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道德耻感论
道德耻感论

道德耻感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峻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717818
  • 页数:288 页
图书介绍:道德耻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道德情感,关系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社会风气的清明和民族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书立足伦理学研究视阈,借鉴吸纳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现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界定耻感与羞感、愧感、辱感等相关概念入手,着力揭示了道德耻感的本质属性,并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耻感缺失、耻感淡薄现象,提出应对措施。这对推动和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所助益。
《道德耻感论》目录
标签:峻岭 道德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综述 3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思考及逻辑框架 5

一、研究方法 5

二、创新思考 7

三、逻辑框架 7

第一章 东西方传统耻感思想溯源 8

第一节 中国传统耻感思想 8

一、中国传统耻感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 8

二、中国传统耻感思想的基本特征 17

第二节 西方传统荣耻思想 19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荣辱思想 19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罪感及忏悔思想 23

三、近代西方荣辱思想 29

第三节 日本传统耻感思想 47

一、日本耻感思想的主要特点 47

二、日本耻感思想的价值 50

第二章 道德耻感释义 53

第一节 耻感相近概念分析 53

一、耻感与羞感 53

二、耻感与愧感 55

三、耻感与辱感 56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概念界定 58

一、情感、道德情感 58

二、道德耻感的涵义 60

第三章 道德耻感的本质与特征 67

第一节 道德耻感的本质属性 67

一、道德良心的情感表现 67

二、人存在本质的情感体现 72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基本特征 75

一、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 75

二、伦理根源和道德根源的统一 76

三、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78

四、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80

五、历史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81

六、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83

第四章 道德耻感的类型与功能 85

第一节 耻感的分类 85

一、自然耻感与道德耻感 85

二、自律耻感与他律耻感 86

三、先耻感和后耻感 87

四、个体耻感与群体耻感 89

五、德耻感和才耻感 91

第二节 道德耻感的基本功能 94

一、激励功能 94

二、防御功能 96

三、赏罚功能 98

第五章 道德耻感的形成机制 101

第一节 人性与道德耻感发生 101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二重性理论 102

二、道德的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 106

三、道德情感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 107

四、道德耻感产生与人的存在二重性 109

第二节 道德内化与道德耻感的发生 110

一、道德内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111

二、道德内化的过程与个体道德耻感的发生 115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道德耻感的发生 120

一、自由与自由意志 121

二、自由意志与道德生成 124

三、自由意志与道德耻感 128

第四节 道德人格与道德耻感的发生 131

一、人格及其特征 131

二、道德人格及其特征 137

三、道德人格与道德耻感 143

第五节 影响个体道德耻感发生的因素 147

一、内在因素 147

二、外在因素 160

第六节 个体道德耻感的发展阶段 164

一、他律阶段 165

二、自律阶段 166

第六章 道德耻感教育的原则、内容与特征 169

第一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基本原则 169

一、以人为本原则 169

二、民主平等原则 175

第二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77

一、道德感 177

二、荣誉感 179

三、自尊感 182

四、义务感 183

五、敬畏感 186

六、正义感 188

七、荣辱观 190

第三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基本特征 193

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194

二、主体性与适应性的统一 195

三、践履性与评价性的统一 197

四、兼进性与多端性的统一 199

第七章 道德耻感教育的过程、目标及模式 201

第一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内在发展过程 201

一、认知情动过程 202

二、感受过程 204

三、体验过程 206

四、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 209

第二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目标 211

一、儿童时期目标 211

二、少年时期目标 214

三、青年时期目标 216

第三节 道德耻感教育的主要模式 220

一、情景教学模式 220

二、生命叙事模式 222

三、生态体验模式 226

第八章 道德耻感培育的原因及路径 231

第一节 道德耻感培育的主要原因 231

一、改善我国公民道德状况的客观要求 232

二、现代道德教育规律的需要 238

三、承接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优秀成果的需要 239

第二节 加强道德耻感培育的社会举措 240

一、实现制度伦理 241

二、优化道德环境 243

三、培育守法精神 247

四、深化道德耻感教育 254

第三节 加强道德耻感培育的个体修为 258

一、增强道德认知 258

二、确立道德认同 260

三、体验道德生活 262

四、养成道德习惯 265

五、建立道德信仰 270

主要参考文献 273

一、中文文献 273

二、英文文献 286

后记 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