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模  上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模  上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模 上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杜长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3955884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第四届京剧学研讨会的论文集,分上下两册,内容涵盖了京剧表演理论的探索、京剧表演的传承与发展、京剧的流派与行当、京剧的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集合了全国戏曲界的著名理论家、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的优秀论文,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上一篇:吴健下一篇:邰清孝根艺作品选 3
《京剧表演理论体系建模 上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代序)&杜长胜 1

在求同存异中谋发展——在“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王蒙 4

进一步加强京剧学学科建设&张国祥 8

任重道远,扬帆起航——在“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仲呈祥 12

京剧表演理论体系思考&赵景勃 17

中国戏剧表演理论体系刍议——第四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总结&傅谨 22

京剧表演理论的探索 33

京剧润腔研究&汪人元 33

京剧表演体系的文化审视&刘景亮 60

意境体验——表意主义戏剧的体验方法&冉常建 67

中国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建构&费玉平 76

简论戏曲做工“五法”&田志平 103

“身段谱”中的戏曲表演体系&王馗 116

现代京剧人物创作方法论&王绍军 128

浅论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程式化”&欧阳启名 142

京剧念白的艺术魅力&陈国卿 148

追求内心体验与写意性的表演技艺完美结合的境界——论李紫贵的导演艺术&朱恒夫 155

程式化,还是生活化?——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陈世雄 168

“京剧表演体系”杂谈&马名群 195

京剧“人情戏”表演方法初探&刘思远 魏莉莎 203

论戏曲演员和角色的距离&陈恬 216

传统京剧程式性舞台语言表演功能论&孙红侠 227

从“兰花指”到“马舞”——阶级观念对戏曲表演的渗透与革命样式的诞生&平林宣和 238

炼形化气,炼气成神——戏曲表演教学研究&涂玲慧 245

京剧表演的圆融之美&张尧 254

“理想范本”与京剧表演理论建构&钟鸣 262

京剧舞台上“跷”的美学含义&马爱莲 272

一个主轴,两个经度,三个纬度——论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建构&井昊 徐龙飞 280

厘清概念、框定范畴——关于构建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董德光 288

京剧表演辩证法研究&张尧 301

京剧舞台:线的节律与圆的境界&施旭升 313

京剧舞台现状&郝荫柏 327

浅谈京剧表演的空间艺术&邹德旺 332

论京剧语言—表演体系以叙述为重的三重特征——以梅兰芳《宇宙锋·修本》的表演和部分名剧的语言为例&刘小梅 339

京剧表演中的“传神”&刘志梅 349

十戏九不同——梅英与色空艺术形象塑造的比较&生媛媛 357

辛亥革命后戏曲艺术思想的多元并峙&朱俊玲 365

从《马前泼水》等剧目看戏曲形体动作&李轶博 376

试论京剧演员的个人修养&刘沛瑜 384

试论京剧演员的成熟&李楠 389

京剧表演的传承与发展 397

京剧的戏班构成&周华斌 397

传统的底线&刘福民 413

“梅派”的保留、传承与创造——沈小梅先生的《玉堂春》在夏威夷&魏莉莎 424

京剧表演艺术的守格与创格&安葵 437

反哺:从京到昆——晚近京剧对昆剧影响管窥&王宁 444

传承不仅是形式&陆翱 451

略论新时期海派京剧表演艺术的创新特色&曹树钧 455

谈京剧题纲&戴云 468

“切末”、“行头”为表演锦上添花&张连 484

从楚调汉戏到京剧崛起&谢柏梁 494

合湾京剧的“京”声今变——对新编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价值探讨&李怡谨 503

致编导新京剧的话剧编剧和导演的一封信——兼析二十多年来新编京剧“赔本赚吆喝”的原因&和宝堂 525

京剧唱词考究&黄海澄 532

回归传统:京剧表演的复兴之路&张锋 537

中体西用:论郭小庄“雅音小集”的京剧改革&李伟 544

活用传统 融炼生活——浅谈刘长瑜对现代戏人物的塑造&张艳红 556

“青研班”学习体悟——“程式”在新创剧目中的运用&舒桐 564

从“九龙口”说起——以观演角度谈京剧表演体验与表现的统一&冯海荣 571

京剧新剧目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刘侗 579

多元文化与传统坚守——以京剧创作为例&王岩 585

京剧的语音亟待规范——呼吁建立“京剧音韵学”&王振麟 592

班曰徽班,调曰汉调——从传播的角度看京剧形成和武戏&宋波 601

京剧的行当与流派 615

谈流派&常立胜 615

溪水长流——试谈京剧流派&奎生 624

风格与宗派——京剧表演流派属性批判&张伟品 635

梅兰芳与京剧表演美学体系问题&邹元江 645

梅兰芳表演体系初探&秦华生 660

试论地域文化对京剧流派形成的影响&刘文峰 669

京剧流派断想&陈培仲 678

布莱希特与梅兰芳&叶 688

浅析汪(笑侬)派在辛亥革命前后对京剧表演理论体系的重要贡献&王政尧 698

谈谈武旦与刀马旦&王玉珍 712

末在京剧脚色中的“消失”&路应昆 715

梅兰芳戏曲影片创作简论&苏东花 722

梅氏表演体系与男旦存在的美学根据&黄海澄 732

草木芬芳——纪念芙蓉草(赵桐珊)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穆凡忠 741

京剧表演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以两位京胡大师与京剧流派的关系为例&李晓天 778

