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 1
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 6
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 10
第一编 本质论 17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8
(一)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18
1.文学的意识性 18
2.文学的社会性 20
3.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关系 22
(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23
1.再现说 24
2.表现说 26
3.能动反映说 30
(三)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33
1.文学的真实性 33
2.文学的倾向性 42
3.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 45
4.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49
二、文学的审美特质 52
(一)文学的审美性质 52
1.文学的特殊对象 52
2.文学的特殊方式 55
3.文学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 60
(二)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63
1.形象性 63
2.情感性 65
3.想象性、虚拟性 68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71
(一)文学的基本手段是语言 71
1.表演艺术 72
2.造型艺术 72
3.综合艺术 73
4.语言艺术 74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80
1.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 81
2.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88
四、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94
(一)文学的美悦作用 98
(二)文学的认识作用 105
(三)文学的教育作用 113
第二编 构成论 121
一、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22
(一)文学作品内容概说 122
(二)文学作品的题材 125
1.题材的内涵 125
2.题材与素材的关系 126
3.题材的价值 129
4.题材的表现形态 133
(三)文学作品的主题 139
1.主题的内涵 139
2.主题的特性 141
3.主题的产生 151
4.主题审美蕴含的客观性 155
二、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159
(一)文学作品形式概说 159
(二)文学作品的语言 161
1.文学语言的内涵 161
2.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 164
3.人物语言与叙述人语言 171
4.文学语言的丰富和发展 175
(三)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176
1.表现手法的内涵 176
2.描写 177
3.叙述 181
4.抒情 184
5.议论 185
6.表现手法的不同分类 188
(四)文学作品的结构 189
1.结构的内涵 189
2.结构的表层与深层 196
3.结构的一般原则 201
(五)文学作品的体裁 204
1.体裁的内涵 204
2.诗歌 205
3.散文 211
4.小说 215
5.戏剧文学 219
6.影视文学 225
三、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33
(一)内容决定形式 233
(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 236
(三)内容与形式的互相渗透和转化 239
(四)内容和形式在审美高度上的统一 244
第三编 创作论 251
一、文学的创作过程 252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252
1.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252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256
3.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262
(二)创作过程 267
1.艺术积累阶段 267
2.艺术构思阶段 273
3.艺术表现阶段 283
二、典型形象和典型化 289
(一)典型形象 289
1.典型形象的意义和特征 289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07
(二)典型化 311
1.典型化是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和过程 311
2.典型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15
三、意境与意境的创造 319
(一)意境的涵义 319
(二)意境的创造 327
1.寓虚境于实境 327
2.化情思为景物 331
四、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337
(一)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征 337
1.形象思维的规律 337
2.形象思维的特征 344
(二)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356
1.两种思维方式在创作中是相辅相成的 356
2.文学创作中的抽象思维要纳入形象思维的轨道 357
五、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360
(一)文学的风格 360
1.风格的涵义 360
2.风格的类型和审美特征 365
3.风格的创造和表现 370
4.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376
5.风格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87
(二)文学的流派 392
1.文学流派的涵义和产生文学流派的条件 392
2.文学流派的具体形成及类型的大致区分 394
3.文学流派之间的竞赛和斗争的意义 396
第四编 发生发展论 401
一、文艺的起源和社会生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402
(一)文艺的起源 402
1.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403
2.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的生存活动 412
(二)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419
1.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19
2.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25
3.文学的发展与上层建筑其它部分的关系 431
二、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436
(一)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436
1.文学发展中历史继承性的必然性及其表现 436
2.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441
(二)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 446
1.文学发展中革新与创造的必然性 446
2.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451
(三)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453
三、创作原则的演变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462
(一)创作原则的演变 462
1.创作原则的涵义 462
2.文学思潮与创作原则的演变 463
3.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原则 477
(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478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479
2.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482
3.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485
四、社会主义文学 493
(一)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和服务对象 493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499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508
第五编 鉴赏批评论 517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意义及产生条件 518
(一)文学鉴赏的性质 518
1.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 518
2.文学鉴赏是读者的一种再创造活动 520
(二)文学鉴赏的意义 527
1.文学鉴赏是实现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的中间环节 527
2.文学鉴赏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一种力量 528
3.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530
(三)文学鉴赏产生的条件 531
1.必须具备可供鉴赏的客体 531
2.必须要有能够感受艺术美的鉴赏主体 532
3.鉴赏主体和鉴赏客体必须有某种适应性并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533
二、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心理特征 535
(一)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 535
1.感受形象阶段 535
2.审美判断阶段 537
3.体味、玩赏阶段 539
(二)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 541
1.文学鉴赏过程中充满联想和想象 541
2.文学鉴赏过程中有强烈的情感活动 545
3.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互相渗透 547
三、文学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551
(一)文学鉴赏的差异性 551
(二)文学鉴赏的一致性 557
(三)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560
1.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的涵义 560
2.文学鉴赏中“共鸣”的原因 561
四、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565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565
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 565
2.文学批评是以各种文学现象为其对象的 568
3.文学批评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569
4.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既相互伴生,又相对独立 572
5.文学批评始于文学鉴赏又高于文学鉴赏 574
6.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 575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 577
1.帮助作家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学创作的能力 577
2.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趣味 579
3.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加深对文学规律的认识,繁荣文学事业 580
五、文学批评的标准 582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582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585
六、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和批评家的修养 594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 594
1.文学批评应建立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 594
2.文学批评应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 594
3.文学批评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595
4.文学批评应有全面的整体的观点 596
5.文学批评应切实贯彻“双百”方针 598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 598
1.文学批评的方法是发展的、多样的 599
2.文学批评的方法是分层次的 600
3.文学批评的方法既各自独立,又互渗、互补 603
(三)批评家的修养 605
1.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广的知识 605
2.要有高度的理论修养 606
3.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 607
4.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理论勇气 607
5.要有理解作家的热忱,要有与作家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的真诚态度 608
后记 611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 散文卷 1》冯骥才著 2017
- 《程序逻辑及C语言编程》卢卫中,杨丽芳主编 2019
- 《海绵城市概论》刘娜娜,张婧,王雪琴 2017
- 《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 2019
- 《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 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周兢编 2015
- 《妈妈365天英语》(韩)申艺莉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