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影像传播与社火文化的变迁  一个西北村庄的民族志研究
影像传播与社火文化的变迁  一个西北村庄的民族志研究

影像传播与社火文化的变迁 一个西北村庄的民族志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太平著;李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4378309
  • 页数:2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含六章和结语:第一章和二章是对本研究基本情况的介绍,主要是基本概念的梳理、研究对象的介绍、社火表演的历史等内容;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阐释和描述村民影像接受和观看的体验和日常实践以及影像传播对社火文化的影响;第六章是本书的一个功能化的现实延伸,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了影像传播在乡村文化建设的优势;结语部分是对本书描述和阐释的现象所作的总结和理论归纳。
《影像传播与社火文化的变迁 一个西北村庄的民族志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由来以及研究概述 1

一、选题的由来 1

二、研究概述 4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9

第三节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选择和应用 10

一、观察法 13

二、访谈 13

三、内容分析 14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文章结构 14

第一章 走进某村和社火影像传播的民族志研究 18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梳理:影像、影像传播、社火 19

一、影像 19

二、影像传播 22

三、社火 23

第二节 选择某村的必然性和社火影像传播研究的有效性 26

一、社火文化与影像技术融汇交流的实景地:某村的地理和人文 26

二、“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平衡:民族志对研究者的身份要求 41

第三节 研究影像技术与文化变迁的切入点:敬神娱人的传统社火 44

一、某村社火是北方农村社火文化的缩影 45

二、某村社火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 48

第二章 某村社火影像及其社会功能:身份认同和记忆保存 58

第一节 某村影像的历史:照片、电影、电视、影碟、手机 59

一、土电影:娱乐为主,宣传为辅 60

二、照片:承载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和时代记忆 60

三、电影:从疯狂追捧到倍受冷落 62

四、电视:唯一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众媒介 64

五、影碟影像:“与我相关性”的增强与“自他式观看”的形成 65

六、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影像:随时随地的娱乐 66

第二节 本地社火影像的生产和摄制 67

一、拍摄者:以乡村大学生和乡村教师为主 69

二、拍摄内容:社火表演内容的精心选择 70

三、摄制流程: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编辑 71

四、影像分发:从随意分发到登记分发 71

第三节 社火影像的社会功能 73

一、认知功能:社火文化的空间延伸 73

二、记忆维系:保存自我记忆和乡村社会记忆 77

三、情感体验:不安全感的消除 80

第三章 “自他式观看”:社火影像传播的心理动力 84

第一节 “自他式观看”:一个阐释框架 87

一、启发:从中层理论到“权力的媒介网络” 87

二、“自他式观看”的内涵:自我陌生化和自我社会化 92

第二节 “与我相关性”推动村民积极接触和解读社火影像 103

一、“与我相关性”是村民接触社火影像的内在动力 103

二、结构性因素影响社火影像的日常接触和喜好 111

第三节 社火影像的功能性使用和对自我的关注 118

一、自我陌生化:影像观看中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118

二、社火影像的功能性使用:选择、挪用和维护社会关系 125

第四节 社火的展演化和想象中自我形象的重构 135

一、展演循环提供了自我形象重构的平台 137

二、自我形象在关注与想象性关注中重构 139

第四章 复合式传播:影像传播心理动力的外化 146

第一节 社火影像的两级传播 148

一、“两级传播论”有助于理解乡村社火影像传播流 149

二、影像传播中舆论领袖的作用:选择、学习和教授 153

第二节 社火影像的差序传播 168

一、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造就了社火影像的“差序传播” 168

二、社火影像差序传播呈现典型的“圈子化传播”现象 183

三、“面子”诉求影响社火影像传播 187

第三节 社火影像的自我传播 191

一、“镜中我”和社火影像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力 192

二、“蛋式传播模式”和社火影像传播中隐密的心理变化 194

三、社火影像的自我传播:记忆的勾连、想象的自我和自我平衡 197

第四节 社火影像传播的外部动力 201

一、潜在动力:商业因素促进社火影像的流通 202

二、政策保障: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社火文化的间接推动 204

三、直接动因: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 209

第五章 影像传播与社火文化的重构:由行为到文化 216

第一节 内容重构:大众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侵蚀 217

一、社火学习方式的革命:从口传心授到以影像为师 218

二、被大众文化重构的社火文化 221

第二节 功能变迁:社火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社火化 230

一、社火影像与日常生活的互动 230

二、社火影像与日常生活的互构 234

第三节 感知方式的变迁:灵韵的消逝和弥散性受众的出现 235

一、社火影像驱逐传统社火的“灵韵” 235

二、社火表演的直接受众成为社火影像的弥散性受众 238

第四节 表演时空的重构:从仪式阈限到娱乐时空 240

一、社火影像中仪式性的衰落 242

二、同时性和镶嵌性的弱化与娱乐时空的出现 245

第六章 影像传播与文化变迁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248

第一节 乡村文化建设与影像传播 249

一、乡村文化建设路径上的不足:由上而下 249

二、影像传播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252

第二节 乡村文化建设中影像传播的思考 255

一、意见领袖的培养:乡村精英和乡村大学生 255

二、传播内容的挖掘:民俗文化及其影像化 257

三、传播路径的更新:上下互动的传播路径 260

四、传播对象的定位:明确以农民为主体 261

五、传播目标的设定:从被动接受者转向积极参与者 262

结 语 影像传播与传统社火文化的重构:启示与未来 265

一、作用方式:“心理能”通过作用于人间接促进社火文化变迁 266

二、传播模式:基于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复合式传播模式 269

三、影像的自他式传播(self-otherized communication)理论 272

四、传播技术与传统文化:修补、复兴还是加速消亡 273

五、论文存在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276

主要参考文献 278

附录 288

附录一 访谈提纲 288

附录二 某村“八字句”整理 291

附录三 田野调查图片选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