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亚新,陈杭平,刘君博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40474794
  • 页数:34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的编写定位是:在框架结构和内容编排上都凸显出独到的设计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兼顾和满足教科书在功能和形式上的一般要求。本书所谓的“鲜明特色”,是针对传统教材而言,即:改变以往简单地照搬现行立法结构,完全脱离民事诉讼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司法现实,将原本“鲜活”的、植根并运行于“生命母体”(诉讼过程)当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拆卸、分解为抽象、枯燥的失去“生命力”的零部件(从概念到概念);这样的论述无论怎样全面、详尽,也难改其“空对空”的、僵化抽象的本质。本书的全新立意就在于,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法律规定(零部件)还原到现实社会和民事诉讼的一般过程当中,还其“生命本源”,在诉讼运行的各种对应关系中讲解概念、分析原理、发现问题、运用规则;使学生既从中获取知识,又掌握学习和运用的方法。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目录

第1章 本书的构成与使用说明 1

第2章 诉讼程序中的实体形成 5

第1节 诉讼请求的构成 5

2.1.1 诉状的一般结构 5

2.1.2 法律关系 6

2.1.3 诉讼类型 8

2.1.4 请求权与法定事由 9

2.1.5 以上内容的示意图 10

延伸讨论 12

2-1-1 处分权原则 12

2-1-2 离婚案件中有关未成年子女抚养的请求类型 13

2-1-3 请求权与请求权竞合 14

第2节 程序展开中的实体形成 15

2.2.1 “重复起诉”的禁止 15

2.2.2 当事人攻击防御中的实体展开 17

2.2.3 案件实体内容的整体构成 19

延伸讨论 21

2-2-1辩论原则与自认 21

2-2-2法院的释明 23

2-2-3诉讼并合 24

第3章 审判主体(一):受理范围 27

第1节 关于审判主体的问题领域及制度构成 27

延伸讨论 28

3-1 民事审判权的国家间边界 28

第2节 对民事案件受理范围的一般理解 29

延伸讨论 30

3-2 我国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及数量的历史变迁 30

第3节 有关受理范围的解释论问题 32

3.3.1 具有“非对等”性质的纠纷争议 32

3.3.2 “非民事领域”的矛盾冲突 33

3.3.3 因其他制度安排及政策性考虑的排除情形 34

延伸讨论 35

3-3 所谓“告状难”现象与立案登记制改革 35

第4章 审判主体(二):管辖 38

第1节 关于管辖的一般原理 38

延伸讨论 40

4-1 法定管辖与意定管辖 40

第2节 我国管辖制度上的基本概念 41

4.2.1 级别管辖 41

4.2.2 地域管辖 42

4.2.3 专属管辖与协议管辖 44

延伸讨论 46

4-2 特殊地域管辖的具体内容 46

第3节 管辖程序操作的动态过程 49

4.3.1 当事人选择及法院内部对管辖的调整 49

4.3.2 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程序 52

延伸讨论 54

4-3 总结管辖概念的两个示意图 54

第5章 审判主体(三):审判组织、回避 56

第1节 审判组织 56

5.1.1 独任制与审判资格 56

5.1.2 合议庭的构成及相关问题 58

延伸讨论 60

5-1-1 我国民事诉讼特定语境下的“程序与组织” 60

5-1-2 人民陪审制的概况及相关论点 62

第2节 回避制度 64

延伸讨论 67

5-2 不同制度领域的相互交织:以回避和管辖为例 67

第6章 证据 68

第1节 有关证据的基本问题 68

6.1.1 证据的概念 68

6.1.2 证据的性质及分类等 69

6.1.3 归纳本节内容的图表 72

延伸讨论 72

6-1-1 待证事实与证明的对象 72

6-1-2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非法收集证据排除规则 73

第2节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 76

6.2.1 实物证据 77

6.2.2 言辞证据 80

6.2.3 过程型证据 83

延伸讨论 86

6-2 专家辅助人 86

第7章 证明 88

第1节 证明的过程 88

7.1.1 证明的认识论结构及在程序上的表现 88

7.1.2 证据的收集和提出 89

7.1.3 质证和证据的审查 91

延伸讨论 93

7-1-1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93

7-1-2 证据保全与证据公证 94

第2节 有关证明的模式图与证明标准 95

7.2.1 证明模式图 95

7.2.2 证明标准的内容和表述 96

延伸讨论 99

7-2-1 法官的自由心证 99

7-2-2 经验则与逻辑法则 100

第3节 举证责任及其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 103

7.3.1 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功能 103

7.3.2 举证责任的分配 105

7.3.3 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减轻 107

延伸讨论 109

7-3 司法实务中减轻当事人举证负担的种种做法 109

第8章 诉讼主体:当事人 112

第1节 当事人:类型与性质特征 112

8.1.1 公民(自然人) 113

8.1.2 法人和其他组织 114

