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分子病毒学  研究生  第3版
分子病毒学  研究生  第3版

分子病毒学 研究生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文林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7219020
  • 页数:468 页
图书介绍:该套教材以解决研究生科研和临床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立足点,以“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基础课系列主要围绕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从最初的科研设计到最终论文发表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临床课系列以临床诊疗的回顾·现状·展望为线索,通过对具有转折点意义的诊疗理论、技术或方法探索过程的回顾,目前诊疗中的困惑、局限与不足以及诊疗实践中应注意问题等现状的分析,以及所在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展望来探讨新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启发和培养临床创新思维。
《分子病毒学 研究生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毒学的历史与进化 1

一、病毒学前历史 1

二、病毒的发现 1

三、病毒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四、分子病毒学的发展 4

五、病毒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4

第二节 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6

一、病毒的定义 6

二、病毒的进化 7

三、病毒的分类 8

第二章 病毒的组成及基因组 17

第一节 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7

一、病毒衣壳的对称及吸附 17

二、病毒的螺旋状衣壳 18

三、二十面体(等轴)衣壳 19

四、复合体病毒衣壳 20

五、包被病毒 20

六、病毒的蛋白质 20

第二节 病毒的基因组及结构 23

一、病毒基因组的分类 23

二、大DNA病毒 23

三、小DNA病毒 24

四、RNA病毒(非节段基因组) 25

五、RNA病毒(节段基因组) 25

第三章 病毒吸附宿主细胞及其内化过程 29

第一节 细胞表面的结构特征 29

一、细胞外基质 29

二、细胞膜及膜蛋白 29

第二节 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 30

一、各种不同病毒的受体 30

二、病毒对受体的吸附 31

三、细胞对病毒的内吞作用 32

第三节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33

一、病毒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侵入宿主细胞 33

二、病毒通过内吞作用侵入宿主细胞 35

三、无包膜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36

四、参与病毒脱壳的分子 37

第四节 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核的分子机制 38

一、介导蛋白质入核的细胞通路 38

二、不同病毒基因组的入核机制 39

第四章 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42

第一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特点 42

一、半保留复制 42

二、复制原点与复制方向 42

三、连续复制与不连续复制 43

四、复制酶及附属蛋白 43

五、复制触发机制 45

第二节 病毒DNA复制的多样性 46

一、病毒DNA复制多样性的产生 46

二、病毒DNA复制方式 47

三、双链闭环DNA病毒的复制 47

四、双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 51

五、单链线性DNA病毒的复制 54

第三节 宿主细胞对病毒DNA复制的影响 55

一、病毒基因产物诱导宿主细胞复制蛋白的合成 55

二、Rb基因与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56

三、p53基因与DNA病毒复制 56

四、大量病毒复制蛋白的合成 56

五、病毒DNA的限制性复制 57

六、病毒DNA复制的亚细胞器分布及特点 58

第四节 病毒DNA的遗传与变异 58

一、DNA病毒遗传学特征 58

二、病毒基因组的重组 58

三、缺陷病毒 59

第五节 DNA病毒与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反应 60

一、DNA病毒复制与DNA损伤反应通路 60

二、DDR在抑制病毒诱导的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61

三、DDR在促进病毒DNA复制中的作用 63

四、DNA病毒复制与染色体不稳定性 64

第六节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调控 64

第七节 展望 65

第五章 RNA病毒的基因组复制 68

第一节 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复制 68

一、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69

二、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特征 70

三、宿主因子对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调控及影响 73

第二节 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76

一、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 77

二、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特征 77

三、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变异 78

第三节 双链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80

一、双链RNA病毒及其基因组结构 80

二、双链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调控 82

三、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调控 84

第四节 展望 89

第六章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 91

第一节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 91

一、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 91

二、λ噬菌体基因的表达调控 92

