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林森,周宁主编;叶隽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2884933
  • 页数:235 页
图书介绍: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 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本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1)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对外国作家产生冲击与影响?具体涉及到外国作家对中国文学的收纳与评说,外国作家眼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误读、误释,中国文学在外国的流布与影响,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题材与异国情调等等。(2)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作家如何接受外国文学,对中国作家接纳外来影响时的重整和创造,进行双向的考察和审视。(3)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展示出中外文学家在相关的思想命题所进行的同步思考及
上一篇:给孩子的截句下一篇:留德十年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目录

第一章 从“向度变型”到“格义立型”——作为现代中国知识资源的北欧文学之东渐侨易 1

一、作为日耳曼文化源起与分支的北欧一脉 3

二、现代中国之兼容并蓄:以北欧为中心 6

三、作为理论资源的侨易学观念细分:从“向度变型”到“格义立型” 10

四、理论思考与基本框架 13

上篇 文类意义与诗人巨像 19

第二章 易卜生戏剧该怎样理解?——以胡适、鲁迅的讨论为中心 21

一、易卜生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的地位问题——以刘大杰的评价为中心 23

二、从《易卜生号》到胡、鲁之争——以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为中心 27

三、胡适、鲁迅的观念异同及其留学背景——以留日学人之发凡起例为中心 31

四、易卜生的符号化功用 36

第三章 安徒生童话该怎样翻译?——以周作人批评、叶圣陶创作与叶君健翻译为中心 43

一、安徒生童话能这样译吗?——以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的批评为中心的讨论 45

二、1920年代的安徒生译介与中国现代文化场中的“儿童文学镜像”——以《安徒生号》为例 48

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的起点——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小论》 51

四、童话创作的实践及其安徒生影响——以叶圣陶为例 55

五、安徒生中国接受的翻译中介及其创化:叶君健的翻译史、文学史与交流史意义 59

六、日耳曼文化史谱系与“侨易新符”的意义 64

第四章 勃兰兑斯批评该怎样学习?——以若干刊物与知识精英为线索 67

一、从“三子星座”到“三刊挺勃”——《新青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的勃兰兑斯译介趋势 69

二、理论翻译的批评该怎样做?——韩侍桁《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的汉译及其批评回应&邓广铭、张芝联 75

三、为什么要学习批评?——从鲁迅到李长之的北欧精神之格义 84

下篇 镜像、范式与资源(文学镜像、戏剧比较、德国资源) 93

第五章 “娜拉形变”与“妇女解放”——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娜拉》之争 95

一、作为符号的娜拉:从北欧到中国 97

二、娜拉出走之前——茅盾、巴金的理解与《虹》、《家》的转义 100

三、娜拉走后怎样?——鲁迅、郭沫若的追问与回答及《伤逝》、《三个叛逆的女性》的意义 106

四、文学镜像侨易过程中的“舞台效应” 114

第六章 从“群鬼乱舞”到“诸家并起”——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范式的“易卜生类型”及其“网链立体点”意义 119

一、《群鬼》演出与众家评说 121

二、中国现代戏剧建立的背景与外来因素:洪深、田汉与欧阳予倩的易卜生因缘 130

三、曹禺的天才出现——以易卜生的影响为中心 136

四、我们该向易卜生学什么?——以曹禺为中心的讨论兼论留学背景是否重要 141

第七章 “德国原像”与“北欧精神”——从安徒生到汉姆生等的知识史背景及其德国资源 147

一、为什么要译斯特林堡?——周作人、胡适等的译介兼论瑞典—德国的侨易进路 149

二、挪威的德国背景——从易卜生到汉姆生的德国情结 156

三、丹麦—德国——安徒生、勃兰兑斯等的德国背景与欧洲纽带 160

四、北欧精神的德国烙印:以诗人为中心 165

第八章 结论:北欧精神之格义与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世界胸怀 171

一、从鲁迅到李长之:北欧精神在现代中国的主脉源流 173

二、中国日耳曼学界的北欧认知与日耳曼学的建构问题——以冯至、刘大杰、李长之等为中心 179

三、北欧精神之格义:在日耳曼文化谱系与世界胸怀参照下 187

附 “中国知识”的北欧侨易及其资源价值——以德系语境和若干精英为中心 191

一、勃兰兑斯对辜鸿铭认同的欧洲语境 193

二、斯特林堡的中国与东方知识考古 200

三、汉学桥梁、东学西渐与现代北欧文学之形成——德语系谱与欧洲语境的中国知识支撑 207

附录 211

1.西文一中文名词对照表 211

2.中文名词索引 213

参考文献 221

后记 229

编后记 2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