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
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

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高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020046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新闻人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其生存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也关系到新闻生产、舆论引导和社会发展。从生态学角度对新闻人的生存状态与从业环境进行研究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本书从传播学、生态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结合实证调查与人文思辨研究两种方式,来展示当下新闻人从业生态状况及其对媒介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探讨新闻从业生态圈、媒介产业生态圈与社会宏观生态圈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规律,分析其中存在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生态修复与优化方案。本书对于发挥新闻人创造力,提高媒体市场竞争力与舆论引导力,化解传媒业用人上的潜在风险,消除制度障碍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媒介生态含义及其研究回顾 1

一、生态学与生态学的“人文转向” 1

二、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学的含义 1

三、国内外媒介生态研究的概况 3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综述 5

一、国内关于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的研究 5

二、海外关于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的研究 10

第三节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创新点与研究思路 11

一、研究的背景 11

二、研究的目的 13

三、研究主体的界定 13

四、研究的意义 13

五、研究方法 15

六、研究的创新点 16

七、利用媒介生态学进行新闻人从业生态研究的构想 17

第二章 我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的历史变迁 19

第一节 我国传媒体制与从业生态变革的历史回顾 19

一、政治化生存与商业化生存并存时期(1921-1949年) 19

二、职业特征初显与曲折发展期(1949-1966年) 20

三、主体“沦陷”和开始恢复期(1966-1978年) 22

四、主体回归期(1978-1988年) 22

五、身份转型期(1988-1998年) 24

六、深刻变革期(1998至今) 27

第二节 从平均主义到绩效主义:中国新闻人的工资变迁 29

一、根据地军事供给制与国统区薪金制并行时期(1927-1949年) 29

二、供给制向工资制过渡时期(1949-1955年) 30

三、职务等级工资制时期(1956-1985年) 31

四、以职务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时期(1985-1993年) 32

五、绩效工资为主工资制向多样化薪酬激励制转型时期(1993至今) 33

第三节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福利变迁简史 34

一、零福利与供给制的特殊时期(1921-1949年) 34

二、低工资高福利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5

三、改革开放计划福利制度变革期(1978-1992年) 36

四、福利制度市场化变革的经济转型期(1992-1998年) 37

五、福利组合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深化期(1998至今) 38

第三章 新闻人从业生态影响因子模型及评价指标 39

第一节 新闻人从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建构及应用 39

一、新闻人从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建构 39

二、新闻人从业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 40

第二节 新闻人从业生态影响因子及其模型的建构 41

一、新闻人从业生态影响因子及其二维模型的建构 41

二、新闻人从业生态影响因子三维模型的建构 42

三、新闻人从业生态主要影响因子的选择依据 43

第三节 新闻人从业生态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43

一、国家宏观管理体制 43

二、媒介微观管理制度 45

三、区域地理环境 45

四、性别、技术与广告公关因素 46

五、投入与回报水平 47

第四节 新闻人从业生态的主要评价指标 47

第四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与保障状况及原因分析 49

第一节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稳定状况及原因分析 49

一、“半年河东,半年河西”——新闻从业者职业稳定状况堪忧 49

二、新闻从业者职业稳定状况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特征 50

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稳定感存在区域、性别、新旧媒体差异 51

四、心理原因:职业稳定感与从业者的心理感受有关 53

五、外部原因:职业稳定感与当地人才流动机制是否成熟有关 53

六、内部原因:职业稳定感与媒体用人“离散”程度和发展前景有关 54

第二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保障状况及原因 54

一、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保障严重滞后 54

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保障存在等级身份歧视 56

三、西部地区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保障水平总体低于东部地区 57

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保障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59