8.1.3 当事人适格 115

延伸讨论 117

8-1 当事人适格的特殊类型 117

第2节 诉讼代理人的种类及功能 118

8.2.1 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118

8.2.2 委托代理 119

8.2.3 诉讼代理的分类及其他主体 120

延伸讨论 121

8-2 专业代理与公民代理 121

第9章 共同诉讼 123

第1节 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 123

9.1.1 两种共同诉讼类型的素描 124

9.1.2 必要共同诉讼之“不可分”的多种形态 125

9.1.3 普通共同诉讼所涉及的论点 127

延伸讨论 129

9-1 共同诉讼中的“诉讼标的”概念之解读 129

第2节 “不可分”与“可分”之间:类似的必要共同诉讼 131

9.2.1 必要共同诉讼之“固有”与“类似”的区别 131

9.2.2 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之“可分”与“不可分” 132

延伸讨论 134

9-2 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 134

第3节 共同诉讼的程序进行 135

9.3.1 当事人的追加 135

9.3.2 当事人诉讼行为对其他主体的影响 137

延伸讨论 138

9-3 诉的“主观合并”与“客观合并” 138

第10章 代表人诉讼 140

第1节 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140

10.1.1 诉讼类型及形成方式 141

10.1.2 程序的进行及相关论点 143

延伸讨论 145

10-1 司法实践中处理群体纠纷的多种方式 145

第2节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146

10.2.1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之程序结构 146

10.2.2 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与司法实务 150

延伸讨论 153

10-2 关于美国的集团诉讼 153

第3节 公益诉讼 154

10.3.1 公益诉讼的概念与第55条的立法背景 154

10.3.2 第55条的程序结构及解释适用 156

延伸讨论 158

10-3 作为第55条立法背景的司法实务动向 158

第11章 第三人参加诉讼 160

第1节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60

11.1.1 诉讼地位与基本形态 161

11.1.2 程序进行的相关问题 162

延伸讨论 164

11-1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共同诉讼的关联 164

第2节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66

11.2.1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不同类型 166

11.2.2 制度设计的问题与相关司法实务的走向 169

11.2.3 程序操作中的解释适用问题 170

延伸讨论 175

11-2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共同诉讼等其他复杂诉讼形态的关联 175

第3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 176

11.3.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适格问题 177

11.3.2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设计 180

延伸讨论 182

11-3 诉讼法学界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争论 182

第12章 保全、强制措施、诉讼费用 183

第1节 财产保全 183

12.1.1 财产保全的申请与审查 183

12.1.2 财产保全的实施与救济 185

延伸讨论 187

12-1 与财产保全实务相关的若干论点 187

第2节 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 188

12.2.1 行为保全 189

12.2.2 先予执行 191

延伸讨论 191

12-2 反家暴法规定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与行为保全 191

第3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193

延伸讨论 195

12-3 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在强制措施中的体现 195

第4节 诉讼费用 196

延伸讨论 198

12-4 我国诉讼费用制度的历史沿革 198

第13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200

第1节 立案程序:起诉与受理 200

13.1.1 起诉与受理 201

13.1.2 立案庭的程序活动及多种功能 204

延伸讨论 205

13-1 诉的利益 205

第2节 审理前的准备 206

13.2.1 送达 207

13.2.2 答辩、举证时限及相关的程序事项 209

13.2.3 其他准备活动和庭前会议 211

延伸讨论 212

13-2 有关程序进行的“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 212

第3节 开庭审理 213

13.3.1 开庭审理的意义 213

13.3.2 庭审程序的基本流程 214

13.3.3 与庭审相关的若干程序进路 216

