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简编 第6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3159055
- 页数:440 页
第九编 清代 4
概述 4
一、清代表演艺术的高度发展与成熟 4
二、清代美术的空前兴盛与繁荣 10
第一章 清代戏曲概貌及清初传奇创作的繁荣 17
第一节 清代戏曲艺术概述 17
一、清初传奇创作的再度繁荣 17
二、清中叶地方戏曲的勃兴 20
三、宫廷戏曲和清末戏曲改良运动 23
第二节 李玉和苏州作家群 24
一、李玉作品的表现内容 25
二、李玉作品的艺术特色 27
第三节 洪昇及其《长生殿》 29
一、洪昇的生平和思想 29
二、《长生殿》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31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38
第四节 孔尚任和《桃花扇》 40
一、孔尚任的生平活动 40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41
三、《桃花扇》的艺术特点 44
第二章 清代地方戏曲的崛起和四大声腔并存格局的形成 47
第一节 梆子腔的源流及其发展演变 47
一、梆子腔的源流 48
二、梆子腔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 51
三、两个演出中心的形成 52
四、梆子腔在长江流域的发展和流变 56
五、梆子腔的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 59
六、各路梆子戏的形成 60
第二节 皮黄腔的形成和发展 62
一、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源流 63
二、皮黄腔的形成和繁荣 66
三、京剧的形成和繁荣 68
第三节 昆山腔和弋阳腔在清代的发展和演变 77
第四节 弦索腔和柳子戏 81
第三章 清代地方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的成就 84
第一节 昆山腔和弋阳腔的剧本创作 84
第二节 梆子腔剧本创作的成就 88
第三节 皮黄腔剧目 93
第四节 清代地方戏曲表演艺术的成就 98
一、演唱和朗诵艺术的戏剧化 98
二、角色分工的细致化和多种角色体制的完备 100
三、表演风格的形成与武术、杂技的进一步戏剧化 102
第四章 清代说书类曲艺的传衍 106
第一节 评话和评书的分流与勃兴 106
一、南方评话的崛起与发展 106
二、北方评书的形成与流传 109
第二节 弹词的繁荣与鼓书的兴盛 111
一、姿采各异的南方弹词 111
二、广泛繁衍的北方鼓书 119
三、渔鼓道情的传播和演化 122
四、琴书的形成与鼓书的蜕变 124
第五章 清代的唱曲、韵诵类曲艺及相声和满族曲艺 127
第一节 清代唱曲的分化与整合 127
一、俗曲的兴盛及刊本的涌现 127
二、清代形成的唱曲曲种 129
第二节 相声的形成与韵诵类曲艺的崛起 133
一、相声的形成 133
二、韵诵类曲艺的崛起 136
第三节 清代满族曲艺 138
一、子弟书 138
二、八角鼓 142
第六章 清代音乐 144
第一节 清代宫廷音乐 144
一、清代宫廷音乐的演进 144
二、宫廷礼仪音乐 145
三、宫廷娱乐音乐 147
第二节 清代宗教音乐 150
一、佛教音乐 151
二、道教音乐 153
三、保留在宫廷中的萨满教音乐 153
第三节 清代民间音乐 154
一、清代民歌 154
二、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的兴旺发达 156
第四节 清代文人音乐 159
一、古琴艺术 159
二、琵琶演奏的流派及传谱 162
三、合奏音乐“弦索十三套” 164
第五节 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165
一、明末清初西方音乐的第一次大量传入 165
二、清中晚期西洋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166
第六节 新音乐的萌芽——学堂乐歌 168
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168
二、学堂乐歌的出现及发展 169
三、学堂乐歌的主要编创者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170
第七章 清代舞蹈 174
第一节 雅舞和宴飨舞蹈 174