五、新媒体从业者刚性保障高于旧媒体,柔性保障低于旧媒体 59

六、保障滞后直接原因:过度商业化、竞争激烈、管理缺少人性 60

七、保障滞后根本原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61

第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状况及原因分析 63

第一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安全状况的表现特征 63

一、揭黑、灾害、战争成为新闻职业三大风险 63

二、恐吓、辱骂、毒打成为侵害新闻人三大主题 64

三、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过恐吓威胁,超三成受过人身攻击 65

四、区域差异:新闻人职业安全风险呈现西高东低 65

五、性别弱势成为安全优势,女性职业安全状况好于男性 66

六、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安全情况好于传统媒体,但并不乐观 67

第二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安全状况的归因分析 68

一、制度归因:缺少约束力和权威性职业安全制度 68

二、理念归因:缺少生命比新闻更珍贵的理念 69

三、个体归因:缺少应急培训和相关防范意识 69

第六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71

第一节 新闻从业人员的生理健康状况 71

一、新闻从业人员成为健康透支十大职业群体排行榜“探花” 71

二、新闻人亚健康比例高达八成,比常人早10年进入亚健康状态 72

三、六成新闻从业人员较常或经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 72

四、女性与西部新闻从业者面临更大的健康困扰 72

五、新媒体从业人员对健康担忧程度低于传统媒体 74

第二节 新闻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74

一、心理亚健康、心理障碍开始困扰新闻人 74

二、八成新闻人受到睡眠障碍困扰,远高于平均水平 75

三、超过七成新闻从业者感到身心疲惫 75

四、西部和女性新闻从业者职业疲惫指数高于东部和男性 75

第三节 新闻从业人员生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76

一、竞争与压力导致身心健康恶化严重 76

二、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合理导致对健康损害严重 78

三、加班加点、休息不足导致对健康透支严重 78

第七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状况及原因分析 79

第一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状况 79

一、三成新闻从业者对工作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79

二、超过一半的新闻从业者对收入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80

三、西部地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低于东部地区 80

四、女性新闻从业者职业满意度略低于男性 82

五、新媒体从业者职业满意度高于传统媒体 82

六、个案:《我的新闻民工血泪史》简析 83

第二节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忠诚度状况 84

一、新闻从业人员对职业的忠诚度呈下降趋势 85

二、超八成新闻从业者职业信心不足 85

三、新闻从业者对职业持明显动摇态度的人超过六成 86

四、西部地区新闻从业者职业忠诚度略低于东部 86

五、女性从业者被动性职业忠诚占有一定比例 86

六、新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忠诚度大于传统媒体 87

第三节 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满意度与忠诚度的主要因素 88

一、管理理念、文化是否科学先进是首要因素 88

二、管理与制度是否公平是重要因素 88

三、保健激励因素是否完备是必要因素 89

四、管理者的个人素质是不可忽视因素 90

第八章 新闻人从业生态年度盘点(2007-2010年) 91

第一节 2007年新闻人从业生态热点问题评点 91

一、造假、敲诈与吹捧过度:究竟是谁的错 92

二、兰成长之死:从皮肉之苦到性命告急 92

三、“纸包子”反思:新闻理想如何照进异化的现实 93

四、性骚扰、压力大与忧郁自杀:健康与安全堪忧 94

五、谁动了我的奶酪:记者也加入了讨薪大军 95

第二节 2008年新闻人从业生态焦点话题评点 96

一、丢碗的升官的:传媒从业生态开始分层 96

二、“陕西虎”、“平江虎”:一样假虎两样“情” 97

三、震灾面前:有做“敢死队”,有成“范跑跑” 97

四、“熊”记者与“牛”记者:从被打到打人 98

五、朋友还是敌人:从欢迎监督到怎样对付记者 99

六、“采访经济学”:从“车马费”、“封口费”到敲诈勒索 100

七、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给无证记者一个名分 100

