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下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下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庄华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90906
  • 页数:16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专著。全书凡四编三十八章,包括“政治编”的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崩溃、十六国政权的兴亡、东晋偏安江南、南朝盛衰、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统一国家的再建,“经济编”的汉末凋敝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赋税制度、徭役制度、货币制度、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发展状况、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经济思想,“文化编”的政治制度、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发展、文学的蓬勃发展、艺术的长足发展、建筑型制与风格、史学的繁荣和文献典籍的整理与发现、科学技术、教育、佛教的勃兴、道教产生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社会编”的家庭、家族和社区、社会等级结构、服饰风俗、饮食生活、居室与家具、交通、丧葬礼俗、娱乐习俗、岁时节令、士人时尚、重祀好鬼与宗教习俗等专题,内容涵盖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透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风貌。在写作上,作者突破分析史学的窠臼而采用实证的方法展开论述,征引丰富的史料来说明问题,从而使本书的许多论点建立在更加可信可靠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其科学性。本书内容宏富,体例新颖,立论平实,且富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下》目录
标签:新编 南北

第三编 文化篇 893

第十七章 政治制度 893

第一节 官制 893

一 中央官制 893

二 地方官制 912

第二节 军制 916

一 魏晋南朝的军制 916

二 北朝的军制 922

第三节 刑法 927

一 律令 927

二 刑名 932

第十八章 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发展 936

第一节 魏晋思想的觉醒 936

第二节 玄学的分派与论辩 939

一 何晏与王弼 940

二 嵇康与阮籍 944

三 向秀与郭象 950

第三节 进步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君权的批判 954

第四节 神灭论与物种变异学说 958

一 陶潜 958

二 何承天 960

三 范缜 960

四 刘峻 962

五 邢邵 963

第十九章 文学的蓬勃发展 965

第一节 建安文学的振兴 965

一 曹操 965

二 曹丕 969

三 曹植 973

四 “建安七子”及其诗文 981

五 蔡琰与其他作者的诗文 989

第二节 魏末晋初文学的演进 999

一 正始文学 999

二 太康文学 1006

第三节 晋宋之际五言诗的完全成熟 1019

一 陶渊明及其诗 1019

二 谢灵运及其诗 1024

三 颜延之及其诗 1026

四 鲍照及其诗、文与赋 1027

第四节 魏晋民歌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新发展 1035

一 魏晋民歌 1035

二 南朝乐府民歌 1043

三 北朝乐府民歌 1046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 1048

一 干宝《搜神记》 1049

二 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幽明录》 1053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056

