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答疑手册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答疑手册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答疑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加宁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4157628
  • 页数:1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内容划分完全按照考研政治五门课程及其所含的各个章节,其结构与考研大纲及大纲解析相一致,非常适合考生同步学习、同步答疑,考生无须再对自身学习计划进行额外的调整,非常方便。本书所列的知识点是基于最近十年的考研考试进行选择的结果,本书收录的疑难点也是考研考查的重点。所以,本书做到了疑难点与考试重点二合一,投入之余也能保证学习方向的准确,复习不会走偏。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答疑手册》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是什么? 1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2

4.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有什么不同? 2

5.如何分辨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

6.怎样区分唯物主义的几种不同历史形态? 3

7.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 4

8.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唯心辩证法和辩证唯心主义分别有什么不同? 4

9.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第一次彻底完备”? 5

10.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特征是什么? 5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1.辩证唯物主义定义“物质”时为什么要以“意识”作为参照? 6

2.客观实在性是什么意思? 6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有什么区别? 7

4.哲学的“运动”与实际生活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7

5.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 7

6.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什么? 8

7.哲学的“静止”指的是绝对的静止不动吗? 8

8.我们已学习了“运动”,但为什么还要学习“静止”? 8

9.为什么说时空是绝对的,同时还是相对的?为什么说时空是无限的,同时还是有限的? 9

10.意识为什么会同时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属性呢? 9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先遵循客观规律,但为什么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必须先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10

12.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什么意思,还有哪些概念与之相通呢? 10

1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自在”世界和“自为”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 11

14.整体为什么不仅仅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组合? 12

15.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属于发展呢? 12

16.发展永远都是一往无前的吗? 12

17.如何理解发展的过程是“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含义? 12

18.新事物和旧事物在发展中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13

19.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13

20.哲学中的矛盾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一样吗? 13

21.斗争性真的只体现为矛盾双方激烈对抗的形式吗? 14

22.同一性和统一性是同一个概念吗? 14

23.为什么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 14

24.如何区分“抓关键”和“看主流”? 15

25.量变和质变区分的根本标志“度”真的只是一条界线吗? 16

26.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16

27.现象中的真象和假象有什么区别? 17

28.假象和错觉之间有什么不同? 17

29.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意识有什么异同? 17

30.在分析题的材料中,我们应该如何分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8

31.在分析题的材料中,怎样才能分辨“质量互变规律”与“原因结果”? 19

32.在分析题的材料中,怎样能区分“必然性与偶然性”原理与“真理谬误”原理呢? 20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1

1.为什么人具有了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有间接经验呢? 21

2.“知行合一”与“知行统一”哪一种认识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21

3.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有什么关联? 22

4.为什么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 22

5.为什么人们除了认识的理性因素之外,还需要具有非理性因素呢? 23

6.是不是所有的认识都属于真理呢? 24

7.真理除了具有绝对性之外,为什么还具有相对性? 24

8.相对真理与谬误有什么区别呢? 25

9.在分析题的材料中,如何区分“现象和本质”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方法? 25

10.在分析题的材料中,原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如何识别? 27

11.在分析题的材料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识别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8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9

1.社会存在与经济基础之间有什么关系? 29

2.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分别与意识形态有什么关联? 30

3.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二者的发展节奏会永远一致吗? 30

4.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还是政治上层建筑? 31

5.阶级斗争是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1

6.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2

7.“人人创造历史”和“每个人都能创造各自的历史”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32

8.根据唯物史观,历史杰出人物能否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32

9.人的本质属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 33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33

1.商品与物品有什么区别? 33

2.在短期内,改变个别企业的必要劳动时间为什么不能改变商品的价值量? 34

3.商品的价值量和价格哪一个波动幅度更大? 35

4.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间有什么区别? 35

5.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之间有什么不同,分别都包含什么? 36

6.资本有机构成的哪种变化属于技术构成,哪种属于价值构成? 37

7.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37

8.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三个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 38

