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修订本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修订本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2106·58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修订本》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

四、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

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

六、哲学与阶级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 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6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8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18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0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21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21

一、什么是物质 21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5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28

一、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28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2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36

一、运动着的物质与空间时间不可分割 36

二、空间时间的客观性 39

三、空间的三维性和时间的一维性 40

四、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 41

第四节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43

第二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7

第一节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7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7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9

第二节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2

一、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52

二、意识和思维模拟 55

第三节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8

一、反映对反映对象的依赖性 58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58

第四节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61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61

二、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3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6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66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66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69

三、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71

四、普遍联系与科学发展 73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体系 75

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5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77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 79

第一节 对立和统一 79

一、什么是对立和统一 79

二、对立和统一的互相联结 82

第二节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泉源 83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3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8

第三节 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93

一、矛盾的普遍性 93

二、矛盾的特殊性 93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00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 102

第一节 质和量 102

一、质 102

二、量 105

三、度 107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 108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 108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10

三、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12

第三节 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115

一、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115

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118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20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 120

一、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120

二、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122

三、正确处理变革与继承的关系 124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 125

一、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125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 127

三、否定之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129

第三节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30

一、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30

二、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34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37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 137

一、什么是本质和现象 137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138

三、本质和现象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40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 141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41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142

三、内容和形式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45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 146

一、事物的因果联系 14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49

三、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51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52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5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53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57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58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涵义 15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60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62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164

第一节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一般特征 164

一、反映论 164

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68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 170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170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74

第三节 认识过程 178

一、由实践到认识 178

二、由认识到实践 184

三、认识的无限发展 189

第九章 真理 192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92

一、什么是真理 192

二、真理的客观性 193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96

一、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96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197

第三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 201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1

二、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04

第四节 真理和谬误 206

一、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06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08

第十章 认识的科学方法 212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概念 212

第二节 获得感性知识的科学方法 216

一、观察方法 216

二、实验方法 219

第三节 获得理性知识的科学方法 222

一、理想化方法 222

二、数学方法 225

三、系统方法 228

四、假设方法 230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234

第一节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4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4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235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 237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40

一、自然环境 240

二、人口因素 242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42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244

一、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44

二、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246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50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50

一、生产力 250

二、生产关系 254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5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257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57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60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62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4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一般特点 264

二、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6

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8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75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75

一、经济基础 275

二、上层建筑 276

三、社会形态 277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78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78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82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6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一般特点 286

二、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8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90

第十四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9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95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295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8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301

第二节 国家和革命 303

一、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303

二、革命的实质和类型 306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10

一、阶级的消灭必须经过人民民主专政 310

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 313

三、社会管理的发展和国家的消亡 317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320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20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20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22

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325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328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328

二、道德 329

三、科学 332

四、艺术 334

五、宗教 337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41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41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42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43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45

第二节 正确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48

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48

二、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的作用 352

三、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 35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