三、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 93

第二节 病毒基因的转录调控 93

一、转录的起始和转录复合体的建立 93

二、病毒蛋白在转录中的作用 94

第三节 病毒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96

一、转录产物的加工 96

二、转录产物的输出 98

三、病毒蛋白在转录后的调控作用 99

第四节 病毒基因的翻译及翻译后调控 101

一、多聚蛋白的合成和加工处理 101

二、渗漏扫描机制 101

三、翻译重新起始 102

四、核糖体可读框移位 102

五、翻译终止的抑制 103

第五节 各类病毒基因的表达调控 103

一、双链DNA病毒 103

二、单链DNA病毒 104

三、双链RNA病毒 104

四、正链RNA病毒 105

五、负链RNA病毒 105

六、带有DNA中间体的正链RNA病毒 106

七、带有RNA中间体的双链DNA病毒 106

第七章 病毒粒子的装配、成熟和释放 110

第一节 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10

一、D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10

二、RNA病毒核衣壳的装配 114

第二节 子代病毒粒子的成熟 117

一、病毒蛋白的水解加工 117

二、其他成熟反应 119

第三节 病毒包膜的获得 119

一、从核膜上获取包膜 119

二、从细胞质内膜上获取包膜 119

三、从细胞膜上获取包膜 119

第四节 病毒粒子的释放 121

一、无包膜病毒的释放 121

二、包膜病毒的释放 121

三、病毒在细胞之间的扩散 122

第八章 病毒感染的特点 125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125

一、急性感染 125

二、持续性感染 126

三、其他类型的感染 127

第二节 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 127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128

二、病毒在机体内的播散 128

三、病毒的组织亲嗜性 130

四、病毒的排出和传播 131

第三节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造成的损伤 131

一、杀细胞效应 132

二、非杀细胞效应 132

三、免疫病理损伤 133

第四节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135

一、细胞凋亡概述 135

二、病毒对细胞凋亡的抑制 137

三、病毒对细胞凋亡的诱导 140

第五节 宿主对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 142

一、遗传因素 142

二、非遗传因素 143

第九章 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 146

第一节 具有致瘤作用的病毒 146

一、致瘤性RNA病毒 146

二、致瘤性DNA病毒 148

第二节 病毒致瘤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50

一、EB病毒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50

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155

第三节 病毒编码产物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 157

一、细胞周期调节网络 157

二、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158

第四节 病毒编码产物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 161

一、细胞凋亡和胱天蛋白酶 161

二、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凋亡的抑制 161

三、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凋亡的诱导 163

第十章 病毒免疫 167

第一节 抗病毒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167

一、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特征 167

二、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 168

三、适应性抗病毒免疫反应 172

四、抗病毒免疫记忆 176

五、抗病毒免疫调节 177

第二节 病毒免疫逃逸的机制 178

一、限制病毒基因的表达 178

二、感染免疫特赦部位 178

三、逃避抗体和T细胞的识别 178

四、抑制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 179

五、阻碍抗原处理和提呈 179

六、干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 179

七、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 180

八、病毒抗原变异 180

第三节 病毒免疫研究的展望 180

第十一章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82

第一节 病毒疫苗 183

一、活疫苗 184

二、灭活疫苗 187

三、佐剂 188

四、亚单位疫苗 188

五、DNA疫苗 189

六、多肽疫苗 190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的化学治疗 190

一、抗病毒化疗药物的基本研发策略 192

二、核苷类似物 193

三、新型抗病毒化疗药物 194

四、抗病毒化疗药物的抗性 196

五、组合疗法 197

第三节 病毒性疾病的免疫治疗 198

一、细胞疗法 198

二、细胞因子疗法 199

三、抗体疗法 200

第四节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200

一、RNA疗法 201

二、抗病毒的基因治疗 203

第十二章 病毒载体与基因治疗 205

第一节 概述 205

一、病毒载体的发展简史 206

二、病毒载体的基本特征 206

第二节 逆转录病毒载体 207

一、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207

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207

三、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临床应用 207

第三节 DNA病毒载体 213

一、腺相关病毒载体 213

二、腺病毒载体 220

三、疱疹病毒载体 222

四、痘病毒载体 226

第四节 其他病毒载体 228

第五节 嵌合病毒载体 229

一、腺病毒嵌合载体 229

二、腺相关病毒嵌合载体 229

三、单纯疱疹病毒嵌合载体 230

第十三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32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分类与起源 232

