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德仁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203092087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目录

第一章 绘画的系统与本质 1

第一节 绘画学基本概念 1

一、什么是绘画学 1

二、绘画及艺术的定义 2

三、文化的诠释 5

第二节 世界美术三大系 8

一、理性主义美术——西方传统再现美术 9

二、非理性主义美术——西方现代派表现美术 11

三、理性与非理性合一的美术——中国画及东方美术 15

第三节 东方绘画的本质特征 18

一、艺术本体的两仪一元性 18

二、主体表现与客体再现的统一 20

三、具象与抽象的化一 23

四、有法与无法的合一 27

第四节 东方绘画的艺术认识论特征 30

一、艺术认识论的三个系统 30

二、中国画的认识论方法 32

三、内外合一认识论与理性非理性思维 35

四、超前性认识方法 36

五、认识活动的对应合一性 38

第二章 绘画四纲与形式构成 41

第一节 绘画表达因素之四纲 41

一、自然形象表达因素 41

二、笔法表达因素 44

三、形体抽象表达因素 47

四、色调抽象表达因素 50

第二节 四纲之分合与东西绘画的分野 53

一、西方哲学逻辑思维导致四纲分离 53

二、东方哲学道论思维导致四纲合一 56

三、中国画家对四纲合一的实践 58

第三节 四纲统一探索的理性途径与非理性途径 61

一、合与分的两仪一体性 61

二、理性的探索 62

三、非理性的探索与超理性境界 63

第四节 中国画的化境 66

一、化之哲学内涵 66

二、四纲的高度化一 68

三、理性与非理性的高度化一 70

第三章 绘画的创作 72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三要素 72

一、内容、形式与三要素 72

二、画意的内涵与创造 74

三、画法的内涵与创造 75

四、画体的内涵与创造 77

第二节 绘画创作的分科 78

一、绘画分科的方法和意义 78

二、中国画分科的门类 82

三、画家对画科的选择与开拓 83

第三节 绘画创作的过程 85

一、画意的产生与体现 85

二、画法与制作 87

第四节 工具材料的采用与改进 92

一、工具材料中的哲学 92

二、东方绘画的工具材料 95

三、工具材料的改进 96

第四章 绘画饰形学简论 98

第一节 饰形与饰形学 98

一、饰形——绘画中的“修辞” 98

二、饰形的基本原理 99

三、东方绘画是饰形学的海洋 101

四、饰形的哲学基础与美学意义 103

第二节 饰形格(传义类) 105

一、铺陈——以曲 105

二、借景——以直 106

三、拟人——不拟 106

四、比喻——不比 107

五、托物——即离 107

六、类情——非类 108

七、象征——非象 108

八、双关——非关 108

九、引兴——离物 109

十、讽喻——非喻 110

第三节 饰形格(结构类) 110

十一、概括——求多 110

十二、提炼——求繁 111

十三、增益——以减 112

十四、减损——以增 112

十五、裁接——非接 113

十六、衬托——非托 113

十七、错位——以正 114

十八、拼合——以分 114

十九、省略——求丰 115

二十、模糊——求显 116

第四节 饰形格(操作类) 117

二十一、潜藏——以露 117

二十二、化实——以虚 117

二十三、化虚——以实 117

二十四、遗缺——非缺 118

二十五、连缀——非连 119

二十六、赋象——非赋 120

二十七、夸张——以隐 120

二十八、移形——非形 121

二十九、抽象——还原 122

三十、超象——归质 122

第五节 饰形格的运用与研究 124

一、饰形格的运用与画家风格 124

二、饰形与四纲的关系 125

三、饰形学的探索研究方法 125

第五章 绘画艺术两极思维法 128

第一节 两极思维的特征 128

一、中国画发展中哲学思维的影响 128

二、东方哲学与两极思维 130

三、宇宙本体的两极性与思维的两极性 133

第二节 绘画中两极思维的运用 136

一、关于绘画的本质 136

二、关于造型 138

三、关于达意 140

四、关于趣味 142

五、关于用笔 143

六、关于传统 145

第三节 两极思维在创造探索中的应用 149

一、即正求反,两极扩展,扩展合一 149

二、众论求同,即同求反,同反合一 149

三、外合济内,内合济外,内外合一 150

四、两极含单,单极推两,单两合一 151

五、知与行合,行与知离,离合一体 151

六、理以化气,气以化理,理气化一 152

第六章 东方之道与审美 156

第一节 美学与思维 156

一、美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156

二、美学就是变美为真 158

三、变美为真的关键是思维 159

四、东方思维与东方美学理论 160

第二节 宇宙本体与美的本质 163

一、宇宙本体之道与思维 163

二、美与丑的对应一体性 166

三、审美本体之道与生原 168

四、美的本质 169

五、审美场与宇宙场 172

第三节 审美创造 174

一、审美创造与绘画的时空性 174

二、审美创造的基本法则 176

三、审美创造的极境 178

第四节 美学公式 179

一、西方美学家对美学公式的探讨 179

