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振羽著
  • 出 版 社:新中国书局
  • 出版年份:1947
  • ISBN:
  • 页数:50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目录

第一编 导言 1

第一章 研究的方法 3

第二章 中国政治思想之史的流变 6

第二编 商朝奴隶制度时代的巫教神学和『八卦』哲学 9

第一章 巫教神学的两重世界观 11

一 『人』的阶级和『神』的阶级 11

二 『神间』的『天』与『帝』和人间的『帝』与『王』 14

三 巫教僧侣的职份和巫教 16

第二章 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变革时代的政治学说——周易 18

一 卦词、爻词、易卦、易传之出世时代 18

二 由神学的宇宙观到辩证的宇宙观 19

三 由唯物论再降到观念论 21

第三编 初期封主政治思想的演化 23

第一章 作为初期封主政治学说的洪范 24

一 洪范的时代 25

二 洪范所表现的『神权』和王权之统一的思想 27

第二章 随着西周的没落而来的政治思想的演化 31

一 西周的没落和『敬天』思想之动摇 31

二 作为治者阶级统治武器的『礼』与『刑』的产生 33

三 由『敬天』到『重民』思想转化的社会内容 38

第四编 初期封建制发育成熟时代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41

第一章 没落封主集团的政治学说——老聃的复古主义 46

一 老子成书的时代及老聃的社会身分 46

二 老聃的辩证观念论的认识论 48

三 老聃的政治学说 52

第二章 封主集团的政治学说——孔丘的保守主义 52

一 孔丘的身分和其身分观念 57

二 作为孔丘思想出发点的『仁』 60

三 孔丘时代的政治问题和其对策 64

四 『正名』『礼治』和『伦理』的社会观 65

甲 正名主义 65

乙『礼治』 68

丙『德』和『刑』 70

丁「伦理』的社会观 72

五 孔丘所领导的政治运动 76

六 孔丘学说的初步发展 82

第三章 新兴地主=商人政治思想的萌芽 86

第五编 初期封建制矛盾发展时代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89

第一章 作为农民阶级政治学说的墨子 93

一 墨雀的年代阶级性及其著作 93

二 墨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95

三 『兼爱』和『互利』 99

四 『尚贤』和『尚同』 105

五 墨翟的宗教思想和其所领导的政治运动 109

六 墨派的发展和消亡 114

甲 宋钘对墨翟的继承 115

乙 墨翟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告不害的性无善恶论 117

丙 墨翟的政治学之许行的发展 119

丁 墨派的消亡 120

第二章 新兴对建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122

一 杨朱的『为我』主义 122

二 申不害慎到邹衍对杨朱的继承 127

甲 申不害 127

乙 慎到 130

丙 邹衍 133

三 作为封建地主阶层在政治上初步表演的商鞅的封建改制论 137

第三章 没落封主的政治学说——庄周的出世主义 145

一 庄周传略及其著作 145

二 庄周的认识论 146

三 庄周的政治论 155

第四章 没落期封主的政治学说 158

一 孟轲的社会两阶层调和论 158

甲 孟轲的年代及其社会身分 158

乙 孟轲的人性论——性善论 159

丙 社会论上之孔丘『伦理』说的新发挥 164

丁 孟轲的政治学说 166

二 荀卿的封建制度改组论 174

甲 荀卿生平及其社会身分 174

乙 『性恶』与『伪』 175

丙 社会论——『群』与『分』 180

丁 政治论——『法后王』与贤能政治 183

第五章 统一封建阶级各学派的韩非学说 190

一 韩非传略及其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190

二 『参验』主义的认识论 191

三 政治论上的三条原理——法、术、势 195

四 利己主义的经济论 204

第六编 专制主义的封建制初期政治思想各流派及其演变 207

第一章 由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交换期之封建地主政治学说的演变——由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214