第二节 HIV的特征 233

一、HIV的形态结构 233

二、HIV的基因组 233

三、HIV编码的蛋白质 234

第三节 HIV的生活周期 239

一、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39

二、逆转录、入核和整合 240

三、RNA的转录、剪接和进入胞质 241

四、结构蛋白质的表达、RNA包装及病毒颗粒的装配和成熟 242

五、HIV感染的潜伏状态 243

第四节 HIV的传播途径 243

一、血液传播 243

二、性接触传播 244

三、母婴传播 244

第五节 HIV的致病机制 244

一、HIV病毒的细胞毒性 244

二、HIV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45

三、对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影响 246

四、HIV与癌 246

第六节 HIV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 247

一、体液免疫反应 247

二、细胞免疫反应 247

三、其他天然抗HIV病毒复制的体液因子 248

第七节 HIV感染的病程和体内复制的动力学 248

一、病程演变 248

二、HIV在体内复制的动力学 249

第八节 HIV的治疗与预防 250

一、抗病毒的药物治疗 250

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条件下残余HIV复制的治疗和免疫重建 251

三、疫苗的发展 252

第九节 展望 253

第十四章 流行性感冒病毒 255

第一节 流感病毒的发现和分类 255

一、流感病毒的发现 255

二、流感病毒的分类 255

第二节 流感病毒的特征 256

一、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256

二、流感病毒的基因组 256

三、流感病毒编码蛋白功能 256

第三节 流感病毒的生活周期 259

一、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259

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 260

三、病毒蛋白的合成 260

四、病毒粒子的装配 260

五、病毒的出芽和释放 260

第四节 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 260

一、人群免疫力与致病机制 261

二、病毒蛋白与致病机制 261

三、宿主因子与致病机制 262

四、其他与致病力相关的因素 262

第五节 21世纪A型流感病毒的流行 262

一、人类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262

二、2004年H5N1禽流感病毒 263

三、2009年H1N1流感病毒 263

四、2013年H7N9禽流感病毒 263

第六节 展望 264

第十五章 汉坦病毒 266

第一节 汉坦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266

一、汉坦病毒的命名 266

二、汉坦病毒的型别 266

第二节 汉坦病毒的一般生物学和理化特性 267

一、汉坦病毒的传代培养 267

二、汉坦病毒的形态结构 268

三、汉坦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 268

四、汉坦病毒的一般理化特性和抵抗力 269

第三节 汉坦病毒的基因组 270

一、S基因 270

二、M基因 270

三、L基因 271

第四节 汉坦病毒的蛋白 271

一、核衣壳蛋白 271

二、糖蛋白Gn和Gc 273

三、RNA聚合酶 274

第五节 汉坦病毒的复制 274

一、汉坦病毒的受体 274

二、汉坦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276

三、汉坦病毒蛋白的转运和毒粒的装配 277

第六节 汉坦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278

一、不同动物宿主之间的汉坦病毒的差异 278

二、不同地域汉坦病毒之间的差异性 278

三、时间对汉坦病毒同源性的影响 279

四、汉坦病毒基因的重配 279

五、汉坦病毒变异对毒力的影响 279

第十六章 轮状病毒 282

第一节 轮状病毒的性状 282

一、分类 282

二、病毒颗粒 282

三、理化特性 283

第二节 病毒基因组 283

第三节 病毒蛋白 284

一、结构蛋白 284

二、非结构蛋白 285

第四节 轮状病毒复制 285

一、吸附、穿入及脱衣壳 286

二、复制与转录 286

三、装配 286

四、病毒释放 286

第五节 致病性 287

一、流行病学 287

二、发病机制 287

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88

四、诊断与治疗 289

五、预防 289

第十七章 肝炎病毒 29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92

一、概述 292

二、一般性状及生物学特征 292

三、基因组结构、功能及编码蛋白 293

四、病毒复制与胞内增殖 293

五、感染宿主与实验动物模型 294

六、发病机制 294

七、展望 29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 295

一、嗜肝DNA病毒概述 295

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295

三、病毒复制与感染 298

四、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 299

五、发病机制与免疫应答 301

六、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307

七、丁型肝炎病毒 309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310

一、概述 310

二、一般性状及理化性质 310

三、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 310

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变异 311

五、发病机制及免疫应答 312

第四节 戊型肝炎病毒 313

一、概述 313

二、病毒的理化特性 313

三、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314

四、实验动物与细胞培养 314

五、戊型肝炎疫苗 315

第十八章 腺病毒 320

第一节 腺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320

一、腺病毒的分类 320

二、腺病毒的毒粒结构 322

三、腺病毒的基因组构成 322

第二节 腺病毒基因组的转录 323

一、早期转录及早期蛋白 324

二、晚期转录及晚期蛋白 325

第三节 腺病毒的复制周期 325

一、吸附和内化 325

二、早期基因激活 326

三、宿主细胞激活 327

四、凋亡的抑制 328

五、病毒DNA复制 328

六、病毒晚期基因表达的激活 328

七、病毒装配和释放 329

第四节 腺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330

一、人类腺病毒感染的宿主 330

二、免疫逃逸 330

三、肿瘤发生 330

四、腺病毒感染的分子病理 331

第五节 腺病毒的应用 332

一、腺病毒载体的研究状况 332

二、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 332

三、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 333

四、靶向性重组腺病毒载体 333

第十九章 人乳头瘤病毒 338

第一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338

一、E6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38

二、E7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39

三、E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40

四、E1、E2、E4、L1、L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341

五、人乳头瘤病毒非编码区的结构与功能 342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自然生活史及相关疾病 342

