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标准化建设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标准化建设研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标准化建设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剑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6863025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为一体的,具有特定定位、内涵和任务的新课程。课程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力从证明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比较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因此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效果甚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隐性教育和探究性教学等有待整合等等,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思想道德实效性的提高。我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三年,针对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本着构建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的价值取向,研究了创新改革《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的对策,该书就是我们对这项工作的研究性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标准化建设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对课程属性的探究 1

一、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必须依照其属性要求 1

二、课程属性、功能及其探究价值 3

三、课程的本质属性 7

(一)思想性 7

(二)政治性 9

(三)理论性 10

(四)教育性 11

(五)践履性 13

四、课程的功能属性 14

(一)主导性 14

(二)整合性 16

(三)人文性 17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属性 18

(一)整体性 18

(二)综合性 20

(三)基础性 20

六、课程类型属性 20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1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21

(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3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4

(五)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25

七、课程的教学目标属性 25

(一)现实性 25

(二)针对性 27

(三)增益性 27

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性 27

第二章 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29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 29

(一)教材体系 30

(二)教学体系 32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科学转化的必要性 34

(一)实施科学转化是为了凸显课程的政治性 35

(二)实施科学转化是为了强化内容的系统性 37

(三)实施科学转化是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38

(四)实施科学转化是为了追求目标的“知行合一”性 40

三、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科学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2

(一)体系转化中的“去根”倾向及原因 43

(二)体系转化中的“简单化”倾向及原因 44

(三)体系转化中的“碎片化”倾向及原因 45

(四)体系转化中的脱离实际倾向及原因 46

四、正确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47

(一)教学坚持以教材为本,吃透教材,完整、准确地把握课程教材体系 47

(二)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体系,体现教学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 48

(三)找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契合点,突出教学重点 50

(四)研究学生是课程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基础 51

第三章 增强问题意识导向 54

一、问题意识 56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 56

(二)问题意识的主要特征 57

(三)问题意识导向 59

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及其主要内容 62

三、问题意识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内容优化 77

(一)努力构建教学问题体系 77

(二)提炼聚焦有效教学问题 80

(三)积极回应重大现实问题 81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教学方法的模式运用 83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86

(二)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88

(三)问题解释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91

(四)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94

(五)重视问题逻辑教学方法的运用 96

第四章 案例的合理运用 100

一、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 101

(一)案例的概念 101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102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03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拓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 106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分析 106

(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遵循的原则 108

(三)拓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内容的方法途径 109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110

(一)案例的选取 111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12

四、教学案例的选取示例 116

(一)适应大学生活案例 116

(二)理想信念案例 120

(三)爱国主义教学案例 125

(四)人生观教学案例 128

(五)道德教育教学案例 130

(六)法律体系教学案例 133

(七)法治观念教学案例 136

(八)权利义务教学案例 139

第五章 开展专题式教学 142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引入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142

(一)开展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客观需要 143

(二)开展专题式教学是适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 144

二、专题式教学体系建构应遵循的原则 145

(一)教学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原则 145

(二)教学内容体现高度整合的原则 146

(三)教学过程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 146

三、专题式教学内容体系建构的设计思路 147

四、专题式教学体系建构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49

五、从教材向教学转化的专题教学成果 150

(一)专题一适应大学生活 开启人生征程 150

(二)专题二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55

(三)专题三继承爱国主义传统 159

(四)专题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64

(五)专题五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69

(六)专题六注重道德传承 提高个人修养 176

(七)专题七 法学基础理论 领会法律精神 183

(八)专题八学习宪法法律 弘扬宪法精神 189

(九)专题九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92

(十)专题十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97

第六章 整合多媒体设计 201

一、多媒体课件的发展 202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媒体的演变 202

(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课件设计的关系 204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05

(四)对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206

(五)相关概念 207

二、多媒体课件的理论借鉴 207

(一)认知负荷理论 207

(二)多媒体学习理论 212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分析 216

(一)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216

(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策略 221

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231

(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法 231

(二)多媒体课件呈现方式 236

第七章 教学团队协同合作 240

一、协同教学 242

(一)协同教学的意涵 242

(二)协同教学特点的分析 244

二、协同教学的理论依据 250

(一)系统科学的观点 250

(二)心理学的观点 253

(三)组织行为学的观点 257

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协同教学的实施 261

(一)建立经验共享平台,追求教师协同效益 261

(二)完善教学协同制度,保障教师的权利 264

(三)加强团队考核方式,促进教师协同性的提高 266

(四)根据专题教学现况,落实教学团队组建 267

后 记 26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