京胡与京剧流派&王彩云 785

《戏考》中人物行当的变化&陆大伟 793

认识行当&吕锁森 801

京剧行当的美学特征&谭静波 811

谈京剧小生的表演功法&张尧 824

从行当到人物——戏曲演员塑造角色的必由之路&池浚 833

当下京剧花脸艺术衰微原因之探析&赵锡淮 841

浅析京剧行当表演程式系统的失衡性&李小佳 847

王瑶卿经典剧目研究——《四郎探母》解析&于萍 853

试论马连良对京剧衰派老生戏的继承和发展&孙大乐 868

言派声腔艺术的道家风格&李和平 884

浅谈李金泉的李母形象塑造&李丽萍 896

漫谈谭派名票王君直&邵红 901

梅兰芳效应&Janne Risum 907

梅兰芳三种类型新编剧目艺术述评&张一帆 916

京剧梅派的“神韵”体验&林显源 935

“荀学”建设之我见&唐义刚 943

京丑表演艺术的戏剧功能和舞台意象&赵兴红 949

京剧老生“前三杰”流派艺术的社会心理透视&王萍 958

遗失的神韵&马晓惠 974

从濒临灭绝的京剧流派谈京剧传承&李小琴 977

“京剧流派”二题——流派艺术特点的成因与当前流派传承中的“特点凸显”&刘新阳 983

京剧早期流派体系的构建与影响&何毅 993

程长庚与京剧表演体系的形成&王灵均 999

浅说京剧龙套的美学品格&高明 1010

京剧教育与其他 1021

假面与脸谱&周华斌 1021

早期咏京剧诗歌浅论&赵山林 1044

现代戏运动的历程及其评价&翁思再 1063

清末上海“髦儿戏”初探&邱国明 1077

论戏曲音乐传统传承方式——“口传心授”辨析&海震 1093

《四郎探母》的文化政治&张炼红 1102

京剧文化传播多元性探究&周龙 1124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吴新苗 1132

20世纪早期文人京剧创作与“角儿”演剧风格创建的合力与难题——以齐如山、罗瘿公等为例&颜全毅 1145

20世纪初期上海京剧历史与神怪题材之文化意涵&林幸慧 1156

由传统审美到现代审美——读王安祈《传统戏曲的现代表现》&张伯昭 1179

谈戏曲编辑人才的提高与培养&王世勋 1193

《剧学月刊》:民国时期专业戏剧期刊的重镇——兼谈刊物的背景及“梅程党争”&谷曙光 1199

国粹京剧的文化之魂与文化个性&李佩伦 1210

不瘟不火,静水深流——浅谈京剧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王强 1218

京剧艺术理论历程五阶段&孙焕英 1224

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戏班的商业演出——从初期大陆戏班的在台演出情形看台湾地区商业演出路径的形成与台湾观众的观剧习惯&李宛儒 1229

论程派唱腔的学习和教学&王希宝 胡胜 1247

浅谈尚派教学的国戏规格——以尚派剧目为例&张娟 1254

“零件教学”与“提纯理念”——浅谈“戏曲表演普及型课程”的建构与实践&阎骏 1260

洋为中用 取长补短——谈西方表导演训练对戏曲表演的启示&赵群 1270

试论当前京表专业学生急需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几方面能力及意义&杜鹏 1276

京剧器乐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艺术硕士(MFA)的教学探索&杜凤元 1284

京剧表演专业本科入学专业考试评判标准研究&刘小军 1292

试谈戏曲导演在创作场面调度时的主要职能&王永庆 1297

崔嵬京剧电影对舞台的丰富补充&于凡林 1305

亮相在民间美术中的戏曲身影&李祥林 1317

近二十年京剧书目研究之现状&杨秀玲 1328

德艺双馨 继往开来——论高等戏曲教育与人文精神的传承&陈建平 1338

关于京剧教育的一些认识&焦敬阁 1347

20世纪上半叶“高峰阶段”的中国京剧艺术与西方现代美术“双峰并峙”观&张天翼 1354

京剧润腔技术的应用——视唱教学中的有效训练&孙晓洁 1365

重技轻论:一个演艺矫正教育的攻坚课题&孙焕英 1373

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浅谈京剧传统戏中月琴与京胡的合作&王欢 13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