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莱州文史要览
莱州文史要览

莱州文史要览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家洲,杜金鹏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3328030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莱州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全方位介绍。
《莱州文史要览》目录

第一章 境域变迁 1

第一节 山与海——莱州市的地质地貌格局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2

大泽山低山丘陵区 3

黄掖平原区 5

胶莱河平原区 6

莱州湾 8

第二节 水与城——莱州市早期文明与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9

考古文化地理格局中的莱州考古学文化 9

莱州市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10

早期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 11

城市起源和城址转移的地理背景 13

第三节 路与城——莱州城起源和发展的交通地理因素 19

莱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方式选择 20

胶东半岛低山北麓的西南至东北向大道 21

莱州城基于交通地理的区位优势 22

莱州城的地理中心位置 28

第四节 从夜邑到莱州市——莱州城市地位的嬗变 30

战国夜邑:建城史的开端 30

西汉东莱郡(掖县)城 32

东汉东莱郡(掖县)城 32

西晋东莱国(掖县)城 33

十六国青州(东莱郡、掖县)城 34

南北朝光州(东莱郡、掖县)城 35

隋唐莱州(掖县)城 36

宋元莱州(掖县)城 39

明代莱州府(掖县)城地位的隆升 40

清代莱州府(掖县)城地位的变化 43

民国时期掖县的城镇状况 45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掖县 47

新中国成立以来莱州市域城镇体系的调整 50

现代交通环境下莱州的新崛起 52

第二章 莱史撷英 59

第一节 古史集萃 59

先秦时期莱州文明的演进 59

从过夏之争到莱地归齐 63

秦始皇和汉武帝东巡驾临之地 66

王弥举兵东莱与西晋的灭亡 71

郑道昭与云峰刻石 74

莱州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78

东海神庙的历史及祭海活动 81

莱州与金元时期的全真领袖 85

元明时期的民众迁徙 89

“铁打的莱州” 94

第二节 今世菁华 98

“闯关东” 98

国民党掖县党组织活动概况 10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玉皇顶起义 104

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 107

粉子山战役 110

沙河截击战 112

解放掖县城 1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就 116

第三章 山川风物 135

第一节 秀美的山川 135

云峰山 135

寒同山 137

大基山 139

马山 142

崮山 143

福禄山 145

南阳河 145

王河 148

小沽河 150

白沙河 151

三山岛 152

芙蓉岛 153

虎头崖 154

第二节 富饶的物产 156

黄金 156

石材 157

莱州大粒盐 159

“四大海鲜” 161

莱州玉米良种与登海种业 164

莱州月季 167

第三节 多彩的民俗 168

岁时节俗 168

传统婚礼 174

风味小吃 177

传统民居 179

民间信仰 183

第四章 文物古迹 189

第一节 重要文物 189

汉代鎏金尺 190

汉代盐印 191

隋唐独木舟及船构件 192

唐代船舵 193

明代嘉靖皇帝书《程子视箴碑》 194

清代《重修莱州府学之碑》 195

清代翟云升《隶篇》木刻印版 196

第二节 著名古迹 196

云峰山摩崖刻石 196

大基山摩崖刻石 198

盖平山摩崖石造像 199

神仙洞石窟造像 200

蒜园子遗址 201

路宿遗址 202

黑羊山遗址 203

当利故城遗址 203

龙溪园遗址 204

朱郎埠墓群 206

四角埠古墓群 207

毛纪墓、毛敏墓 208

御前侍卫府 209

马山漏斗庙 210

刘子山旧宅 211

第五章 教育艺术 213

第一节教育 213

官学 213

书院 214

莱州一中 216

中华武校 218

莱州籍院士 220

卢鹤绂 220

王文采 220

王琳芳 221

孙敬良 222

秦蕴珊 222

赵法箴 223

谢立信 224

张伟平 224

吴式太极拳 225

第二节 艺术 227

书法绘画 227

古牌坊 236

莱州玉雕 237

草艺品 239

剪纸 240

毛笔 242

蓝关戏 243

蹦蹦戏 245

吕剧《姊妹易嫁》 247

京剧《锁麟囊》 248

第六章 对外交流 251

第一节先秦至汉代与周边的商贸活动 251

莱国时期发达的染织业 251

春秋时期活跃的对外贸易 252

汉代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 254

第二节 东亚诸国与中国往来的重要通道 256

北魏使者“从东莱浮海”去朝鲜半岛 257

隋唐时期,东亚诸国“取新罗道,泊于莱州” 259

明代,莱州“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 260

第三节 与东亚诸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262

抗倭援朝的重要后方基地 263

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友好往来的重要驿站 264

明代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268

第四节 近现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276

“海禁大开,商务尤亟” 276

近代留学热潮 279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入 2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交流的蓬勃发展 282

第七章 人物传略 287

第一节 古代历史人物 287

虫达 287

费直 289

左伯 289

徐岳 290

杨震 290

侯史光 292

刘毅 292

刘胤 293

王无竞 294

王景 295

吕蒙正 296

吕夷简 297

辛次膺 298

刘迎 299

吕祖谦 300

刘处玄 301

宋德方 302

任启 303

毛纪 304

赵燿 306

赵焕 307

董基 307

刘重庆 308

王应豸 309

张忻 309

赵士喆 309

张端 310

吕瀚 310

徐殿飏 311

第二节 近现代历史人物 311

翟云升 311

张士保 312

林凤官 312

吕海寰 313

赵尔巽 314

张恕琳 315

张廷阁 315

刘子山 316

张宗昌 318

林修竹 319

宋雨亭 321

曲松龄 322

刘锡三 323

邱丕振 324

林宪祖 325

陈孟元 326

吴化文 327

刘仁政 328

乔明志 329

郑耀南 329

尹葆宇 330

王鼎臣 331

王式廓 332

李经梧 333

王磊 334

卢鹤绂 334

喜彩莲 335

袁振 336

马少波 337

马杰 338

张加洛 338

张少虹 339

江雪山 340

毛世来 340

李再雯 341

张少华 342

于一 343

第八章 咏莱诗文 345

第一节 诗歌 345

登云峰山观海童 345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346

谒海神祠 347

观海 348

登寒同山 349

登道士谷 349

莱州 350

谒海庙 351

虎头崖观奇石歌 352

蠡勺亭观海 353

龙溪 354

禄山观海 354

携林小嵋、宿吾三游竹林寺 355

寒同仙洞 355

大基名泉 356

圣水丹霞 356

杲村浪石 356

海神画壁 357

三山望潮 357

燕阜观射 357

幸台古字 358

罗台怀古 359

万里沙 360

题郑文公碑 361

云峰山刻石讨论会病不能与率题两绝将意 362

游云峰山作 363

题云峰刻石 364

题云峰刻石 365

第二节 散文 366

孛术鲁园亭记 366

海山亭记 368

三山泛海记 370

海庙祀典考 372

修莱城记 374

溪园记 376

五日奇观记 378

朱公祠记 380

游芙蓉岛记 382

游西岩记 384

游马鞍山记 385

土山小记 387

后记 3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