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城市防灾学概要
城市防灾学概要

城市防灾学概要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幼坡,马丹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2206766
  • 页数:149 页
图书介绍:城市防灾学是新型的交叉学科。本书在论述城市防灾学学科体系、基础理论与实践,对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指导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城市、城市灾害及其主要特征,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路向;城市承灾脆弱性是城市发生各类灾害的主要原因,开展承灾脆弱性评价,发现、削弱、消除脆弱环节,为建设防灾城市提供依据;灾害情报的主要特征及其防灾减灾救灾功能与灾害情报系统示例分析;建设防灾城市的基本方针与规划要点;急救灾害医学的重要特征、实证研究、重要理论与实用价值;城市环境与环境灾害、灾害垃圾、环境保护与环境防灾学;“老龄化社会型灾害”老年人的紧急救援;灾害文化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文化功能。本书可供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的管理人员、规划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专业师生以及城市防灾学、灾害社会学、灾害情报学、灾害文化学、急救灾害医学等学科的相关人员参考。
《城市防灾学概要》目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1

1.1防灾学与城市防灾学 1

1.1.1防灾学 1

1.1.2综合防灾学 2

1.1.3建筑防灾学 4

1.1.4城市防灾学 4

1.2地震工程学专家对城市防灾认识上的转变 5

1.3我国城市防灾学的研究成果分析 7

1.3.1著作 7

1.3.2学术论文 9

1.4若干理性认识 13

1.4.1复合灾害论 13

1.4.2紧急救援“三救”论 14

1.4.3紧急救援要素系统论 15

1.4.4地震灾害管理程序化论 16

1.4.5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圆论 17

1.4.6救灾资源合理配置论 20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灾害 21

2.1城市的特征与类别 21

2.1.1城市 21

2.1.2城市的主要特征 21

2.1.3城市的主要类型 22

2.2城市灾害及其特征 24

2.2.1灾害 24

2.2.2防灾、减灾与救灾 25

2.2.3城市灾害的形成 26

2.2.4城市灾害的类型 26

2.3城市灾害的特征 28

2.3.1突发性与可预知性 28

2.3.2惨重性 29

2.3.3城市灾害的延续性 30

2.3.4城市灾害情报的准确性与速发性 33

第三章 城市承灾脆弱性 35

3.1城市承灾脆弱性 35

3.2我国城市的承灾脆弱性 36

3.3承灾脆弱性的示例分析 37

3.4城市承灾脆弱性的评价 39

3.4.1评价内容 39

3.4.2评价目标 44

第四章 灾害情报 47

4.1情报与灾害情报 47

4.1.1情报 47

4.1.2灾害情报 47

4.1.3自然灾害情报及其内容概要 48

4.2灾害情报的主要特征 49

4.2.1灾害情报的灾害特征 49

4.2.2灾害情报速发性——以地震灾害情报为例 50

4.2.3灾害情报传递途径的易损性 51

4.2.4灾害情报的动态性与静态性 53

4.2.5灾后情报向灾前情报转化特征 54

4.3灾害情报的综合防灾功能 54

4.3.1灾害情报功能的综合分析 54

4.3.2灾后情报转移为灾前情报的防灾效果 55

4.3.3灾害情报是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的情报保障 57

4.3.4历史灾害情报的功能 58

4.4灾害情报系统及其示例 59

4.4.1地理信息系统(GIS) 59

4.4.2“云防灾软件”系统 60

4.4.3地震预警情报系统 61

4.4.4灾害情报—灾情—决策情报系统模型 62

4.4.5实时地震防灾系统 63

4.4.6海啸预警系统 64

4.4.7广域急救灾害医学情报系统 64

第五章 防灾城市 65

5.1防灾城市 65

5.2建设防灾城市的基本方针 65

5.2.1设定风险高的灾害及其地域分布,并优先、重点采取防灾对策 65

5.2.2“三救”一体化 68

5.2.3减少人员伤亡 69

5.2.4逐步提高城市的防灾性能 70

5.2.5灾后城市能够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防疫条件 70

5.2.6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71

5.3防灾城市规划内容概要 71

5.3.1城市综合防灾的阶段性 71

5.3.2设定的灾害种类 73

5.3.3防灾城市规划的规划期 79

5.3.4防灾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 80

5.3.5防灾城市规划示例 82

第六章 急救灾害医学 84

6.1基本概念 84

6.2急救灾害医学的重要特征 86

6.2.1短时间、集中性地突现大量伤员 86

6.2.2重灾区的医学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86

6.2.3城市医学资源的供需平衡破坏 87

6.2.4伤情繁杂、医治难度大 88

6.2.5医治时间紧迫 88

6.3急救灾害医学的实证分析——以唐山地震为例 89

6.3.1向灾区紧急派遣医务人员(医疗队),调拨医疗设备和药品 89

6.3.2转运重伤员到外地治疗 91

6.3.3其他灾害 93

6.4灾害弱者与急救灾害医学 95

6.5我国急救灾害医学的几点思考 96

6.5.1急救灾害医学的急救功能及其充分发挥路向 96

6.5.2正视我国急救灾害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97

6.6急救灾害医学是重大地震灾害救援要素系统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101

第七章 环境灾害与防灾 104

7.1环境 104

7.2城市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 104

7.2.1城市环境污染 105

7.2.2城市环境污染的突发性与积累性 105

7.2.3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发生与治理模型 107

7.3灾害垃圾与垃圾灾害 108

7.3.1灾害垃圾的分类 108

7.3.2清除灾害垃圾与预防垃圾灾害的基本原则 109

7.3.3垃圾灾害的综合防灾 109

7.3.4灾害垃圾处理示例 110

7.4环境保护——预防环境灾害 111

7.4.1环境保护的类别 111

7.4.2环境保护及其体制 111

7.4.3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 112

7.5环境防灾学 115

第八章“老龄化社会型灾害”与老年人的紧急救援 116

8.1老龄化社会与“老龄化社会型灾害” 116

8.1.1老龄化社会 116

8.1.2“老龄化社会型灾害” 116

8.2老年人的自救能力、互救能力与紧急救援需求 117

8.2.1自理能力 117

8.2.2自救能力与互救能力 117

8.2.3老年人的紧急救援需求 118

8.3老年人紧急救援措施 118

8.3.1配置必需的医务人员、看护人员 118

8.3.2为老年人储备紧急救援物资 119

8.3.3老年人的防灾教育 119

8.3.4老年人服务机构的建设 120

8.3.5就近避难 120

8.4老年人地震灾害关联死及其对策 120

8.4.1地震灾害引发的环境骤变 120

8.4.2地震灾害关联死者主要是老年人 121

8.4.3地震灾害关联死及其具体原因分析 121

8.4.4减少老年人关联死的主要措施 123

第九章 灾害文化 124

9.1灾害文化 124

9.1.1定义 124

9.1.2灾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25

9.1.3灾害文化的分类 129

9.2地震文化的意义与内涵 130

9.3灾害文化的重要功能 132

9.4地震文化的消亡与永存 141

参考文献 1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