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修订版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修订版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修订版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运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2465799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具体介绍了基于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范畴的翻译语境描写体系,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模式-途径”和“语境张力”两个视角对50余年来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集中对语言学途径进行反思,探讨其发展路径。下编基于上述对翻译研究发展规律的认识,借鉴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模式,构建了以“语用-功能”为主线的翻译语境描写理论框架,并结合翻译实例探讨了可开拓的描写项。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翻译语境描写论纲 修订版》目录

绪论 1

0.1 关于翻译理论和实践 1

0.2 关于翻译研究中的跨学科移植 3

0.3 翻译研究的学科间性 6

0.3.1 翻译研究的学科间性 6

0.3.2 学科间性视阈下的现代翻译研究“示意图” 8

0.3.3 理论研究诸范畴 9

0.3.4 理论研究诸范畴所体现的以植入式为主导的学科间性关系——首要关系 13

0.3.5 应用研究诸范畴 17

0.3.6 应用研究诸范畴所体现的以合作式为主导的学科间性关系——次要关系 22

0.3.7 小结 22

0.4 本书概要 23

上编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 29

第一章 语言学途径的反思 29

1.1 概说 29

1.2 “模式-途径”框架 30

1.2.1 翻译研究模式和理论移植途径 30

1.2.2 三大途径和两大流派 32

1.2.3 对两大流派关系的认识 34

1.3 “语境张力”框架 40

1.3.1 “语境张力”概念 40

1.3.2 各学派发展中的语境张力体现 41

1.3.3 语境张力下各学派的相对位置 48

1.3.4 语境张力的启示 50

第二章 语言学途径的发展 55

2.1 引言 55

2.2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工具范式 55

2.3 语言学途径作为一种学术话语 59

2.4 语言学途径的发展 64

2.4.1 语言学途径发展的供体理论 65

2.4.2 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转向 75

第三章 语言学途径的语境观——翻译语境 82

3.1 引言 82

3.2 语境的前理论概念(the pre-theoretical concept of context)——上下文 84

3.3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观 84

3.4 本书要建立的语境模式——语境视野模式 89

3.4.1 译者的语境视野 89

3.4.2 翻译研究者的语境视野 92

3.4.3 语境视野模式中的“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 95

3.5 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98

3.5.1 方法论上的启示——翻译研究者视野中的诸关系 98

3.5.2 认识论上的启示——翻译语境的属性 103

第四章 语言学途径的研究方法 109

4.1 引言 109

4.2 注意研究跨学科理论移植规律 109

4.3 描写和对比 114

4.4 描写研究的程序 116

4.5 语篇描写是语境研究的根本 118

4.6 对语料库建设的思考 121

4.7 研究者的立场 125

下编 翻译语境描写纲要 131

第五章 经验意义描写 131

5.1 概说 131

5.2 经验意义 132

5.2.1 经验意义潜势以及经验意义的谋议和重构 132

5.2.2 经验意义的解构和作者的经验 138

5.2.3 译者经验在翻译中的作用 142

5.2.4 小结和假设 148

5.3 视角 149

5.3.1 概说 149

5.3.2 叙述视角 150

5.3.3 时空视角 157

5.3.4 小结和假设 162

5.4 词语 162

5.4.1 词语的种类 162

5.4.2 概念性经验 163

5.4.3 感知性经验 166

5.4.4 事件性经验和关系性经验——及物过程 167

5.4.5 小结和假设 176

5.5 名物化 177

5.5.1 什么是名物化 177

5.5.2 “名词1+of+名词2”和“修饰语+中心词”结构 178

5.5.3 去名物化过程是心理过程 182

5.5.4 小结和假设 183

第六章 人际意义描写 184

6.1 概说 184

6.2 互动语旨 186

6.2.1 作者的呈现度 186

6.2.2 译者的可见性 194

6.2.3 感染力(pathos appeals) 198

6.2.4 语言变体 202

6.2.5 小结和假设 208

6.3 功能语旨 209

6.3.1 交际意图 209

6.3.2 话语特征 221

6.3.3 小结和假设 225

第七章 语篇意义描写 226

7.1 概说 226

7.2 语义重复链 226

7.2.1 衔接的实质是重复 226

7.2.2 语义重复的种类 229

7.2.3 小结和假设 234

7.3 心理情景和语言框架 234

7.3.1 概说 234

7.3.2 情景成分隐化和语言框架 235

7.3.3 高情景框架和低情景框架 241

7.3.4 汉语高情景框架赋予译者的自由(translator's license)和责任 243

7.3.5 小结和假设 249

7.4 互文性 250

7.4.1 互文性的含义 250

7.4.2 语篇间的互文关系 253

7.4.3 小结和假设 259

7.5 连贯 259

7.5.1 概说 259

7.5.2 连贯的心理属性 261

7.5.3 连贯的语篇属性 267

7.5.4 小结和假设 275

第八章 结语 277

8.1 对本书的总结 277

8.2 语言学途径发展随想 282

修订版后记 287

参考文献 2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