一、人乳头瘤病毒的流行病学 342

二、人乳头瘤病毒传播途径及自然生活史 342

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疾病 343

四、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345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变异与宫颈癌 345

一、人乳头瘤病毒型内序列变异 346

二、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序列变异的功能意义 346

三、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变异与宫颈癌 347

四、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变异与宿主遗传学因素 347

第四节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348

一、机体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348

二、人乳头瘤病毒免疫逃逸机制 349

三、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研究 352

四、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疫苗研发的方向 353

第二十章 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 359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359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359

二、病毒复制 361

三、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363

第二节 巨细胞病毒 365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365

二、病毒复制 367

三、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369

第三节 EB病毒 371

一、病毒结构 371

二、EB病毒的感染机制 372

三、健康人对EB病毒感染的反应 376

四、免疫抑制个体对EB病毒感染的反应 379

第二十一章 朊病毒 382

第一节 朊病毒病的种类 382

一、动物朊病毒病 382

二、人类朊病毒病 384

三、人类朊病毒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385

第二节 朊病毒病的感染因子 386

一、感染途径及致病过程 387

二、感染因子的特征 387

三、朊病毒学说 388

第三节 宿主基因和种属屏障作用 389

一、宿主基因 389

二、人PRNP基因129位密码子的多态性 390

三、种属屏障现象 391

第四节 PrPC和PrPSc的生物学特征 392

一、正常PrPC蛋白 392

二、异常PrPSc蛋白 394

第五节 PrPC-PrPSc的构象转换和致病机制 395

一、蛋白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 395

二、PrPSc形成的模型 396

三、PrPSc形成过程中的分子伴侣 396

四、人工合成朊病毒 397

五、朊病毒病的致病机制 397

第六节 朊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处理原则 398

一、实验室诊断原则 398

二、朊病毒病患者的日常处理原则 399

三、实验室安全原则 400

第二十二章 SARS冠状病毒 402

第一节 SARS暴发流行的思考与启示 402

一、暴发流行 402

二、思考与启示 403

第二节 SARS冠状病毒的发现及其思考 403

第三节 SARS-CoV在冠状病毒属中的分类 404

第四节 SARS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405

一、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 405

二、SARS冠状病毒的理化性质 405

三、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406

四、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407

第五节 SARS冠状病毒的增殖和变异 408

一、SARS冠状病毒受体 408

二、SARS冠状病毒的增殖 409

三、SARS冠状病毒的变异 410

第六节 SARS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 410

一、SARS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410

二、SARS冠状病毒的发病机制 411

第七节 SARS冠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411

一、SARS冠状病毒的预防原则 411

二、SARS冠状病毒的治疗原则 412

第八节 展望 412

第二十三章 分子病毒学实验方法 414

第一节 细胞培养 414

一、细胞培养的分类 414

二、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414

三、细胞培养的方法 415

第二节 病毒的扩增与复制 415

一、PCR在病毒学领域的用途 416

二、PCR的基本原理 416

三、PCR步骤的要点 416

四、PCR的影响因素 416

五、几种特殊PCR技术和其他扩增技术 417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419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419

二、病毒的分离 419

三、分离病毒的鉴定 420

第四节 病毒效价测定 421

一、病毒核酸效价检测 421

二、病毒抗原效价检测 421

三、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效价检测 422

第五节 病毒的动物模型 422

一、RNA病毒敏感动物 423

二、DNA病毒敏感动物 425

三、其他病毒的敏感动物 425

第六节 病毒的结构分析 425

一、病毒核酸的分析 425

二、病毒蛋白的分析 426

第七节 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分析 427

一、染色质基因活化的研究方法 427

二、转录水平的研究方法 427

三、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检测 428

四、研究上游顺式作用元件的方法 428

五、转基因与基因敲除技术 428

第八节 杂交病毒的方法 428

一、核酸探针的分类 428

二、几种常见的杂交技术 429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 430

附录2 国内外病毒学期刊 431

附录3 病毒学研究相关网站 432

附录4 关键词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