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金柱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44089104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全书绪论部分,第一章从宏观的层面上将人类知识信息的增长情况与图书出版的增长情况,出版业自身发展与转企改制对出版发展形成的压力和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意义、范围、方法等角度等方面,进行一个大致的背景交代与知识普及。第二章从创新活动的一般分类、创新活动的基本技法和创造性人格培养等三个层面对有关创新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叙述和介绍。第三章讲创新环境建设和创新环境研究,分别从时代精神、制度设计、城市规模和办公环境和信息网络等角度对创新环境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本书的本论部分,也是本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其中第四章到第七章,从创新分类的角度,分别对原始创新、再创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编辑创新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创新型的研究和开创式的探讨。第八章到第十章,从“三大出版”分类的角度,对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与编辑创新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思考和拓展型的研究。第十一、第十二章,则从畅销图书和图书策划基本方法与编辑创新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思考和叙述。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是全书的结尾部分,分别从创新思维视角与编辑创新的角度,对多种
《编辑学人丛书 编辑创新论纲》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要研究编辑创新 1

第一节 人类知识信息的增长与全球图书出版的增长情况 5

第二节 出版业转企改制与编辑创新 11

第三节 编辑创新的研究范畴、目的、意义与方法 17

第二章 创新的基础:创造学视阈下的创新 23

第一节 创造(创新)活动的一般分类 27

第二节 创造(创新)活动的基本技法 30

第三节 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素质 38

第三章 创新环境研究的新视野 49

第一节 时代特征对创新的决定意义 51

第二节 制度设计对创新的推动力量 58

第三节 城市规模对创新的催化作用 66

第四节 办公环境对创新的积极影响 71

第五节 信息网络对创新的提升功能 76

第四章 原创型创新与编辑创新 83

第一节 社会生活对编辑创新的基础作用 87

第二节 社会生产对编辑创新的主导作用 91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科技发展对编辑创新的引领作用 98

第四节 文学艺术对编辑创新的示范作用 112

第五章 再创型创新与编辑创新 121

第一节 从对前人见解的批判、否定中确立新理论 124

第二节 从对前人观点的修订、补充中提出新看法 130

第三节 从对前人成果的拓展、变异中开拓新市场 133

第六章 集成组合创新与编辑创新 139

第一节 主体附加与编辑创新 141

第二节 异类组合与编辑创新 148

第三节 集成组合与编辑创新 154

第七章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编辑创新 163

第一节 引进是一种创新方式 166

第二节 引进的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72

第三节 图书出版中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178

第八章 大众出版与编辑创新 187

第一节 大众出版的主要特征 190

第二节 虚构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195

第三节 非虚构类图书的种类及其他 200

第四节 非虚构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206

第九章 教育出版与编辑创新 211

第一节 教育教学研究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214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219

第三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223

第四节 中小学教辅类图书的编辑创新 228

第十章 专业出版与编辑创新 235

第一节 专业类图书编辑创新的一般方法 239

第二节 专业财经图书的编辑创新 243

第三节 专业法律图书的编辑创新 248

第四节 专业科技图书的编辑创新 253

第五节 专业医学图书的编辑创新 260

第十一章 畅销图书策划与编辑创新 267

第一节 畅销图书的板块构成 269

第二节 畅销图书的主题选择与内容锤炼 273

第三节 畅销图书营销策划的程序观察 277

第四节 畅销图书的宣传营销方法 283

第十二章 图书选题策划常用方法 289

第一节 主题策划法 292

第二节 专业策划法 294

第三节 特色策划法 296

第四节 补白策划法 299

第五节 渠道策划法 301

第六节 延伸策划法 303

第十三章 思维视角与编辑创新(上) 307

第一节 肯定—否定—待定视角 311

第二节 昨天—今天—明天视角 313

第三节 宏观—微观—中观视角 316

第四节 自我—大我—非我视角 320

第五节 有序—无序—可行视角 323

第六节 求同—求异—求合视角 327

第十四章 思维视角与编辑创新(下) 329

第一节 理论—实践—综合视角 331

第二节 哲学—艺术—实用视角 334

第三节 感性—理性—理想视角 337

第四节 红海—蓝海—紫海视角 341

第五节 线性—立体—互联网视角 343

主要参考文献 347

图书文献部分 347

论文文献部分 351

后记:不幸做了编书匠,一入深宫三十年 3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