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筑与居:震后居住空间的建构
筑与居:震后居住空间的建构

筑与居:震后居住空间的建构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纯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6193617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汶川地震后,章村居住空间的生成不仅仅表现为物理空间的生成过程,更是作为话语性实在被社会地建构的过程。震后居住空间作为话语性实在,是经由参与式话语、规划话语、技术话语、建筑话语、机构话语、政府官方话语、灾害话语等多重话语建构而成的。外部力量通过话语与权力的相互建构性,介入章村空间秩序的生产与干预,从而表明空间争夺成为章村震后居住空间生产的核心内容,即震后居住空间的生产表现为外部力量与社区争夺空间并实现意义表征的过程。这一空间争夺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特定空间形式的生产,二是由此空间形式所实现的特定的意义表征。空间争夺同样能够用于理解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社会工程中空间实践的运作逻辑。
《筑与居:震后居住空间的建构》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

第二节 研究田野 5

第三节 研究内容 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8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12

第二章 研究综述 14

第一节 灾害概念辨析 14

一 作为名词的灾害 14

二 作为定义的灾害 18

第二节 灾害观的演变 26

一 超自然灾害观 26

二 自然灾害观 29

三 社会灾害观 32

第三节 灾害研究范式与议题 36

一 范式与议题 36

二 汶川震灾研究 42

第四节 空间理论与经验研究 52

一 空间的内涵及理论脉络 52

二 空间的经验研究 55

三 简评:空间的社会建构 61

第五节 社会建构主义与话语分析 62

一 社会建构主义的内涵 62

二 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途径 66

三 福柯的话语分析及意义 68

第六节 常与非常:本文分析框架 71

一 常的意涵 72

二 常与非常:状态与过程 74

三 常与非常框架下农房重建话语的建构过程 75

第三章 灾害宣称:非常之震与农房重建 77

第一节 多难之邦:大灾与国家响应 77

一 被告知的地震 78

二 作为事实的伤亡数字 79

三 权威人物的在场 81

四 震灾应急预案与响应级别 82

五 灾情统计制度 85

六 规划出台 87

第二节 重创之村:外部力量与农房重建 89

一 震后章村面貌 89

二 社区与灾后短期响应 93

三 外部力量与灾后长期恢复重建 96

四 社区议程与农房重建 98

第三节 小结 102

第四章 空间生产:农房的统规统建 103

第一节 统规统建方案的确立 104

一 统规统建的优势 104

二 专家资源的应用 107

三 参与式社区工作方法 110

第二节 重建进度的控制 115

一 基金会与资金发放 116

二 地方政府与重建进度 120

三 村组干部与日常协调 123

第三节 分歧与弥合 124

一 援助金额的误解及发放方式 124

二 维修加固有无补助 127

三 施工队与工程监理的冲突 128

四 被骂的风水先生 130

五 弥合:盛大的拔河比赛 133

第四节 新居:统规统建空间的落成 135

第五节 小结 137

第五章 另类空间:农房重建的个体安排 138

第一节 自建空间的生成 139

一 全现浇结构房屋 139

二 全木结构房屋 144

三 未建成的木结构房 149

第二节 统规空间的个体安排 150

一 统规单包的房子 150

二 统建新居的格局变迁 153

三 统建新居泡水事件 162

第三节 小结 166

第六章 话语丛:居住空间的建构 168

第一节 居住空间:混杂现实的生成 168

一 空间作为干预对象 168

二 空间语义的生成 171

第二节 话语丛:居住空间的社会建构 176

一 外部力量还是内部力量:谁在重建 176

二 整体还是个体:谁的目标 179

三 制度性逻辑还是日常逻辑:谁的知识算数 185

四 话语丛:话语性现实的建构 192

第三节 小结 204

第七章 结语:空间争夺及其含义 206

第一节 灾害、混杂空间与话语丛 206

一 灾害情境:回到社会内部 206

二 空间生产:混杂空间与话语丛 207

第二节 空间争夺及其含义 208

一 空间意义与空间争夺 209

二 章村个案及其引申 211

参考文献 213

索引 228

后记 2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