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记忆的碎片  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
记忆的碎片  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

记忆的碎片 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良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2804553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文稿约90篇,均为作者为师友著述所写的序言或跋语。全书分为故籍翻新、耆老鸿踪、师友随谈、析津旧迹、闲言碎语五个部分。首有著名学者张元卿所写的序言。全书文章大多短小,但却融入了作者对天津文化的多方面深入思考,内容涉及到天津历史文化研究的指导思想、学术理念、研究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等方方面面,对进一步开展天津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传播,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记忆的碎片 津沽文化研究的杂述与琐思》目录

序言:综汇群芳开盛业&张元卿 1

编例 1

故籍翻新 3

一生悲苦话王樾——《双清书屋吟草》整理说明 3

八里台的当年风雅——《城南诗社集》整理前言 6

文情雅趣展重阳——《城南诗社集》编后记 9

“奇赏共欣”钟韵长——《蟫香馆诗钟》整理前言 11

啮余残纸剩蟫香——《蟫香馆别记》整理前言 14

说“良心话”的人——《〈中华画报〉白羽佚文》前言 16

李琴湘之骈词偶语——《择庐楹联录》整理说明 20

“两个家族”的纸上印记——《延古堂李氏族谱》编后记 23

珍视民间史料的发掘——《一九四九年一月之天津——解读徐天瑞日记》编后记 27

嗣响流芳在津门——《七二钟声》编后记 30

“不以诗鸣”的郭霭春——《残吟剩草笺补》编后记 33

打开历史真实大门的管钥——《鸦片战争与天津史料编年》编后记 36

耆老鸿踪 41

纷纭众口话严公——“严范孙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号”编后记 41

说不尽的王氏家族——《王仁安与王君直》前言 44

作为文艺家的李金藻——《金声琴韵录》编后记 47

文字的生命力——《刘云若逝世甲子纪念集》编后闲弹 50

小说家里多面手——《白羽研究专号》编后缀语 52

发现阎道生——《阅庐艺文记》代序 54

楚材晋用——《王度庐百年诞辰纪念号》编后闲言 57

也是“三步走”——《怀念郭霭春》编后 59

“抉求考存”纪前贤——《霭春先生文存》编后记 63

勿忘关永吉——《勿忘关永吉》前言 65

追忆“活字典”——《张仲纪念专号》前言 68

一点说明——《穿月斋社会历史学辑稿》编后 70

“仰止”与“瞻望”——《瞻望穿月斋》编后记 73

“周汝昌说”和“说周汝昌”——“周汝昌文化论坛专号”编后 75

邃谷书香——《邃谷书香》卷首 80

“避而远之”与“接而近之”——“来新夏教授米寿庆祝专号”编后 84

天津的来新夏——《九秩弢庵》编后记 87

“父业”与“子承”——“倪钟之民俗曲艺杂技论集”编后记 91

师友随谈 95

“汉王”与“嫁衣”——《津门文坛琐记》编后记 95

“乡情”的后果——《塘沽盐业史话》编后记 98

勤劬的硕果——《定轩著书录》弁首 101

章用秀及其“奇迹”——《师友论定轩》编后记 107

“圈外”与“个中”——《圈外谈艺录》编后记 110

脚踏着实地来消灭空白——《孙洪伊其人》编后记 112

勤勉务实有“老九”——《南市绝唱》后记 115

告别堤头——《口述堤头》编后 118

“华丽转身”的摄影家——《“新村”纪事》编后记 121

伟良伟矣——《来新夏著述提要》书后 124

“老学究”侯福志——《地质史上的天津》编后记 127

闲情逸致胜高头讲章——《津沽谈往录》编后记 130

与人方便的工程——《天津文史资料索引》编后记 132

痴情与执著——《天津文史资料索引》附记 134

“老广告”开篇——《老广告:散落的天津日记》前言 137

“丁丁”的杨柳青——《杨柳青琐话》编后记 140

历史的无穷趣味——《解放桥的前世今生》编后记 143

析津旧迹 149

打捞起的散碎珍珠——《大直沽琐记》编后记 149

殊途同归——《陈家沟杂谭》编后记 152

遗憾和补偿——《老城夫妻》编后记 155

抹不去的记忆——《消逝的老城》编后记 158

立此存照——《最后的南市》编后记 161

“永久黄”的挽歌——《最后的“永久黄”》代序 164

勿忘“百树村”——《百树村记忆》编后记 168

凝固的“音乐”或“历史”——《天津与韩国》后记 171

红楼和天津——《水西庄与红楼梦》编后记 174

非为“炫耀乡里”——《甲骨学与天津》编后赘语 177

“过隙”与“成尘”——《“赶大营”六章》弁首 179

唤醒尘封的记忆——《中华武士会百年纪念集》编后记 181

我的敝帚自珍——《鲜为人知的天津洋楼》前言 184

年轻真好——《清明习俗调查研究》后记 187

“求全”与“责备”——《沽上文苑著述谱》编后记 190

闲言碎语 195

宜时契古——《己丑消夏录》编辑缘起 195

破“文化沙漠”说——《己丑消夏续录》编后 197

《天津记忆》的闲话——《己丑秋季号》编后 199

无尽的感谢——《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天津论坛文集》编后语 202

铭记与感恩——《庚寅春季号》编后短言 205

遥想天津卫——《天津老胡同》编后记 207

瞻望百期——《庚寅秋季号》编后记 209

“好玩”和“有益”——《津门论剑杂录》编后记 211

敞开的“圈子”——《品味天津》编者按 214

抢救与行动——《走近铃铛阁》编后记 216

我的“梦回儿时”——《梦回儿时》后记 218

从零珠碎玉谈起——《辛卯杂录:津与沽》前言 221

旧闻历历堪补史——《天津河西忆旧》编后记 224

《天津记忆》百期纪念——《三年间》卷首 227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天津记忆》百期随感(《三年间》代前言) 229

《天津记忆》有崖略——关于“记忆”目录的说明 233

附录 239

关于创办《天津记忆》的设想(草稿版) 239

关于创办《天津记忆》的设想(正式版) 244

开篇的话——《天津记忆》年刊卷首语 248

也算是开场白——《天津记忆》周刊开篇絮语 251

关于《天津记忆》——兼作周刊约稿函 253

《天津记忆》半月刊编印缘起——一份文保志愿者工作简报的诞生 255

后记:我的“天津记忆”&杜鱼 2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