创办和京津地区报纸发展概况 82

四、军阀政治与北京地区大报 87

第五节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 89

一、第一批新闻学译著的出版 89

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 98

第六节 新闻业务的改进 107

一、政治思想评论的加强和学术自由讨论的开展 107

二、报纸副刊的革新 111

三、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 118

四、新闻体裁的发展 121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2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事业 126

一、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和蔡和森 126

二、新青年》和瞿秋白 129

三、五卅运动中的《热血日报》 132

四、中共各地区委机关报 135

五、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报刊 138

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群众性报刊 148

七、中国共产党主办的通讯社 152

八、中国共产党报刊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156

九、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所奠定的革命传统 161

第二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国民党新闻事业 164

一、国共合作前国民党报刊的出版状况 164

二、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报刊的发展和中央通讯社的建立 166

三、《政治周报》和汉口《民国日报》等报刊的重大作用 169

四、国民党报刊的分化与斗争 175

第三节 私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79

一、私营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179

二、《申报》、《新闻报》的稳步发展 183

三、新记《大公报》的创办 188

四、《时报》的变迁 194

五、邵飘萍与《京报》 198

六、小报的大量发展 201

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等报刊 206

第四节 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统治 211

一、各派军阀的报刊活动 211

二、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214

三、邵飘萍、林白水的被害 217

四、人民群众在新闻战线上的斗争 221

第五节 五四以来外国在华的新闻事业 223

一、英国在华的新闻事业 223

二、美国在华的新闻事业 226

三、日本在华的新闻事业 230

四、俄国在华的新闻事业 234

五、其他国家在华的新闻事业 237

六、中国人民对外国新闻工具侵华宣传的斗争 239

第六节 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243

一、外商在华广播电台的设立 243

二、北洋政府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 246

三、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开端 249

第七节 新闻摄影与新闻电影 253

一、新闻摄影活动的开展 253

二、新闻纪录电影对革命运动的反映 259

第八节 中国的新闻教育、新闻学著作及其他 262

一、高等学校新闻系科的设立 262

二、新闻学著作的出版 266

三、外国新闻学者来华活动 268

四、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团体 269

第十章 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 27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273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报刊的重建 273

二、在上海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报刊 275

三、通俗报纸《上海报》 281

四、在国民党统治区各地秘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报刊 286

五、工农通讯社及其活动 289

六、艰苦的斗争和严重的教训 291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298

一、革命根据地报刊的出现 298

二、《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 303

三、人民军队和革命团体的报刊——《红星报》、《青年实话》、《苏区工人》等 308

四、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报刊 315

五、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和经验 321

六、长征路上的革命报刊 324

第三节 长征后的陕北新闻事业 328

一、《红色中华》报复刊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恢复工作 328

二、抗日形势的转机和宣传方针的变化——《红色中华》报改名《新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新华通讯社 332

