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全国中等林业学校试用教材  土壤学
全国中等林业学校试用教材  土壤学

全国中等林业学校试用教材 土壤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四川省林业学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6046·1065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全国中等林业学校试用教材 土壤学》目录

绪论 1

一、土壤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性 1

二、土壤及其肥力的概念 2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 6

第一节 地壳及其物质组成 6

一、地壳的概述 6

二、主要的造岩矿物 8

三、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土岩石 16

第二节 地形和地貌 25

一、地质作用和地形地貌 25

二、主要的地形类型和特征 28

第三节 地质年代 30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 33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过程 33

一、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 34

二、成土母质的特性与类型 38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41

一、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41

二、土壤形成的因素 43

三、土壤剖面的发育层次 47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53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53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53

二、土壤有机质的类型 54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54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生活条件 55

一、土壤微生物的类型 56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60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62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62

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63

三、含磷、硫有机物的分解 65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66

一、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67

二、土壤腐殖质的种类和性质 68

三、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70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71

一、增施有机肥料,调节有机质的组成 72

二、调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73

三、调节碳氮比率 73

第四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与耕性 74

第一节 土壤的机械组成 74

一、土壤颗粒分级及其理化性质 74

二、土壤质地的分类 77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关系 80

第二节 土壤质地剖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2

一、松散型 82

二、紧实型 82

三、上松下紧型(蒙金土型) 83

四、上粘下砂型(上紧下松) 83

五、夹层型 84

第三节 土壤结构 84

一、土壤结构的类型 85

二、团粒结构的形成 86

三、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89

四、团粒结构的恢复与创造 91

第四节 土壤的比重、容重与孔隙度 92

一、土壤比重 92

二、土壤容重 93

三、土壤孔隙与孔隙度 94

四、土壤松紧度 97

第五节 土壤的耕性 98

一、衡量土壤耕性的标准 98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质 99

三、土壤的宜耕性 101

第五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 103

第一节 土壤胶体 103

一、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构造 103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105

第二节 土壤的吸收性能 109

一、生物吸收作用 109

二、机械吸收作用 109

三、物理吸收(分子吸附)作用 110

四、化学吸收作用 110

五、代换性吸收(物理化学吸收)作用 110

第三节 土壤溶液 117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118

二、土壤的酸碱反应 119

三、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122

四、土壤反应的调节 124

五、土壤的缓冲性能 127

六、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129

第六章 土壤的水、气、热、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的培育 131

第一节 土壤水分 131

一、土壤水分的来源和类型 131

二、土壤水分的运动与损耗 136

三、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 140

四、土壤水分的常数与有效性 141

五、土壤水分的调节 145

第二节 土壤空气 146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数量 146

二、土壤空气与大气间气体的交换 147

三、土壤空气与农林生产的关系 149

四、土壤空气的调节 149

第三节 土壤热量状况 150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151

二、土壤的吸热性与散热性 151

三、土壤的热学性质 152

四、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154

五、土壤冻结和冻拔害 155

六、土壤温度的调节 156

第四节 土壤养分 158

一、土壤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158

二、土壤的供肥性能 165

三、土壤养分的消耗 172

四、土壤养分的调节 174

第五节 土壤肥力的培育 176

一、土壤肥力评定 177

二、土壤肥力培育措施 181

第七章 土壤分类和土壤地带性 186

第一节 土壤分类 186

一、土壤分类的任务和原则 186

二、土壤分类系统 187

三、土壤命名 188

第二节 土壤地带性 193

一、土壤地带性的概念 193

二、土壤地带性的类型 194

第八章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197

第一节 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 197

第二节 黄棕壤、棕壤和褐土 210

第三节 暗棕壤、漂灰土、灰黑土和灰褐土 225

第四节 黑土和黑钙土 235

第五节 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 243

第六节 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 258

第七节 风沙土 272

一、分布和自然条件 272

二、风沙土的成土过程 273

三、风沙土的基本性状 274

四、风沙土的利用改良 276

第八节 潮土 279

一、潮土的形成特点 280

二、分类及其性状 281

第九节 盐土和碱土 283

一、盐土、碱土的概念和分布 283

二、盐土和碱土的形成 285

三、盐土、碱土的类型及其特性 290

四、盐土、碱土的改良利用 294

第十节 草甸土和沼泽土 299

第十一节 石灰(岩)土和紫色土 309

第十二节 黑毡土、草毡土、巴嘎土和莎嘎土 320

第九章 土壤调查 326

第一节 土壤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326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任务 326

二、土壤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327

第二节 土壤调查的野外工作 328

一、土壤调查的步骤与方式 328

二、成土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329

三、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与挖掘 332

四、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记载 334

五、土壤标本的采集 337

六、土壤草图的野外测绘 339

第三节 土壤调查的内业工作 339

一、外业资料的整理 340

二、化验土样的选定 340

三、土壤图的清绘 340

四、编写土壤调查报告书 340

附:肥料与林木施肥 343

第一节 肥料概述 343

一、肥料的概念 343

二、施肥目的和作用 343

三、施肥的方式、方法 344

第二节 矿质肥料 345

一、矿质氮肥 345

二、矿质磷肥 351

三、矿质钾肥 354

四、微量元素肥料 355

五、复合肥料 356

六、钙肥 356

第三节 有机肥料 358

一、人粪尿 358

二、家畜粪尿与厩肥 359

三、堆肥与沤肥 361

四、腐植酸类肥料 363

五、饼肥 364

六、骨粉 365

七、泥炭 366

八、其它杂肥 367

第四节 绿肥 368

一、绿肥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368

二、绿肥的种类 370

第五节 细菌肥料 374

一、细菌肥料的意义和作用 374

二、主要的几种细菌肥料和施用方法 374

第六节 施肥原则 377

一、施肥的原则 377

二、肥料配合与混合原则 378

第七节 林木施肥 381

一、苗圃施肥 381

二、林木施肥 3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