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草业科学论纲
草业科学论纲

草业科学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继周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4593581
  • 页数:4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当前草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主轴,重点论述若干相关重大问题,如草业的生态功能的内涵与发挥,草业的食物功能的潜势与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草地农业在全球和国内的普适性探讨等。
《草业科学论纲》目录
标签:草业 科学

第一篇 历史篇 21

第1章 史前时期的原始草地农业 21

1.1导言 22

1.2燧巢时期——草地农业发生的准备期 24

1.3羲娲时期——原始草地农业萌芽期 27

1.4神农时期——原始草地农业发展期 32

1.5黄帝时期——原始草地农业大发展期 36

参考文献 47

第2章 中国草地农业隐形期 49

2.1华夏耕地农业与草地农业并存的草地农业隐形初期 51

2.2中国耕地农业奠基的草地农业隐形中期 54

2.3中国耕地农业盛极而衰的草地农业隐形晚期 58

参考文献 62

第3章 农业系统发展趋势与现代草地农业的回归 63

3.1农业系统与农业 64

3.2农业发生的过程与条件 68

3.3农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发展趋势 70

3.3.1自然农业阶段 70

3.3.2农业自发阶段 73

3.3.3现代农业阶段 74

3.3.4后现代农业阶段 74

3.3.4.1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74

3.3.4.2充分保护并利用国土资源 75

3.3.4.3充分发挥气候(水热)资源 76

3.3.4.4增加产值 76

3.3.4.5抗灾能力强 77

3.3.4.6培肥地力 77

3.3.4.7保持水土 77

3.3.4.8食物安全的必要保证 78

3.3.4.9有利于系统耦合 79

3.3.4.10改革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79

参考文献 81

第二篇 架构篇 85

第4章 草业系统的发展与分区 85

4.1草业系统的含义 86

4.2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 95

4.3我国草地农业的生态经济区域 99

4.3.1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的划分原则 100

4.3.2分区概述 101

4.3.2.1蒙宁干旱草业生态经济区 101

4.3.2.2西北荒漠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 102

4.3.2.3青藏高寒草业生态经济区 104

4.3.2.4东北森林草业生态经济区 105

4.3.2.5黄土高原—黄淮海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 106

4.3.2.6西南岩溶山地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 108

4.3.2.7东南常绿阔叶林—丘陵灌丛草业生态经济区 110

4.4结束语 111

参考文献 116

第5章 草地农业系统的形成因素 117

5.1社会因素 118

5.2生物因素 120

5.2.1植物因子 121

5.2.2动物因子 122

5.2.3微生物因子 124

5.3非生物因素 126

5.3.1大气因子 126

5.3.2土地因子 129

参考文献 133

第6章 草地农业系统的生产层 135

6.1前植物生产层 137

6.2植物生产层 139

6.2.1植物生产层的生产系统 139

6.2.2植物生产层中的植物与地境之间存在多种耦合关系 140

6.2.3农业特征的耦合分异 141

6.2.4植物生产系统耦合案例 142

6.2.4.1我国南方土地资源草地生产潜力的估算 142

6.2.4.2实行草地农业系统对全国土地资源的贡献 145

6.3动物生产层 146

6.3.1动物生产层的生产系统 146

6.3.1.1种间组成 147

6.3.1.2种内组成 148

6.3.1.3种群数量 151

6.3.1.4饲料效应 151

6.3.1.5体重效应 152

6.3.1.6其他效应 153

6.3.2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的耦合 154

6.3.3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的耦合分异 154

6.3.4动物生产系统耦合案例 156

6.3.4.1草地—家畜耦合的生产能力放大 156

6.3.4.2新西兰的草畜系统耦合 158

6.4后生物生产层 159

6.4.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倒金字塔生产模式 160

6.4.2草业管理的切入点 161

6.4.3草地农业生产设计的要素 163

