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著作权纠纷
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著作权纠纷

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著作权纠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鱼水主编;闫肃,李颖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855749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诉讼指引部分系统阐述了解决著作权纠纷的有效渠道,尤其是系统介绍了涉著作权纠纷诉讼的起诉与受理、一审、二审、再审及执行等程序及其注意事项;实务解答部分全面列举实践中著作权纠纷处理的常见、疑难、新型问题,运用法官的专业知识,将这些问题用案例的形式,生动、清晰、简单明了的予以分析解答,具有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诉讼指引与实务解答 著作权纠纷》目录

上篇 诉讼指引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著作权纠纷的审理现状和常见类型 3

一、著作权纠纷的审理现状 3

二、著作权纠纷的常见类型 4

第二节 著作权纠纷的成因分析 5

一、各类作品总量快速增长 5

二、各种传播媒介发展迅速 6

三、尊重著作权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6

四、著作权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6

五、著作权的交易渠道不畅 7

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7

一、自行协商 7

二、调解解决 7

三、仲裁 8

四、诉讼 8

第二章 著作权纠纷诉讼审前程序 9

第一节 起诉与受理 9

一、原告主体适格 9

二、被告主体适格 12

三、有具体的事实、理由及诉讼请求 14

四、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及管辖 16

五、委托诉讼代理人 19

六、著作权纠纷起诉所需要的证据 20

七、著作权纠纷的诉讼费用 21

第二节 著作权纠纷的答辩、反诉与管辖权异议 23

一、著作权纠纷的答辩 23

二、著作权纠纷的反诉 25

三、著作权纠纷的管辖权异议 26

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举证与证明 31

一、著作权纠纷的举证概述 31

二、举证责任 31

三、举证时限 32

四、证据交换 32

五、证据保全 33

六、申请法院调取证据 33

七、办理公证 34

八、司法鉴定 35

九、法庭勘验 37

十、申请专家证人出庭 38

第三章 著作权纠纷诉讼一审、二审程序 39

第一节 著作权纠纷的一审开庭 39

一、著作权纠纷的一审开庭程序 39

二、庭外和解与撤诉 43

三、缺席审判 43

四、中止诉讼 43

五、宣判与送达 44

第二节 著作权纠纷的上诉与二审程序 49

一、著作权纠纷上诉的注意事项 49

二、著作权纠纷的二审程序 51

第四章 著作权纠纷诉讼再审、执行和特殊程序 52

第一节 著作权纠纷的再审程序 52

一、申请再审的主体 52

二、再审的对象 52

三、申请再审的期限 52

四、申请再审的理由 53

五、申请再审的程序 53

六、再审案件的审理 54

七、再审审理的结果 54

第二节 著作权纠纷的执行程序 57

一、著作权纠纷申请执行的条件 57

二、著作权纠纷执行方式和结果 57

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特殊程序 58

一、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 58

二、著作权纠纷的诉前禁令和诉中禁令 60

下篇 实务解答 67

第一章 著作权的对象 67

第一节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68

1.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思想、感情本身 68

2.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具有独创性 69

3.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作品,作品表达系独立完成且有独创性的,各自享有独立著作权 73

4.作品独创性程度的认定和证明 75

5.计算机中文字库字体的作品属性和创造性 77

6.改编民歌作品的独创性认定 79

7.未经审批进口的作品同样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82

8.未经原著作权人许可创作的演绎作品也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83

第二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85

9.公有领域中的素材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85

10.广播体操动作属于功能性肢体语言,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87

11.自由文档的派生作品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的权利 89

第二章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与期间 92

第一节 著作权的内容 92

12.假冒他人署名侵犯他人著作权 92

13.侵犯作品完整权与修改权的认定 94

14.侵犯影视作品复制权的认定 97

15.侵犯发行权行为的认定 99

16.侵犯放映权行为的认定 101

17.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公开表演其作品,构成侵犯表演权 104

18.汇编他人作品,在内容选择或结构编排上具有独创性的,构成汇编作品 106

19.著作权法中“其他权利”的认定和适用 108

20.卡通形象商业化使用中的著作权保护 110

第二节 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间 112

21.著作权法实施前创作完成,仍在保护期内的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112

22.著作权法中诉讼时效的中断和起算 114

第三章 著作权归属及其认定 119

第一节 著作权的归属 120

23.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20

24.著作权权属的相反证明 121

25.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须全体作者协商一致后方可行使权利 123

26.美术作品原件转让,作者不享有展览权 126

27.著作人身权由继承人保护,著作财产权由继承人继承 129

第二节 著作权的认定 130

28.创作手稿作为认定权利人证据的条件 130

29.作品上署名的证明效力强于一般证据 132

30.数码照片的署名方式 135

31.职务作品性质认定中的默示推定 138

第四章 著作权的限制 144

3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构成合理使用 144

33.剽窃与合理使用的区别 149

34.国家机关使用已发表作品组织考试,属于合理使用 151

35.改编他人作品拍摄电影用于教学属于合理使用 153

36.法定许可的情形与教科书法定许可的认定 155

37.录音制作者构成法定许可的条件 158

第五章 著作权侵权认定 161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认定的基本规则 162

38.侵权=接触可能性+实质性相似 162

39.相同历史题材作品间“实质性相似”的认定 164

40.舞蹈作品之间“实质性相似”的认定 168

第二节 传统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 174

41.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 174

42.对作者过错的认定 175

43.出版社的审查义务与责任承担 177

44.复制者履行合理审查义务的认定 183

45.复制品发行者证明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义务 185

46.场地提供者对商户经营行为的注意义务 187

第三节 著作权的网络侵权行为认定 189

47.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提供内容服务的侵权认定 189

48.未经权利人许可,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他人以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提供作品的,构成共同侵权 192

49.官方微博发布含有他人漫画的商业广告之责任认定 195

50.网络直播表演后在线播放表演录像构成侵权 197

51.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和“应知”的判断 199

52.视频分享网站对其用户使用知名作品部分镜头制作MV的责任问题 202

53.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免予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204

54.技术措施的运用对网络服务商注意义务的影响 208

55.“通知一删除”规则中采取必要措施的合理时间的确定 212

56.垂直搜索类网站提供的服务不具有合法性的认定 215

57.网络服务商的信息披露义务及披露条件 218

第六章 侵权责任承担 222

58.著作权专有许可人有权提起侵权之诉要求停止侵害 223

59.赔偿数额的3种计算方式 226

60.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229

61.未经合法授权使用作品,但尽到注意义务,应返还不当得利 232

62.重复侵权应加重赔偿责任 234

第七章 其他著作权侵权问题 237

63.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内容,可能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237

64.著作权人有权自己行使已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的权利 239

65.“一事不再理”原则在著作权侵权中的适用 241

66.破坏著作权人为保护权利而设置的技术措施构成侵犯著作权 244

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2.26) 2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1.30) 2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选)(2009.8.27) 2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节选)(1999.3.15) 264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节选)(2004.12.22) 26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5.10) 270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节选)(2013.1.30) 275

侵权责任法(节选)(2009.12.26) 280

出版管理条例(节选)(2011.3.19) 281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节选)(2011.3.19) 283

电影管理条例(节选)(2001.12.12) 28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节选)(2001.12.6) 28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节选)(2008.8.11) 29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10.12) 2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11.26) 29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2008.12.11)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8.31) 3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