三、《解放》周刊及其他 335

第四节 党报工作的新道路和党报理论的发展 340

一、列宁办报思想和俄国党报经验的传播 340

二、共产党在国统区办报的方针与方法 344

三、党报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新道路的开创及其意义 349

四、党报工作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353

第十一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国民党新闻事业 360

第一节 国民党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建立 361

一、派系报刊林立的局面 361

二、三个党报条例的颁布 363

三、国民党中央新闻事业的兴办 366

四、国民党全国新闻事业网的形成 370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强化 375

一、中央新闻事业的改进和扩充 375

二、鼓吹法西斯主义报刊的出现 386

三、军队系统报纸《扫荡报》的崛起 391

四、CC系、孔祥熙系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397

第三节 国民党反蒋介石势力和地方势力所出版的报刊 399

一、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的报刊 399

二、地方势力的报刊 404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对新闻界的专制统治 407

一、国民党新闻统制思想与政策 407

二、国民党的新闻出版法令、条例与检查制度 410

三、国民党实行新闻统制的其他手段 416

四、国民党新闻统制政策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418

五、国民党新闻政策的两面策略与记者节的诞生 420

第十二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私营新闻事业 424

第一节 私营新闻事业发展的概况 425

一、私营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条件 425

二、私营报业的变动 426

三、私营通讯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430

四、私营广播电台发展的基本情况 436

第二节 《申报》的改革和史量才的报刊活动 440

一、“九一八”前的《申报》 440

二、“九一八”后《申报》的进步政治倾向 442

三、《申报》和史量才在淞沪抗战中 445

四、业务改革和《自由谈》的改版 448

五、《申报》的文化事业 451

六、史量才的遇难 454

第三节 《新闻报》股权转让风波 457

一、福开森与股权转让前的《新闻报》 457

二、福开森秘密转让股权 459

三、《新闻报》股权风波经过 462

四、风波的平息和国人经营的《新闻报》 466

第四节 《时事新报》、《大晚报》、《大陆报》和申时电讯社联合办事处的建立 470

第五节 十年内战期间的《大公报》 475

一、“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方针的施行 475

二、和蒋介石政权关系的变动 480

三、在抗日救亡运动和西安事变中的宣传活动 485

四、记者和作者队伍 489

五、业务特色 492

第六节 《世界日报》系统的报纸和上海《立报》 495

一、成舍我走向新闻界的道路 496

二、从北平《世界日报》到南京《民生报》 499

三、这些报纸的政治倾向与业务特色 503

四、成舍我等人集资经营的小型报——上海《立报》 507

第七节 其他私营报纸 512

一、南京《新民报》 512

二、北平《实报》 518

三、上海《社会日报》 521

四、小报的革新浪潮 523

五、商务印书馆的复兴及这期间的《东方杂志》 528

六、新闻摄影与画报 533

第十三章 反文化“围剿”中的革命报刊和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538

第一节 宣传革命文化的报刊和新闻团体 540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化的报刊 540

二、左翼文化团体的报刊 544

三、《文艺新闻》和中国新闻学研究会 547

四、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及其活动 553

第二节 革命报刊的反文化“围剿”斗争 554

一、国民党对革命报刊的“围剿” 554

二、鲁迅和革命报刊的反“围剿” 557

三、报刊杂文的风行 561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564

一、“九一八”国难宣传和新闻界的变化 564

二、“一二·九”抗日救亡宣传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569

三、上海的“记者座谈”活动与《记者座谈》专刊 575

四、报告文学在报刊上的兴起 578

五、“西安事变”中的西安新闻事业 581

六、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的报刊活动——《先锋报》和《救国时报》的宣传 585

第四节 邹韬奋的新闻活动 593

一、邹韬奋新闻活动的开始 593

二、《生活》周刊 596

三、邹韬奋在国外的采访写作活动 600

四、《新生》周刊与“新生事件” 603

五、《大众生活》周刊和《生活日报》 607

六、邹韬奋的办报思想 613

第五节 戈公振、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619

一、戈公振的报刊活动 619

二、戈公振在新闻学术研究上的贡献——《中国报学史》及其他 623

三、范长江报刊活动的开始和他的西北通讯 629

第六节 外国人在华新闻事业的新动向 633

一、《字林西报》、《大美晚报》和《密勒氏评论报》在抗日救亡运动期间的报道 633

二、斯诺、史沫特莱、基希在华新闻活动 637

第十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650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新闻事业 651

一、抗日报刊的奋起——《救亡日报》、《抗战》及其他 651

二、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报刊 655

三、共产党报刊的公开出版——《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创办及初期宣传 659

四、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和国际新闻社 664

第二节 “大后方”新闻事业的联合和斗争 668

一、新闻中心的内迁和“大后方”新闻战线的基本形势 668

二、1939年的《重庆各报联合版》 675

三、国民党的战时新闻政策和新闻界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677

四、“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对于新闻事业的控制与摧残 682

五、战斗到最后一息的邹韬奋 684

第三节 在复杂环境中坚持斗争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 689

一、克服王明右倾影响后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 689

二、关于“皖南事变”的宣传斗争 694

三、《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整风和改版 705

四、《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711

第四节 民主运动中的报刊 716

一、民主运动的兴起和新闻界的团结战斗形势 716

二、《新华日报》关于民主运动的宣传 719

三、民主运动中的地方实力派报刊——《新蜀报》、《华西日报》、《华西晚报》、《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以及《云南日报》、《广西日报》等 722

四、民主运动中的《大公报》、《新民报》 727

第五节 广播、摄影、新闻电影和通讯社 731

一、国民党广播事业 731

二、新闻摄影与图片 737

三、新闻纪录电影 741

四、全民通讯社和民族革命通讯社 744

第六节 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 750

一、大学新闻系的内迁 750

二、“大后方”新闻教育的发展 754

三、新闻学术研究的开展 756

第十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760

第一节 延安报刊的初步发展 761

一、对原有报刊的加强 762

二、一批重要报刊的创办 763

三、墙报和黑板报 774

第二节 《解放日报》的创办 778

一、《解放日报》历史概况 778

二、整风改版 783

三、宣传方面的主要功绩和经验 789

第三节 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800

一、机构和业务发展 800

二、宣传内容及其贡献 806

三、战斗在敌后的新华分社 811

四、特点和经验 819

第四节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 823

一、延安台建立前中共领导下的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823

二、艰苦创业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826

三、延安台宣传的内容及其影响 829

第五节 新闻电影和新闻摄影 835

一、新闻电影 835

二、新闻摄影 839

第六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49

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51

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61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69