一 吕氏春秋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214

甲 吕不幸传略及吕氏春秋的著者 214

乙 在认识论方面的吕氏春秋 215

丙 吕氏春秋的历史观 218

丁 大一统王国的创设与专制主义 221

戊 『用民』和农业的经营组织 228

二 陆贾和贾谊 232

甲 陆贾 232

乙 贾谊 235

三 淮南子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240

甲 在认识论方面的淮南子 240

乙 在政治论方面的淮南子 244

第二章 适应於专制主义封建经济发展而来的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249

一 董仲舒的社会身分及其著作 249

二 作为董仲舒认识论的『天人合一』论与『性』说 250

三 作为孔丘理论之新发展的伦理社会观 256

四 『大一统』与专制主义的政治论 258

第三章 贵族地主自救运动的指导原理——刘歆的复古主义 265

一 刘歆传略,阶级性及其时代 265

二 譏纬说和『复古改制』的理论根据 266

三 复古的政治论 270

第四章 地主阶级内部两派思想的升沉与其统一 276

一 今古文学派的对立与调和 276

二 关於政治论上的两派见解 279

三 调和两派之荀悦的折衷论 282

第五章 农民派的政治学说 285

一 王充批判主义 285

甲 王充传略 285

乙 作为认识论的唯物论 286

丙 经济主义的政治论 293

二 在农民阶级实际运动中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纲领 298

甲 在太平清领书中所表现的农民的政治教条 298

乙 『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政治运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的纲领 301

第七编 矛盾斗争扩大期中的各派政治思想 305

第一章 矛盾扩大期中地主阶级各派思想的演变 310

一 反映地主阶级頺废思想的『儒』『道』学的合一 310

二 回光一忽的傅玄反清谈的儒术论 316

三 蛮族侵入后的『道』『儒』学和『佛』学的对立 320

四 反映阶级内部统一的王通儒佛道三教合一论 325

第二章 在矛盾斗争扩大期中农民派的政治学说——鲍敬言无政府主义 328

第八编 地主阶级经济复兴时代的各派政治思想 333

第一章 随着地主阶级社会秩序重新安定而来的礼制和『刑法』的制定 338

第二章 反映地主阶级内部冲突之世俗大地主的政治学说——韩愈李翱的排佛论 343

一 韩愈的政治学说 343

二 李翻的政治学说 348

三 儒道思想的统一与对立 352

第三章 寺院僧侣地主和中间阶层的政治思想 355

一 寺院哲学的『入世』主义倾向 355

二 中间阶层的政治学说——柳宗元的三教调和论 357

第四章 作为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吕才的『道』学论 360

第九编 封建主义衰落期政治思想的各流派 363

第一章 代表大地主意识形态之『理学』的发展 370

一 展开形而上的理学端绪之周敦顾的太极图说和张载的复古主义 370

甲 周敦顾的『太极图说』 378

乙 张载的封建复古论 378

二 周张哲学的初步发挥——二程哲学 382

甲 周程传略 382

乙 『心』一元论的认识论 383

丙 二程的政治论 388

三 司马光的保守主义 390

甲 司马光传略及其政党 390

乙 司马光的政治论 392

第二章 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朱陆两学派的对立 398

一 朱熹的折衷主义 398

甲 朱熹传略 398

乙 作为朱熹哲学之认识论的『理』『气』二元论 399

丙 折衷主义的政治论 405

二 和朱熹派相对立之陆九渊的保守主义 408

甲 陆九渊传略 408

乙 作为认识论的主观观念论 409

丙 保守主义的政治论 412

第三章 中间阶层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418

一 代表中间阶层之王安石的政治理论及其政策 418

甲 王安石传略 418

乙 王安石前驱者李观思想的要旨 419

丙 王安石『新法』的主要内容 423

二 表现初期市民阶级素朴的政治意识之叶适陈亮学说 430

甲 叶适的批判主义 430

乙 陈亮的功利主义 439

第四章 在元朝统治下社会矛盾的扩大和各派政治思想 443

一 充任元朝统治者统治工具的寺院哲学 443

二 不绝如缕的汉族地主阶级的理学 445

三 表现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妖道』 450

第十编 封建主义崩溃期的各派政治思想 455

第一章 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其消沉 460

一 随着地主经济暂时安定而来的政治思想各流派 460

甲 吴与弼,胡居仁的中小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460

乙 薛暄的大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463

丙 代表地主阶级内部之统一倾向的陈献章的政治学说 465

二 代表没落期地主阶级的王阳明学说 469

甲 王阳明传略 469

乙 认识论上的主观观念论 470

丙 保守主义的政治论 474

丁 作为阳明哲学之正统派的王学右派——王汝中钱德洪的一派 480

三 表现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回光返照之陆桴亭李中孚学说 482

第二章 农民派的政治思想的发展 486

一 代表农民阶级思想的王学左派——王艮的政治学说 486

二 『异端之尤』的王学左派另一代表者李贽的政治学说 489

三 随着封建农村的崩溃而来的农民派的政治学说——颜元的唯实主义 492

第三章 市民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96

一 黄宗羲的非君论——市民阶级民主思想的萌芽 496

二 王夫之的经济欲望论 501

三 作为市民阶级思想来考察的龚自珍和魏源学说 5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