八、面对三聚氰胺:一样奶粉两样敏感 101

九、特殊记者群体:“轮椅上的兄弟”与“行走的玫瑰” 101

十、记者从业心理学:伤心不应“总是难免的” 102

第三节 2009年新闻人从业生态关键词 102

一、央视人的那些事:口误门、醉驾门、间谍门 103

二、官腔:权力阴影下公开与掩盖的较量 103

三、安全与尊严:记者被暴力从平民向公权机关蔓延 104

四、责任:造假、夸大、断章取义,被践踏的职业伦理 105

五、私利:“封口费”、受贿、骗钱,“生财渠道”不断拓宽 106

六、隐私与名誉:被婚配、被自杀、被受贿,今年你“被××”了吗 106

七、压力:下岗、转会、早逝,职业竞争下的漂泊与劳碌 107

八、危机:技能危机与中年危机 108

九、被假冒:假记者、亚记者,被“李鬼”败坏的从业生态 108

十、准入与退出:用制度澄清浑浊的从业生态 109

十一、可贵的坚守:“庄稼地里的记者”与“山沟里的记者” 109

第四节 2010年新闻人从业生态“十大热点”评点 110

一、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灾情面前显真情 110

二、舍己救人:再现“最美女记者” 110

三、都是创收惹的祸:记者站成违规重灾区 111

四、怕记者与防记者:与记者打交道成官员必修课 111

五、官员与记者的“双人舞”:善待与恶待冰火两重天 111

六、调侃成现实:记者不被打,“此事古难全” 112

七、身体换编制:女新闻人生存状态值得关注 113

八、传媒高官、高管频频被查处:新闻违规腐败开始“向上流动” 113

九、低俗与炒作严重:新闻人职业素质待提高 114

十、行政管制加强:新闻人违规成本增加 114

第九章 新闻人从业生态专题研究 115

第一节 中国报人从业生态调查报告 115

一、基本情况 115

二、职业稳定性情况 116

三、职业满意度情况 117

四、职业保障情况 118

五、职业安全情况 119

六、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120

七、对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121

第二节 广电人从业生态调查报告 121

一、受访者基本情况 121

二、职业稳定性情况 122

三、职业满意度情况 123

四、职业保障情况 124

五、职业安全情况 125

六、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126

七、对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126

第三节 传媒编辑人员从业生态现状报告 127

一、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128

二、职业稳定性情况 128

三、职业满意度情况 129

四、职业保障情况 129

五、职业安全与职业发展状况 130

第四节 女性新闻人从业生态现状及性别比较研究 131

一、基本情况 131

二、职业稳定性情况 132

三、职业满意度情况 133

四、职业保障情况 136

五、职业安全情况 138

六、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139

七、对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141

第五节 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东西部地区比较研究 142

一、东西部地区媒介从业者基本情况 143

二、职业稳定性情况 145

三、职业满意度情况 148

四、职业保障情况 154

五、职业安全情况 158

六、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161

七、对于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163

第十章 新闻人从业生态的外部效应及生态优化 165

第一节 当前新闻人从业生态对媒介与社会生态的外部效应 165

一、新闻人从业生态对媒介和社会生态具有外部效应 165

二、灰色化从业生态导致人才不经济,不利于媒体做大做强 166

三、灰色化的从业生态导致边缘化解读,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 167

四、灰色化的从业生态对舆论安全造成潜在危害 167

五、灰色化的从业生态导致新闻乱象,危害社会生态 167

第二节 新闻人从业生态的生态优化 168

一、调控与介入:解决新闻人从业生态的生态优化问题 168

二、调控介入理论对优化新闻人从业生态的几点启示 169

第三节 优化我国新闻人从业生态的几点建议 172

一、从宏观体制优化入手,改善新闻人从业生态 172

二、改革企、事业不分的用人制度,消除等级歧视与分配不公 172

三、改变绩效主义考核机制,人本管理取代“利”本管理 173

四、借鉴日、美用人机制优点,在稳定与流动中建立和谐的用人制度 174

五、用生态整体观,从大环境着手改善新闻人从业生态 175

附录 177

附录1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调查问卷 177

附录2国内记者生存状态调查研究成果简况 181

附录3中国新闻人从业生态调查图表分析 185

参考文献 2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