9.资本周转速度有哪些影响因素? 38

10.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有什么不同? 39

11.剩余价值与利润一样吗? 39

1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一样吗? 40

13.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垄断地租有什么区别? 40

1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之间有什么不同? 40

15.土地价格的波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41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1

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1.社会主义为什么首先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42

2.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43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什么具有多样性? 43

4.为什么说20世纪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43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4

1.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44

2.共产主义社会为什么一定能实现? 44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46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6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46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中国化? 47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47

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48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48

7.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49

8.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思想吗? 50

9.毛泽东思想分别是何时初步形成和走向成熟的? 52

10.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借助了什么基础和条件? 53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有什么关联? 53

1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别回答了什么基本的理论命题? 53

13.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和现实依据分别是什么? 54

14.邓小平理论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55

1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5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6

1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6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并确立的? 57

19.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57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8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为什么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8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8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有什么异同? 58

4.“一次革命论”与“二次革命论”为什么都是错误的? 59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如何形成、发展成熟的? 59

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60

7.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60

8.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0

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为什么是有可能实现的? 61

10.“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必须要处理好哪三者之间的关系? 61

11.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分别是什么? 62

12.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过几次统一战线? 62

13.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哪两个联盟? 63

14.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 63

15.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革命对象分别是谁? 63

16.中国的无产阶级自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什么特点? 64

1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分别是什么? 6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65

1.对中国资产阶级正确的划分方法是什么? 65

2.没收官僚资本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 65

3.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66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有什么可能性? 66

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什么必要性? 67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有什么可能性? 67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哪些? 68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68

9.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在实质上就等于无产阶级专政? 68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69

1.毛泽东的报告《论十大关系》指的到底是哪十大关系? 69

2.在《论十大关系》中,为什么第一大关系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70

3.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矛盾,是什么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 70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72

1.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72

2.“四个现代化”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72

3.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分别是什么? 73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分别是什么? 74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指什么? 74

6.“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75

7.党的“大局”到底指的是什么? 75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有什么特点? 76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76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76

2.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77

3.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7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77

1.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什么? 77

2.改革为什么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简单修补? 78

3.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不同? 78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78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79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79

1.社会主义为什么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79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79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还可以保留计划手段? 80

4.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80

5.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80

6.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1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82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还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82

9.多种分配方式具体分为哪些类型? 82

10.“按劳分配”中的“劳”的内涵是什么? 82

11.如何才能处理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 82

12.怎样能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3

1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83

14.应该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84

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84

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有哪些? 84

1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85

18.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85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5

1.怎样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85

2.我国政党制度有什么特征? 85

3.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本质不同? 86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般通过哪些形式来表现? 86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7

1.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7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87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88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分别是什么? 88

5.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8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9

1.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9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89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90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0

5.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90

6.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1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91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91

2.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91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92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92

1.台湾问题为什么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92

2.我党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什么重要原则? 92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和确立的? 93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93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有什么重要的发展? 9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94

1.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94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哪些基本原则? 95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5

1.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95

2.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为什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5

3.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哪两个范围的联盟? 96

4.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96

5.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97

6.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97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97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97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98

3.为什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98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99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什么是反帝反封建? 99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为什么都失败了? 99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为什么失败了? 100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00

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什么都失败了? 100

2.太平天国的主要成果为什么有进步意义? 101

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吗? 101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101

5.为什么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封建阶级,却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呢? 102

6.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是在什么时候? 102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02

1.辛亥革命虽未成功,但为什么说它仍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102

2.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10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3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3

2.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什么地方? 104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104

4.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大会议都分别代表着什么含义? 104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5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105

2.毛泽东同志的哪一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06

3.“左”倾和右倾错误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106

4.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出现和斗争过几次“左”倾错误? 107

5.“左”倾错误给我党的工作和事业带来过什么样的严重损失? 109

6.我党一再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源是什么? 110

7.我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出现和斗争过几次右倾错误? 110

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重要的工人运动有哪几次? 112

9.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农会是哪一个? 112

10.我党早期最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是谁? 113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3

1.“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3

2.两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114

3.“洛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4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游击战争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115

