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桂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822180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含十章内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研究、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及其当代价值、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研究、人才强国战略与人才素质养成、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素质研究、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党的人才理论与人才环境优化、当代知识分子的待遇政策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论》目录

认知与回望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研究 1

一、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基本理论 2

(一)马克思、恩格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知识分子观 2

(二)列宁斯大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视角下的知识分子观 4

二、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历史条件 5

(一)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特殊作用 6

(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7

(三)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9

三、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历史轨迹 10

(一)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11

(二)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初步成熟 14

(三)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曲折前进 16

(四)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拨乱反正 20

(五)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创新升华 25

四、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历史启迪 33

(一)科学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基本原理 33

(二)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 34

(三)科学制定和切实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 34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35

(五)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中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一切有益成果 36

第二章 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及其当代价值 37

一、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形成的条件 38

(一)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理论渊源 38

(二)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实践来源 40

(三)毛泽东知识分子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41

二、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42

(一)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社会属性的界定 42

(二)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三)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思想 47

三、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特点 51

(一)依据唯物史观界定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 51

(二)把重视知识分子作用作为根本立足点 53

(三)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时代特色 54

四、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当代价值 56

(一)客观分析知识分子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实际贡献 56

(二)以正确的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7

(三)坚持“两个结合”,正确引导和促进知识分子健康成长 58

(四)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60

第三章 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 63

一、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体现 64

(一)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及影响因素 64

(二)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体现 65

二、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67

(一)建国初党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 67

(二)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69

(三)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及其面貌 74

三、全面建设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演变 76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下滑 76

(二)全面建设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的原因 81

四、改革开放与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重新确立和提升 84

(一)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重新确立 84

(二)新时期我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86

(三)新形势下我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逐步提升 89

(四)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变化之绩效评析 92

五、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变迁的规律及现代启示 95

(一)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变迁的特点 95

(二)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变迁的启示 99

第四章 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研究 101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述要 10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述要 102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述要 104

(三)中共历代领导人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述要 107

二、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111

(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功能 111

(二)社会主流文化观念的认同与引领功能 113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倡导与推动功能 116

(四)文化产业开发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功能 118

三、社会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121

(一)经济理论和观念创新的先导功能 121

(二)经济体制与制度设计的建设功能 124

四、政治文明发展的促进者 126

(一)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功能 126

(二)政治生活的参与和示范功能 128

(三)政治行为的评价和监督功能 130

五、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特点与启示 132

(一)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特点 132

(二)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功能考察的启示 135

六、优化当代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途径 137

(一)以充分的政策资源不断扩大知识分子社会功能的实现度 137

(二)知识分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前提 139

第五章 人才强国战略与人才素质养成 143

一、人才强国战略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44

(一)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145

(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46

(三)人才强国战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9

二、我国人才素质的现状 152

(一)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的进展 152

(二)我国当前人才素质尚存在的不足 154

三、我国人才素质养成的路径选择 159

(一)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 159

(二)构建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体系 173

第六章 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素质研究 179

一、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及其素质内涵 180

(一)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界定 180

(二)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素质内涵 181

二、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素质状况 183

(一)思想道德素质状况 184

(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 194

(三)身心健康素质状况 198

(四)关于素质特征的分析 200

三、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素质状况之成因 202

(一)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 202

(二)经济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206

(三)文化环境——大众文化的影响 209

(四)时代背景——时代特点的影响 212

四、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素质提升之选择途径 214

(一)根本保证:强化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引导 214

(二)必要条件:进一步优化社会文化氛围 218

(三)内在途径:加强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 221

第七章 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 225

一、青年知识分子及其特征与使命 226

(一)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特征 226

(二)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228

(三)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因素 230

二、学校教育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要前提 231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知识分子成才 232

(二)专业教育要素: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专业能力培养 233

(三)身心健康教育要素: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基础要素 236

三、社会实践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经之路 237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知识分子实现社会化的关键环节 237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青年知识分子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241

(三)深入基层是青年知识分子体验社会的现实选择 243

四、理想信念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内在驱动力 246

(一)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理想信念现状及其成因 246

(二)理想信念对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重要价值 249

(三)正确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 251

五、自律与修养是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重要主观要素 252

(一)强化社会责任的意识及其担当能力 253

(二)培养创新能力 254

(三)增强协作精神 256

第八章 党的人才理论与人才环境优化 259

一、人才与人才环境 260

(一)党的人才理论述要 260

(二)人才的概念及其特征 264

(三)人才环境及其优化 265

(四)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 267

二、我国人才环境现状解读 269

(一)人才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 269

(二)人才环境目前尚还存在的不足 271

三、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 276

(一)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 276

(二)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 278

(三)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281

(四)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 282

(五)加强自我修养,实现主观与环境的同步优化 283

第九章 当代知识分子的待遇政策研究 287

一、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三个维度 288

(一)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 288

(二)知识分子的工作待遇 290

(三)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 291

二、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演进历程 293

(一)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雏形时期 293

(二)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逐步成熟时期 296

(三)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曲折发展时期 302

(四)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纠错时期 307

(五)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的发展时期 310

三、知识分子待遇政策演进的当代启示 318

(一)在历史经验借鉴中不断完善知识分子待遇政策 318

(二)以待遇政策为杠杆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318

(三)进一步促进知识分子功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19

(四)完善待遇政策进一步促进知识分子全面发展 319

第十章 知识分子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21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及其功能 322

(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本内涵 322

(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特征 323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体现 325

二、知识分子群体特征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327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 327

(二)知识分子的特征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31

三、全球化视角下的知识分子与民族凝聚力 335

(一)科技迅猛发展呼唤知识分子以知识创新促进民族凝聚力 336

(二)经济全球化要求知识分子以时代精神促进民族凝聚力 337

(三)文化渗透加剧要求知识分子守护民族文化传统 339

四、加强知识分子工作,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 340

(一)坚持知识分子观中国化,为强化民族凝聚力提供理论指导 341

(二)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夯实物质基础 342

(三)遵循知识分子工作规律,为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政策保障 343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