6.4.3.1系统结构要完整 163

6.4.3.2界面要清晰 163

6.4.3.3资料占有应完备 164

6.4.3.4参数确定要适当 164

6.4.3.5目标确定要准确 164

6.4.3.6方法选择要正确 165

6.4.4草业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概述 165

6.4.4.1概念模型 166

6.4.4.2统计模型 166

6.4.4.3模拟模型 167

6.4.4.4线性规划优化模型 168

6.4.4.5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 173

6.4.5后生物生产层的一般评价 175

6.4.5.1技术方案的评价 175

6.4.5.2动物产品深度加工增值系数K 177

6.4.5.3产品加工增值量 177

6.4.5.4年最终产品数量或年加工产品价值总量 178

6.4.5.5投入产出率或投入产出纯增量 178

6.4.5.6投资回收期 179

6.4.5.7资金利税率 179

6.4.5.8全员劳动生产率 180

6.4.5.9工资赢利率 180

6.4.5.10最终产品社会增长率R 180

6.4.5.11产品市场预测 181

6.4.5.12产品市场转移预测 181

参考文献 183

第7章 草业科学的界面 185

7.1界面的一般属性 186

7.2草业系统的界面结构 189

7.3草业发生学中界面的作用 191

参考文献 196

第8章 草地农业系统的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 199

8.1系统耦合概述 200

8.2系统耦合的理论依据 203

8.2.1系统耦合解放生产潜力 204

8.2.1.1系统耦合的催化潜势 204

8.2.1.2系统耦合的位差潜势 205

8.2.1.3系统耦合的稳定潜势 206

8.2.1.4系统耦合的管理潜势 206

8.2.2系统耦合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207

8.3系统耦合案例 208

8.3.1案例一 208

8.3.2案例二 208

8.3.3案例三 209

8.3.4案例四 210

8.3.5案例五 210

8.4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相悖 211

8.4.1界面A中的系统相悖 211

8.4.2界面B中的系统相悖 212

8.4.2.1动物生产系统与植物生产系统的时间相悖 213

8.4.2.2动物生产系统与植物生产系统的空间相悖 214

8.4.2.3动物生产系统与植物生产系统的种间相悖 216

8.4.3界面C中的系统相悖 217

参考文献 219

第三篇 类型篇 223

第9章 草原类型学及其发展过程 223

9.1草原类型学概述 224

9.2自发阶段的草原类型认知 224

9.3半自觉阶段草原类型认知 226

9.3.1土壤—植物学分类法 226

9.3.2按放牧管理特点建立的分类系统 227

9.3.3依据植被特点建立的分类系统 229

9.3.4草地培育特征分类系统 230

9.4自觉阶段的草原类型认知 231

9.4.1植物地形学分类法 232

9.4.2以澳大利亚地带性水分为指标所代表的草原分类系统 235

9.4.3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236

参考文献 240

第10章 综合顺序分类法 241

10.1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分类体系 242

10.1.1草原热量级 242

10.1.2草原湿润度 244

10.1.3大类 245

10.1.4亚类 249

10.1.5型、亚型、微型 250

10.2草原分类检索图及其所表示的草原发生学意义 251

10.2.1分类检索图的制作 252

10.2.2分类检索图所表示的发生学意义 254

10.2.3使用草原分类检索图应注意的问题 257

10.3我国草原所包含的主要草地类简介 258

10.3.1ⅠA(1)类:寒冷极干(寒漠土,高山寒漠)类 258

10.3.2ⅡA(2)类:寒温极干(高山荒漠土,高山荒漠)类 259

10.3.3ⅢA(3)类:微温极干(灰棕漠土,荒漠)类 260

10.3.4ⅣA(4)类:暖温极干(棕漠土,荒漠)类 262

10.3.5ⅡB(9)类:寒温干旱(荒漠莎嘎土,高山半荒漠)类 263

10.3.6ⅢB(10)类:微温干旱(棕钙土、灰钙土,半荒漠)类 264

10.3.7ⅣB(11)类:暖温干旱(淡灰钙土,半荒漠)类 265

10.3.8ⅤB(12)类:暖热干旱(石灰性褐土,稀树半荒漠)类 267

10.3.9ⅡC(16)类:寒温微干(莎嘎土,高山草原)类 267

10.3.10ⅢC(17)类:微温微干(栗钙土,淡黑垆土,典型草原)类 268

10.3.11ⅣC(18)类:暖温微干(褐土,干生阔叶林、暖温性典型草原)类 270

10.3.12ⅦC(21)类:炎热微干(燥红土,落叶稀树草原)类 271

10.3.13ⅡD(23)类:寒温微润(莎嘎土,高山草原—草甸草原)类 272

10.3.14ⅢD(24)类:微温微润(暗栗钙土、黑钙土、黑垆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类 273

10.3.15ⅣD(25)类:暖温微润(黑垆土、淋溶褐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类 274