5.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怎样的人员构成? 115

6.将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116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16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哪几次重要的学生运动? 116

2.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待地主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117

3.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待富农的土地政策分别是什么? 118

4.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存在过哪三种不同的政治力量和建国方案? 119

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120

6.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121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12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22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和“五反”运动有什么区别? 122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2

3.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123

4.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123

5.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124

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具体分为几个阶段? 124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25

1.中共八大认为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125

2.中共八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分别提出了什么方针? 125

3.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126

4.《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26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是什么? 126

6.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 127

7.“四个现代化”构想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27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8

1.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基础的重要讲话是什么? 128

2.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党的哪次大会? 128

3.我党科学总结路线斗争经验教训的历史性文件有哪两次? 129

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具体是指什么? 130

5.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130

6.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 131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3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32

1.理想的本质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132

2.应该怎样对理想进行分类? 132

3.理想的意义是什么? 132

4.信念与理想有什么关系? 13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133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33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区别? 134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134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4

2.爱国主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现阶段的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135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135

4.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都是一致的”? 136

5.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内涵是什么? 136

6.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137

7.为什么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要有祖国”? 137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38

1.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观”字共同指的是什么? 138

2.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什么关系? 138

3.人生观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38

4.人为什么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39

5.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在哪八个字上? 139

6.科学高尚的人生观需要反对哪些错误的思想? 140

7.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的含义? 140

8.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41

9.在实践中应该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41

10.怎样保持自我的心理健康? 142

11.应该如何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 142

1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应该认识到什么? 143

13.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143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44

1.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144

2.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道德知识体系中分别居于什么地位? 144

3.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哪些主要内容? 145

4.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146

5.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要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46

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什么? 147

7.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47

8.为什么要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 148

9.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加强诚信美德建设? 148

10.为什么在法律关系中也要坚持诚实守信? 149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149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49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主要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149

3.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有哪些? 150

4.“法治”与“法制”有什么不同? 150

5.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150

6.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151

7.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151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有什么本质区别? 151

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51

10.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52

11.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哪些? 152

1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2

13.我国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152

14.民事权利制度是不是只针对财产权? 153

15.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153

16.商事法律制度包含哪几个方面? 153

17.行政法、经济法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指的是什么? 154

18.排除犯罪的事由有哪些? 154

19.我国的刑罚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154

20.刑事诉讼的管辖分为哪两类? 154

21.刑事诉讼中辩护是如何分类的? 155

22.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155

23.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5

24.调解包括几种类型? 155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156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涵有什么区别? 156

2.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途径有哪些? 156

3.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157

4.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157

5.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需要什么条件? 157

6.如何做到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58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58

1.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德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158

2.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怎样维护公共秩序? 158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9

4.如何实践和养成社会公德? 159

5.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网络秩序? 160

6.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有哪些具体形式? 160

7.《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分别都是什么? 161

8.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61

9.我国制定法律的机构是什么? 162

10.《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 162

11.处理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分别是什么? 162

12.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分别应是什么? 163

13.爱情的基本要素和道德要求分别是什么? 164

14.婚姻有哪些属性? 164

15.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包括哪些? 164

16.为什么要锤炼个人品德,并且怎样锤炼? 164

17.个人品德的功能和锤炼个人品德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165

18.增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165

19.在加强道德修养方面为什么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165

第五部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66

1.国际格局在冷战之后主要表现出哪些特征? 166

2.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冷战结束之后呈现出什么特点? 166

3.为什么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67

4.经济全球化为什么具有两面性? 167

5.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67

6.在分析题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外国“反动势力”对我国的各种负面评价? 168

7.当今发展中国家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168

8.南北关系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168

9.解决南北关系现存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169

10.新型大国关系具有什么内涵? 169

11.当前应该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 169

12.当今联合国居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 170

13.联合国改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170

14.西方干涉主义当前有什么新特点? 170

15.应该如何表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 170

16.应该如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171

附录1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172

附录2考研跨专业应跨到哪儿去 17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