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性情与礼教  先秦儒学利人思想研究
性情与礼教  先秦儒学利人思想研究

性情与礼教 先秦儒学利人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6188522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生存论立场出发,对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性命问题、情感内涵以及情礼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考察。目的有三:一、揭示先秦儒学的独特生存意涵;二、为当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个案;三、在当代一面强调法治建设,一面力促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背景下,借助对情礼互证、礼法互补的阐释,寻求一种合理而系统的文化理解,为当代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注重把握个案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统一,理论原则与制度实践的统一,传统变迁与现实转化的统一,文化特质诠释与中西比较研究的统一。
《性情与礼教 先秦儒学利人思想研究》目录

上编 性命与人生——孟子性命思想研究 3

第一章 孟子性命思想研究述评 3

一 孟子性命思想概论 4

(一)思想之发端 4

(二)主题与意义 6

二 古今研究略论 8

(一)古代研究概要 8

(二)近现代研究概要 12

第二章 孟子人性论研究 20

一 孟子其人及其时代之人性论 20

(一)孟子其人 20

(二)孟子时代的人性论 24

二 孟子人性论的三层内涵 31

(一)有物有则 32

(二)以德为性 33

(三)则故言性 37

第三章 孟子心性论研究 43

一 心性论溯源 43

二 性由心显 46

(一)以心言性 46

(二)大体与小体 49

三 自觉与存养 53

(一)本心自觉 53

(二)存养本心 54

第四章 孟子身心论研究 57

一 孟子身心论概述 59

(一)身心论溯源 59

(二)孟子对身心关系的四点认识 60

二 孟子身心论的展开 64

(一)心志与人性 64

(二)心志与知言 66

(三)心志与养气 71

第五章 孟子性命论研究 81

一 孟子天人论概要 81

(一)天人论溯源 81

(二)孟子对天人关系的两点认识 88

二 孟子性命论解析 90

(一)性命论溯源 90

(二)孟子论性命之分合 94

结语 102

附录一 儒家道德的本原建构——以孔子为例的考察 105

一 儒家道德之本原 105

(一)天命予人 105

(二)致天命 107

二 性、命二重建构 109

(一)敬命成性 109

(二)才性与运命 113

三 关于任命与任性的反思 115

附录二 中国哲学人性思想之反思 118

一 基于现实存在的反思 118

二 三个环节 121

(一)原始自然环节 121

(二)文化自觉环节 122

(三)理想建构环节 127

三 两个主题 127

(一)超越 128

(二)建立 129

四 无限发展的文化理解活动 130

下编 情感与教化 133

第六章 儒学的情感世界 133

一 情感与人生 133

(一)道始于情 133

(二)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140

(三)五重情感世界 145

二 情感与当代生活 151

(一)情感与存在 151

(二)“自由”的解读 152

(三)情感的危机 154

第七章 理念、现实与教化——论儒家中道观的三重本体视界 156

一 儒家“中道”释义 156

(一)“中道”溯源 156

(二)解中与用中 158

二 三重本体视界 161

(一)理念视界下的儒家中道本体 161

(二)现实视界下的儒家中道本体 165

(三)教化视界下的儒家中道本体 166

三 本体、方法、立人 168

第八章 生活 哲学 规范——儒学传礼的当代启示 170

一 反本修古 不忘其初 170

二 天下之礼乱矣 174

三 返本开新 177

(一)儒学人道思想建构 178

(二)以义制礼 187

四 儒学传礼的意义与当代启示 194

(一)儒学传礼的意义 194

(二)儒学传礼的当代启示 198

第九章 儒学道德境界的多重性——以孔子“仁”学思想为例 201

一 仁与德性 201

二 仁与才性 204

参考文献 208

后记 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