四、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75

五、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81

六、华南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888

第七节 中国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发展 893

第十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新闻事业和上海“孤岛”的新闻事业 901

第一节 沦陷区的日、伪新闻事业和秘密出版的抗日报刊 904

一、日本在沦陷区的新闻政策 904

二、伪满的新闻事业 909

三、华北的日、伪新闻事业 918

四、华中、华南的汪伪新闻事业 924

五、敌伪控制下的《申报》、《新闻报》 934

六、沦陷区的新闻纪录电影 939

七、秘密出版的平津抗日报刊 942

第二节 上海“孤岛”时期的新闻事业 944

一、上海新闻界的形势与租界当局的新闻政策 944

二、“孤岛”初期的抗日报刊 947

三、《每日译报》、《文汇报》的创刊 950

四、抗日报刊的发展及其在宣传斗争中的作用 959

五、其他报刊、通讯社与广播事业 964

六、新闻战线上的反恐怖斗争 970

第十七章 香港的抗日新闻事业和海外华侨抗日报刊 975

第一节 香港的抗日新闻事业 975

一、香港抗日报刊的发展概况 975

二、《星岛日报》和金仲华、羊枣等人的抗日宣传活动 981

三、《华商报》的创刊 984

四、《大众生活》、《光明报》、《世界知识》等报刊的出版 988

五、国际新闻社等通讯社的抗日宣传 996

六、香港中国新闻学院的创立 997

七、香港抗日的新闻纪录电影 1000

第二节 海外华侨的抗日报刊 1002

一、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报刊的概况 1002

二、胡愈之和抗日时期的《南洋商报》 1005

三、亚洲地区的华侨抗日报刊 1008

四、美洲地区的华侨抗日报刊 1016

五、欧洲、非洲地区的华侨抗日报刊 1019

第十八章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1022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新闻事业的变动 1023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的迁移和扩张 1023

二、共产党在上海等地的办报活动 1027

三、民营报刊和其他党派报刊的发展 1034

第二节 “和谈”期间的新闻斗争 1038

一、拒检运动与国统区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1038

二、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的新闻宣传活动 1046

三、报纸间的政治论战 1052

第三节 国民党在内战中强化新闻统制 1056

一、国民党加强对新闻宣传的控制 1056

二、《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大批报刊被摧残 1059

三、第二条战线上报刊的艰苦斗争 1065

四、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及其变化 1072

第四节 新闻广播、新闻摄影、新闻电影、新闻教育 1079

一、国民党广播事业的发展和民营广播事业的厄运 1079

二、缓慢行进的新闻摄影 1085

三、国民党垄断的新闻纪录电影 1088

四、在挣扎中求生存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 1090

第十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新闻事业 1092

第一节 解放区报刊的发展与收缩 1094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报刊发展的新局面 1094

二、关内各解放区报刊发展概况 1095

三、东北解放区报刊的创建 1101

四、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报刊的收缩和延安《解放日报》停刊 1105

第二节 新华社的战斗转移及其新闻宣传 1110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华社的业务发展和机构改组 1110

二、从延安到太行的转移 1113

三、转战陕北的“四大队” 1118

四、平山会师和西柏坡培训 1120

五、战火中的军事分社和军事宣传 1124

第三节 新闻广播、新闻摄影、新闻电影、新闻教育 1130

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和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建立 1130

二、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转移 1132

三、解放区广播的军事宣传 1137

四、新闻摄影和图片宣传 1140

五、新闻纪录电影 1145

六、新闻教育 1149

第四节 反对“客里空”运动和纠正“左”倾宣传 1151

一、土地改革宣传 1151

二、《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对“客里空”运动 1155

三、新闻工作中“左”倾偏向的出现与纠正 1161

四、解放区新闻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谈话 1168

第二十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大变革 1175

第一节 国民党在大陆新闻事业的瓦解 1176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全面内战中独家发展 1176

二、国民党报刊的军事宣传 1178

三、国民党新闻事业的迁移台湾 1181

第二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1183

一、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1183

二、城市办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1186

三、改进与加强新闻报道 1191

四、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 1197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1202

一、早期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1202

二、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1204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1206

四、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1210

五、少数民族文字语言新闻传播事业的进展 1229

第四节 香港的进步报刊 1231

一、战后香港创办的第一家中共党报——《正报》 1231

二、复刊后的香港《华商报》 1235

三、《愿望》、《人民报》、《光明报》、《群众》等报刊在香港出版 1239

第五节 外国人在华的新闻事业 1245

一、日本在华新闻事业的终结 1245

二、朝鲜人在上海出版的朝文报刊 1249

三、苏联在华新闻活动的新情况 1252

四、抗战胜利后美英等国在华新闻事业的起落 1255

第六节 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伟大胜利 1262

一、主要新闻机构进入北平 1262

二、地方新闻事业网络的形成 1265

三、全国新闻工作者胜利大会师 12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