二、新的四条基本公式 181

三、从美学公式看世界三系美术的异同 182

第五节 艺术审美品评 186

一、审美品评与真善美 186

二、艺术之价值判断的方法 187

三、东方美术品评的四大类型 189

四、关于审美价值判断的价值判断 192

第七章 东方绘画教学法 195

第一节 艺术教学法与艺术派系 195

一、艺术教学法对派系的从属性及反作用 195

二、提高东方美术教学法水准是振兴东方美术的关键 198

三、东西方美术教学法的联系 200

第二节 东方绘画传统教学法之两大派 202

一、教派教学法 202

二、悟派教学法 204

第三节 两派教学法之比较 206

一、先艺后道与先道后艺 207

二、以理化气与以气化理 208

三、由外合内与由内合外 209

第四节 现代教学中的教悟结合 210

一、理性素养与非理性素养的普遍意义 210

二、教中之悟与悟中之教 211

三、几点教学法探索 213

第五节 绘画教学开合法 215

一、开合法的哲学渊薮 215

二、开合法的基本模式与要旨 219

三、开合法的具体运用 223

第六节 教学答问笔记例选 227

一、上篇 227

二、下篇 235

彩版一 世界绘画的三个系统 242

元代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部分 242

普桑《台阶上的圣家族》 243

毕加索《阿维农少女》 243

彩版二 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形式构成比较 244

八大山人《山水》 244

P.古斯顿《绘画》 245

P.B.鲁本斯《风景》 245

G.布拉克《房屋与树》 245

J.波洛克《秋天的节奏》 245

附图 246

1.战国《人物御龙帛画》 246

2.汉·画像碑(拓片)《宴乐舞伎》 247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局部 248

4-1.东晋·模印砖画像(拓片)《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之一 249

4-2.东晋·模印砖画像(拓片)《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之二 250

5.唐·敦煌壁画局部《维摩诘像》 251

6.唐·吴道子(传)《送子天王图》局部 252

7.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253

8.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254

9.五代·董源《夏山图卷》局部 255

10.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256

11.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局部 257

12.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 258

13.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259

14.北宋·李公麟《五马图卷》局部 260

15.宋人《折槛图》局部 261

16.南宋·马远《吕岩像轴》局部 262

17.南宋·梁楷《泼墨仙人》 263

18.南宋·夏珪《溪山清远图卷》局部 264

19.南宋·范安仁《鱼藻图》局部 265

20.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266

21.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局部 267

22.元·王蒙《溪山高逸图》 268

23.元·王冕《墨梅卷》 269

24.明·徐渭《葡萄图》 270

25.清·八大山人《梅花图》 271

26.清·石涛《泼墨山水卷》局部 272

27.清·黄慎《移情图》 273

28.清·郑燮《兰花图》 274

29.清·袁耀《蓬莱仙境图》 275

30.清·任伯年《三星图》 276

31.现代·齐白石《荷花影》 277

32.现代·黄宾虹《灵岩》 278

33.现代·徐悲鸿《群马》 279

34.现代·张大千《黄山文笔峰》 280

35.日本·室町时代·雪舟《四景山水·春景》 281

36.日本·安圭桃山时代·长谷川等伯《枯木猿猴图》 282

37.日本·江户时代·葛饰北斋《二美人图》 283

38.朝鲜·李朝·金斗梁《月夜山水图》 284

39.朝鲜·李朝·申润福《剑舞图》 285

著者作品选 286

1.盗仙草图1983年 286

2.落叶新诗1985年 287

4.碧溪秋泛1989年 288

3.秋涧鸣玉1989年 288

5.临流读易图1989年 289

6.写唐人诗意1989年 290

7.江山诗梦1989年 291

8.烟溪眠月图1989年 292

9.云霁天末之图1990年 293

附录 294

中国画理论系统的新探索——李德仁《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评介&赵力忠 294

东方绘画美学体系的整合与建构——李德仁《东方绘画学原理概论》述评&詹杭伦 2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