一、雅舞 174
二、宴飨舞蹈 174
第二节 民间歌舞的戏剧化 176
一、秧歌戏 176
二、采茶戏 178
三、花鼓戏 179
四、花灯戏 180
第三节 欧陆舞风东渐 180
第四节 节令习俗歌舞 182
一、灯节和灯舞 182
二、民族节日歌舞 183
第五节 宗教习俗舞蹈 187
一、神秘的“堂子” 187
二、羌姆、查玛、跳布扎 188
三、乍休浴佛会,更结赛神缘 189
第六节 生产、生活习俗歌舞 190
一、生产习俗舞蹈 190
二、婚俗舞蹈 191
三、丧俗舞蹈 191
四、喜庆聚会中的社交舞蹈 192
第八章 清代的表演艺术理论 194
第一节 清代戏曲理论 194
一、《李笠翁曲话》 195
二、《梨园原》 198
三、《花部农谭》 198
四、《藤花亭曲话》 199
第二节 清代音乐理论 200
一、演唱理论 200
二、清儒对音乐史料的梳理 206
第九章 清代卷轴画的发展与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中兴(上) 210
第一节 以“四王”、吴、恽与“四僧”为代表的清初画坛 210
一、“四王”与清初正统绘画 211
二、吴历和恽寿平 216
三、以石涛与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四僧” 220
四、安徽及金陵画坛 227
第二节 扬州画派与宫廷绘画 232
一、清代中期的画坛走势 233
二、以郑板桥、金农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与扬州画坛 235
三、宫廷绘画 242
第十章 清代卷轴画的发展与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中兴(下) 250
第一节 变革迭起的晚清画坛 250
一、晚清画坛概貌 251
二、以赵之谦与吴昌硕为始末的海上画派 253
三、以岭南为先声的清末画坛风潮 261
第二节 书法和篆刻的中兴 267
一、帖学的盛行与馆阁体诸家 267
二、碑学的崛起与邓石如、伊秉绶等多面兼长的书家 270
三、篆刻艺术与程邃、丁敬等篆刻名家 277
第十一章 雕塑、民俗制作及民间画绘 288
第一节 雕塑的变化 288
一、大型雕塑的演变与衰落 288
二、丰盛的小型造像与石雕、陶塑、泥塑 293
第二节 品类繁多的民俗制作 297
一、民间剪刻 297
二、民间塑作 301
三、民间编扎与杂件 304
第三节 民间画绘的繁盛 306
一、杨柳青与桃花坞等地的民间年画 306
二、壁画 310
三、唐卡 312
四、月份牌及其他民间画绘 315
第十二章 繁盛的工艺美术 317
第一节 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艺术 317
一、制瓷技术和工艺的新发展 317
二、清三朝官窑 319
三、后期官窑和地方名窑 323
第二节 印染织绣工艺 325
一、印染 325
二、丝织和棉、麻、毛织 326
三、缂丝与刺绣 329
第三节 玉、石、漆器和金属工艺 332
一、玉雕及石雕 332
二、漆器 334
三、金属工艺 336
第四节 竹木牙角及其他工艺 340
一、竹木牙角雕刻 340
二、家具和文房用品 342
三、玻璃工艺及其他工艺 343
第十三章 清代建筑 345
第一节 官方建筑和礼教建筑的继承与修建 345
一、城池宫苑与礼制建筑的继承 346
二、宗教建筑的丰富与变化 354
第二节 民间建筑与园林建筑 360
一、民间建筑的综合创造 361
二、民居建筑系统 365
三、集大成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371
第十四章 美术理论与鉴藏 379
第一节 画学理论的全面开拓 379
一、画学著述概观 379
二、理论特色和建树 384
第二节 书法及篆刻理论 386
一、书法著述与理论成就 386
二、篆刻著述及理论 392
第三节 美术鉴藏及著录 393
一、宫廷所藏与私家收藏 394
二、鉴藏著录 39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小提琴经典练习曲简编 沃尔法特》丁芷诺,杨宝智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 2018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西方艺术歌曲与歌剧的钢琴伴奏艺术》董攀攀 2017
- 《西洋镜 中国早期艺术史 上》(瑞典)喜仁龙著;陆香,郭雯熙,张同译;赵省伟主编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