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现代教育技术  通向未来教育之桥
现代教育技术  通向未来教育之桥

现代教育技术 通向未来教育之桥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利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304014474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 通向未来教育之桥》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技术 1

1 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1

引言 1

1.1 世纪之交教改的呼声 2

1.2 教育领域的六项变化 3

1.3 信息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 4

1.4 未来十年的热门职业 6

1.5 学习者多种智力的全面开发 7

1.6 究竟接受哪一个考试 9

1.7 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12

1.8 一个由社会各界参加的教改组织 16

1.9 教育与社区 18

1.10 一个用大学模式培养小学生的研究项目 19

1.11 一位大学校长的构想 21

1.12 一个酝酿中的21世纪教育蓝图 22

2 教育技术的引入与内涵 26

引言 26

2.1 教育技术的引入 26

2.2 教育技术的现行定义 27

2.3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28

2.4 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理论与实践并重 28

2.5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吗 30

2.6 一场正在兴起的关于教育技术的讨论 32

2.7 教育技术面临的主要课题 34

2.8 桥、车、力量、催化剂 37

3 教育技术的发展 41

引言 41

3.1 研究领域的发展 42

3.2 从注重“教”到注重“学”的变化 43

3.3 硬件建设——软件制作——过程和资源 44

3.4 多媒体与数字化的媒体扩展趋势 46

3.5 从行为学习理论到认识学习理论的发展 48

3.6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 49

3.7 学校远距离教育职能的强化 50

3.8 教育技术队伍素质的一专多能 52

3.9 三所大学教育技术机构的发展与现状 53

4 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 64

引言 64

4.1 教育技术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65

4.2 加拿大一个省的教师培训计划 67

4.3 美国教育部的一份研究报告 69

4.4 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0

4.5 教育技术的已有贡献 70

4.6 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 72

第二部分 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73

5 学习过程 73

引言 73

5.1 学习能力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 74

5.2 记忆——刻板的学习 77

5.3 理解是怎样产生的 79

5.4 对概念、原理和程序的应用过程 82

5.5 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 84

5.6 可靠学习发生的条件 85

5.7 新媒体新技术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86

6 教学资源 89

引言 89

6.1 教学资源与教学系统 89

6.2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 91

6.3 教学传播过程 92

6.4 经验领域和临界开发领域 95

6.5 校园网络资源 97

6.6 教学资源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102

6.7 教学资源举例——多媒体百科全书 106

6.8 教学资源举例——在WWW上访问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 107

7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119

引言 119

7.1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119

7.2 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120

7.3 十种教学法 125

7.4 调动学习动机的ARCS模式 131

7.5 教学方法的选择 135

7.6 教学方法实例——Internet之树 138

8 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 141

引言 141

8.1 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 141

8.2 媒体的选择 143

8.3 教育电视的特征 150

8.4 广义多媒体和计算机多媒体 157

8.5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三种配置 158

8.6 为什么要多媒体教学 159

8.7 多媒体的广泛影响 161

8.8 虚拟真实 163

8.9 超文本、超媒体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65

8.10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 166

8.11 关于计算机的教学运用 167

第三部分 远距离教育 170

9 远距离教育技术 170

引言 170

9.1 教育技术的一个活跃领域 170

9.2 北京—纽约—佛罗里达之间的远距离教育尝试 172

9.3 远距离教育的定义 173

9.4 两种相互撞击的观点 175

9.5 远距离教育定义的变化 177

9.6 远距离教育的优势 178

9.7 优秀教师的教学质量 179

9.8 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带来新的教育市场 180

9.9 远距离教育的局限 181

9.10 历史上少有的扩展教育的机会 182

9.11 教育改革的诱发因素 184

10 远距离教学传输 185

引言 185

10.1 教学传输的枢纽——教室 186

10.2 教学传输系统 190

10.3 压缩视频的网络传输 194

10.4 单向视频、双向音频的培训网络 196

10.5 依阿华州的双向视频教育网ICN 197

10.6 基于Internet和WWW的化学课程开发 198

10.7 实验课如何传输 202

10.8 运用视频会议系统组织教学 203

11 远距离教育的开发决策 208

引言 208

11.1 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208

11.2 什么是教育系统开发 210

11.3 开发决策首先要回答需求与效果的问题 211

11.4 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共享”原则 213

11.5 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基本功能 215

11.6 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 217

11.7 远距离教育系统的开发步骤 218

11.8 远距离教育开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19

11.9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趋势 219

11.10 附录:远距离教育的网上资源目录 221

12 远距离教学模式举例 228

引言 228

12.1 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 228

12.2 无需教师亲临现场的教学 230

12.3 远距离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特点 233

12.4 远距离基础教育——美国的“星星学校计划” 235

12.5 远距离大专教育——开放大学 236

12.6 远距离企业培训 238

12.7 大学远距离教育实例 240

12.8 别开生面的网上师资培训 245

12.9 因特网络大学 247

13 远距离教育的课程 教材 教师 250

引言 250

13.1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250

13.2 课程组 252

13.3 教材的开发建设 254

13.4 音像教材的创作过程 256

13.5 音像教材的使用——苹果汁是红色的吗 258

13.6 有关教材评估的问答 261

13.7 教师的素质要求 263

13.8 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265

主要参考文献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