一 曹丕《典论·论文》与陆机《文赋》 1057

二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1060

三 钟嵘及其《诗品》 1065

第二十章 艺术的长足发展 1070

第一节 书法艺术 1070

一 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及其成就 1070

二 南朝时期的书法家及其成就 1075

三 北朝时期的书法与魏碑 1080

第二节 绘画艺术 1083

一 三国两晋时期的画家及画作 1083

二 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及作品 1087

第三节 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1090

一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壁画 1090

二 敦煌莫高窟壁画 1091

三 麦积山石窟壁画 1091

四 云冈石窟造像艺术 1092

五 龙门石窟造像艺术 1092

第四节 杂伎艺术 1094

第五节 舞曲与舞蹈的新发展 1097

第二十一章 建筑的型制与风格 1104

第一节 都城建设 1104

一 邺城 1104

二 建业 1106

三 平城 1106

四 洛阳 1107

第二节 园林建筑 1108

一 北方私家园林 1109

二 南方私家园林 1110

三 皇家园林 1112

第三节 寺塔建筑 1112

一 洛阳永宁寺塔 1112

二 登封嵩岳寺塔 1113

三 洛阳景明寺塔 1113

四 南京琉璃塔 1114

第二十二章 史学的繁荣和文献典籍的整理与发现 1115

第一节 史学的繁荣 1115

一 同一史学领域内著述繁多 1115

二 新门类、新体制史学著作的涌现 1124

第二节 文献典籍的整理与分类 1137

第二十三章 科学技术的进步 1141

第一节 天文与历法 1141

一 天文 1141

二 历法 1145

第二节 数学、物理学与化学 1147

一 数学 1147

二 物理学 1149

三 化学 1151

第三节 医学与保健 1151

一 医学 1151

二 保健 1155

第四节 农业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1158

一 农业技术与《齐民要术》 1158

二 机械制造及运用 1159

第二十四章 教育的发展 1163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学校教育 1163

一 魏的学校教育 1163

二 蜀的学校教育 1173

三 吴的学校教育 1175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学校教育 1178

一 西晋的学校教育 1178

二 东晋的学校教育 1183

第三节 北方各少数族政权的教育 1191

一 前赵(匈奴)的学校教育 1191

二 后赵(羯)的学校教育 1192

三 前燕(鲜卑)的学校教育 1194

四 前秦(氐)的学校教育 1195

五 后秦(羌)的学校教育 1195

六 前凉(汉)的学校教育 1196

七 南凉(鲜卑)的学校教育 1197

八 北凉(匈奴)的学校教育 1197

九 西凉(汉)的学校教育 1198

第四节 南朝和北朝的学校教育 1199

一 南朝的学校教育 1199

二 北朝的学校教育 1221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教育 1243

一 科技教育 1243

二 艺术教育 1245

三 家庭教育 1246

四 社会教育 1250

五 军事教育 1251

六 宗教教育 1252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勃兴 1256

第一节 魏晋时期佛教的广泛传播 1256

一 西域僧徒来华 1256

二 中土僧俗西行术法 1258

三 佛经翻译 1259

四 兴建寺院,扩大传播场所 1262

第二节 南朝佛教的发展与反佛斗争 1263

一佛教的发展 1263

二 反佛斗争 1267

第三节 北朝时期的灭佛与佞佛 1270

一 灭佛 1270

二 佞佛 1272

第二十六章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1274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和《太平经》的传播 1274

第二节 葛洪与《抱朴子》 1275

第三节 陶弘景、寇谦之对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1278

一 陶弘景 1278

二 寇谦之 1279

第二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1282

第一节 与东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1282

一 高句丽、百济、新罗 1282

二 邪马台、大和 1284

第二节 与天竺、师子国的文化交流 1285

一 天竺五国 1286

二 师子国 1287

第三节 与波斯、大秦等西域诸国的文化交流 1288

一 大宛、大月氏、嚈哒 1288

二 波斯 1289

第四节 与南海诸国的文化交流 1290

一 林邑 1291

二 扶南 1291

三 狼牙修、丹丹与槃槃 1292

第四编 社会篇 1297

第二十八章 家庭、家族和社区 1297

第一节 家庭 1297

一 婚姻构成 1297

二 家庭关系 1308

三 其他婚俗 1327

第二节 家族 1332

第三节 社区 1337

一 村镇社区 1337

二 城市社区 1346

第二十九章 社会等级结构 1349

第一节 等级结构概貌 1349

一 皇室贵族 1349

二 士族、庶族 1354

三 自耕农 1363

四 商人 1368

五 客、门生、义故 1370

六 部曲 1372

七 士家、军户、吏干 1375

八 寺观依附人户 1386

九 奴婢 1388

十 杂户 1392

第二节 层间流动与等级升降 1400

一 士庶分流 1400

二 等级升降 1405

第三十章 服饰风俗 1412

第一节 官服 1412

第二节 一般冠服 1423

第三节 妇女服饰与容貌修饰 1432

一 妇女服饰 1432

二 容貌修饰 1437

第四节 戎服 1442

第三十一章 饮食生活 1446

第一节 主食 1446

第二节 菜肴 1456

一 水产与肉食 1456

二 果品与蔬菜 1461

三 调味品 1476

第三节 饮料 1489

一 酒 1489

二 茶 1493

第三十二章 居室与家具 1499

第一节 居室 1499

第二节 家具 1504

一 胡床 1504

二 床 1505

三 榻 1505

四 几、案 1506

五 椅、凳、墩 1506

六 帷帐 1506

第三十三章 交通 1508

第一节 牛车、驴车和羊车 1508

第二节 运输工具的创新与复制 1511

第三节 道路与驿站 1514

第四节 桥梁和船舰 1515

第三十四章 丧葬礼俗 1518

第一节 丧葬礼仪 1518

第二节 薄葬与厚葬 1522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葬法 1535

一 水葬 1535

二 归乡葬 1536

三 天葬 1536

四 火葬 1536

五 合葬 1537

第四节 陵墓 1538

第三十五章 娱乐习俗 1544

第一节 益智赛巧 1544

一 围棋 1544

二 象戏 1546

三 四维 1546

四 猜谜 1547

第二节 体育竞技 1548

一 投壶 1548

二 樗蒲 1549

三 弹棋 1550

四 藏钩 1552

五 击剑 1553

六 戏射 1553

七 爬杆 1554

八 相扑 1555

九 蹴鞠 1555

第三节 自娱自乐 1555

一 游览山水 1555

二 音乐欣赏 1558

三 吹啸 1559

第四节 其他活动 1562

一 斗鸭 1562

二 斗鸡 1563

三 斗草、斗凿 1563

第三十六章 岁时节令 1565

第一节 元日 1565

第二节 人日 1566

第三节 元宵节 1567

第四节 修褉节 1568

第五节 端午节 1569

第六节 七夕节 1570

第七节 重阳节 1571

第八节 腊日 1572

第九节 除夕 1573

第三十七章 士人时尚 1575

第一节 从清议到清谈 1575

一 从汉末的清议到魏晋的清谈 1575

二 清谈的内容和特点 1577

三 对清谈的评析 1581

第二节 药、酒和裸裎 1583

一 寒食散 1583

二 酗酒 1587

三 裸裎 1591

第三节 文人集会活动 1591

一 西园之会 1592

二 金谷之会 1592

三 兰亭之会 1594

四 乌衣集合 1595

五 西邸之会 1596

第三十八章 重祀好鬼与宗教习俗 1598

第一节 “好鬼”与重祀 1598

第二节 对自然的崇拜 1601

第三节 巫术、方术与禁忌 1604

第四节 宗教习俗 1607

主要参考书目 1609

后记 16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