10.3.16ⅤD(26)类暖热微润(淋溶褐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类 276

10.3.17ⅡE(30)类:寒温湿润(斑毡巴嘎土,高山草甸草原)类 276

10.3.18ⅢE(31)类:微温湿润(黑垆土、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类 277

10.3.19ⅣE(32)类:暖温湿润(黄褐土、棕壤,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林)类 278

10.3.20ⅤE(33)类:暖热湿润(黄棕壤、黄褐土,常绿—落叶阔叶林)类 280

10.3.21ⅠF(36)类:寒冷潮湿(高山冻原土,高山冻原)类 281

10.3.22ⅡF(37)类:寒温潮湿(草毡土,高山草甸)类 282

10.3.23ⅢF(38)类:微温潮湿(棕壤、灰褐土,针叶—阔叶林)类 284

10.3.24ⅣF(39)类:暖温潮湿(黄棕壤—棕壤,落叶—常绿阔叶林)类 285

10.3.25ⅤF(40)类:暖热潮湿(黄壤—红壤,常绿阔叶林)类 286

10.3.26ⅥF(41)类:亚热潮湿(赤红壤,落叶—常绿阔叶季雨林)类 287

10.3.27ⅦF(42)类:炎热潮湿(暗色砖红壤,热带雨林)类 288

10.4综合顺序分类法的运用 289

10.4.1草原类型发生学类型指数的量度与应用 290

10.4.2生物种的适宜度的计算和应用 290

10.4.3全球变化预测的应用 291

10.4.4其他方面的应用 292

10.5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科学意义 292

参考文献 294

第11章 世界草地资源概貌 295

11.1概述 296

11.1.1世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分布 296

11.1.2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特征概述 299

11.2温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00

11.2.1欧亚斯太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01

11.2.2北美湿润草地(普列利)农业生态系统 304

11.2.2.1高草普列利(tall-grassprairie)湿润草地 305

11.2.2.2混生普列利(mixedprairie)湿润草地 306

11.2.2.3低草普列利(shortgrassprairie)湿润草地 308

11.2.2.4荒漠—禾草区(desertgrassland) 308

11.2.3南美潘帕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09

11.2.4南非维尔德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11

11.2.4.1高位维尔德(highveld)半荒漠草地 311

11.2.4.2中位维尔德(middleveld)半荒漠草地 312

11.2.4.3低位维尔德(lowveld)半荒漠草地 312

11.2.5温带次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12

11.3热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15

11.3.1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15

11.3.2热带次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22

11.3.3北美卡帕拉(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22

11.4寒带和高山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23

11.4.1冻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24

11.4.1.1极地冻原(arctictundra) 324

11.4.1.2高山冻原(alpinetundra) 326

11.4.2高山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27

11.5荒漠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30

11.5.1热荒漠灌丛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31

11.5.2冷荒漠灌丛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332

参考文献 337

第四篇 心忧篇 341

第12章 草业科学四维结构缺失之忧 341

12.1草业科学四维结构缺失之忧 342

12.2维在科学中如何理解 343

12.3草业科学的多维结构 344

12.4草业科学中关于维的探索 345

12.5四维学科与非四维学科的关系 348

12.6四维学科为我们提供了草业科学的行为准则 349

参考文献 353

第13章放牧被废黜之忧 355

13.1放牧被废黜之忧 356

13.2放牧基本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357

13.3放牧的历史进程及其转型 361

13.3.1原始游牧阶段 362

13.3.2放牧管理转型阶段 363

13.3.3以划区轮牧为核心的放牧现代化阶段 365

13.3.4混合农业系统中的放牧 370

13.4放牧的社会贡献 371

13.4.1放牧体现对草地、家畜、人群的地境统一的认知 371

13.4.2放牧揭露了时间地带性基本原理 372

13.4.3放牧孕育了草原文化 373

13.5当前对放牧认知存在的六大误区 376

13.6结束语 381

参考文献 383

第14章 我国食物安全之忧 385

14.1我国食物结构安全之忧 386

14.2我国人用口粮与畜用饲料剪刀差严重威胁食物安全 391

14.3草地农业系统是食物增产、农民增收之路 394

14.3.1草地农业系统食物生产的巨大潜力 395

14.3.2草地农业经济效益可使我国农民踏入小康门槛 397

14.4结束语 399

参考文献 402

主题词索引 404

跋 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