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的民族国情与理论政策
中国的民族国情与理论政策

中国的民族国情与理论政策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047258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是在作者的各类讲稿(民族问题、民族政策、民族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的反思、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种学术会议上的发言的基础上汇集而成。在长期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中,作者感到人们对中国民族国情的了解十分肤浅,仅停留在小学常识之中;人们对民族理论的认知更是缺乏常识,普遍存在社会进化论话语下的民族优劣与先进落后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人们对民族政策的态度消极漠然,常常出现一知半解的极端言行。基于以上三点考虑,作者将本书的逻辑定为:有什么样的民族国情实际,选择什么样的民族理论(民族观)为指导,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因此,作者将以往与民族相关的知识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充实、完善。
《中国的民族国情与理论政策》目录

第一篇 中国的民族国情:历史与现实 3

绪论 3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 7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总体情况 7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情况 8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情况 14

一、1953-1964年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 17

二、1964-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 18

三、1982-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 18

四、1990-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 20

五、2000-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 21

第二章 中国各民族区域分布格局 22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 22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4

一、先秦时期中国各民族从“聚族而居”的分布格局逐步向“大杂居、小聚居”演进 24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初步成型 25

三、隋唐至元时期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在变动中不断整固 26

四、明清时期我国民族分布格局定型 27

第三节 中国民族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27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特点 29

一、少数民族地区面积广阔 29

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37

三、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 39

第五节 我国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41

一、总体情况 41

二、中国邻国的基本情况 42

三、中国边境地区情况 44

四、中国的跨境民族 47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53

第一节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种类繁多 53

一、各民族的语言 53

二、各民族的文字 55

第二节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多种多样 58

一、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58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情况 59

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文化意义 60

第三节 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65

一、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征 66

二、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67

三、少数民族禁忌习俗 71

四、少数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72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灿烂辉煌 79

一、少数民族文学 79

二、少数民族音乐舞蹈 82

三、少数民族美术 83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建筑、科技、医药 84

一、少数民族的建筑 84

二、少数民族的科技 84

三、少数民族的医药 84

第六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多样性 85

一、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85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86

第四章 中国民族的历史国情 88

第一节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88

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88

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89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 94

第二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95

一、中华民族起源于多元 96

二、中国各民族的形成过程 97

三、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渊源 98

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101

第三节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基础 106

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地理单元 107

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的影响 107

三、中华民族“天下一统”的共同观念 108

第五章 中国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0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与发展差距的问题 111

一、贫困和差距的表现形式 111

二、贫困和差距的影响 115

三、差距产生的原因 116

四、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发展差距 118

第二节 历史遗毒和现实矛盾交织发酵的问题 118

一、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 118

二、在民族问题上“左”的危害依然存在 120

三、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影响民族关系因素 122

四、社会转型期中一般矛盾转化为民族问题 124

第三节 边疆稳定与反分裂斗争的问题 126

一、分裂与反分裂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斗争 126

二、边疆的发展与稳定问题 126

三、坚决打击“三股势力” 127

四、“西藏问题” 128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法制建设中的问题 129

一、民族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29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中的问题 130

三、政府调控民族关系能力不足的问题 131

第六节 国际因素与境外敌对势力分化的问题 132

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132

二、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势力的影响 133

三、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涉破坏 133

第五节 城市化进程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问题 134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 134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民族关系问题 135

第二篇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创新与特色 139

绪论 139

第一章 民族和民族过程 143

第一节 什么是民族 143

一、民族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3

二、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145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定义 154

第二节 民族过程 158

一、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158

二、民族是不断发展着的 164

三、民族终将走向消亡 171

第二章 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 178

第一节 民族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178

一、什么是民族关系 178

二、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179

三、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180

四、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182

五、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 183

第二节 民族关系的调控和调处 185

一、什么是民族关系的调控 185

二、如何调控民族关系 186

三、民族关系问题的调处 190

第三节 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192

一、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192

二、民族与社会的关系 200

三、民族与宗教的关系 202

四、民族与政治的关系 206

第四节 民族问题的概念和特点 209

一、什么是民族问题 209

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214

三、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类型 216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22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概说 223

第二节 中国宪法确定的“多民族国家”及其意义 225

一、民族国家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 226

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特点 239

三、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选择 243

四、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时期 25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规律的理论 251

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55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国的实践 259

四、充分尊重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263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6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大创举 267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国特色 271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发展完善 272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优越性 277

第五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及其意义 278

一、开展民族识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78

二、中国民族识别的理论与实践 280

三、民族识别的主要历程 282

四、民族识别的意义及其影响 283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政策 285

第一节 民族平等政策 286

一、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286

二、民族平等政策的主要内容 288

三、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 289

第二节 民族团结政策 290

一、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之一 290

二、民族团结政策的主要内容 292

三、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 294

第三节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 297

一、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概述 297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1

三、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304

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307

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 307

第四节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307

一、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308

二、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贯彻落实 309

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成就 311

第五节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平等权利的政策 312

一、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312

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316

三、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319

参考文献 3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