延伸讨论 218

13-3 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 218

第4节 标准流程中断的若干情形 219

13.4.1 撤诉与按撤诉处理(视为撤诉) 219

13.4.2 一方缺席情形下的审理与裁判 221

13.4.3 诉讼的中止与终结 224

延伸讨论 226

13-4 期间与期日 226

第14章 简易程序、小额程序、调解 228

第1节 简易程序 228

14.1.1 简易程序的基本构成及特点 228

14.1.2 与简易程序适用相关的若干论点 230

延伸讨论 232

14-1 派出法庭及其民事审判活动 232

第2节 小额程序 233

14.2.1 小额程序的意义与制度构成 234

14.2.2 小额程序立法及实际操作的问题点 235

延伸讨论 237

14-2 “程序分化”广义的概念及其走向 237

第3节 调解 238

14.3.1 调解在诉讼中的多种表现 238

14.3.2 调解程序的特点、意义及其适用 240

14.3.3 法院调解的若干解释论问题 242

延伸讨论 244

14-3 从“调解型”到“审判型”的诉讼模式变迁 244

第15章 裁判:判决与裁定等 246

第1节 裁判的形式和种类 246

15.1.1 判决 246

15.1.2 裁定 249

15.1.3 决定、命令及法院的其他程序安排 250

延伸讨论 251

15-1 裁判文书的公开 251

第2节 裁判的效力 252

15.2.1 判决的既判力 253

15.2.2 判决的其他效力 255

15.2.3 裁定的效力及裁判生效的时间点 257

延伸讨论 259

15-2 裁判与指导性案例制度 259

第16章 第二审程序 261

第1节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262

16.1.1 上诉的提起 262

16.1.2 上诉的受理 264

延伸讨论 266

16-1 关于二审(上诉审)审理模式的理论分类 266

第2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 267

16.2.1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范围 268

16.2.2 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269

16.2.3 上诉的撤回与二审中的撤诉 269

延伸讨论 271

16-2 从“吴梅案”看二审中的撤回上诉与撤回起诉 271

第3节 第二审程序的裁判 272

16.3.1 依法改判 272

16.3.2 裁定发回重审 274

16.3.3 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 275

延伸讨论 277

16-3-1 发回重审案件的审理 277

16-3-2 全国法院二审民事案件结案的基本情况 278

第17章 审判监督程序 280

第1节 概述 280

17.1.1 再审的一般原理 280

17.1.2 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在立法上的沿革 281

17.1.3 审判监督程序的基本结构与法院依职权再审 283

延伸讨论 285

17-1 与再审相关的观念变化及数据的推移 285

第2节 当事人申请再审 287

17.2.1 再审申请的事由 287

17.2.2 再审申请涉及的其他程序事项 289

17.2.3 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 290

延伸讨论 292

17-2 案外人申请再审 292

第3节 民事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 293

17.3.1 抗诉 293

17.3.2 再审检察建议 295

延伸讨论 296

17-3 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及再审监督的情况 296

第4节 本案再审程序解释适用的若干问题 297

17.4.1 本案再审程序的特点 297

17.4.2 因抗诉和法院依职权提起的本案再审程序 299

延伸讨论 301

17-4 关于本案再审程序运行的若干数据 301

第18章 非讼程序 303

第1节 非讼程序概述 303

18.1.1 关于非讼程序的不同类型 303

18.1.2 程序的一般特点及非讼法理 305

延伸讨论 306

18-1 司法解释中的非讼程序及可能的“非讼化”趋势 306

第2节 特别程序 307

18.2.1 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 307

18.2.2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308

18.2.3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310

18.2.4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 311

18.2.5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313

延伸讨论 315

18-2 几种特别程序案件的标准流程图 315

第3节 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 316

18.3.1 督促程序 316

18.3.2 公示催告程序 319

延伸讨论 320

18-3 两种非讼程序的标准流程图 320

附录一 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一览表 322

附录二 课堂测验和期末考试试卷示例 324

附录三 案例分析作业示例 331

附录四 文内图表一览表 335

附录五 关键词和专门术语索引 337

附录六 参考文献一览表 3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