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介寿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16046690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计划成果之一。作者对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利用人工地震测深断面及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资料,建立了岩石圈至软流圈三维速度模型及数据库;研究了地壳、岩石圈、软流圈的特征,以韧性剪切带为标志,对岩石圈二级单元分区;建立了岩石圈地温及力学强度模型,分析了岩石圈电性、密度和磁性,地壳及上地幔地化特征;根据深源包体,建立了华南地区岩石圈柱状图,对岩石圈的结构形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其历史演变和动力学过程等。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目录

序 1

前言 1

Contents 1

Foreword 1

Abstract 1

1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分区及其演化 1

1.1 引言 1

1.2 华南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的地质背景 2

1.2.1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特征 2

1.2.2 华南地区岩石圈漫长复杂的演化历史 3

1.2.3 华南地区东部的巨量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与成矿作用 11

1.2.4 现今华南是相对稳定地区 16

1.3 华南岩石圈的地球物理研究 16

1.3.1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 17

1.3.2 地学大断面及人工地震测深剖面 18

1.3.3 莫霍面的韧性剪切带及岩石圈分区 18

1.3.4 大地电磁测深观测 19

1.3.5 地热流密度观测 24

1.3.6 重磁场研究 25

2.2 地壳基本数据的来源 30

2 华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30

2.1 引言 30

2.3 地壳基本数据的采集与编制过程 31

2.4 爆破地震资料的处理 32

2.5 华南地区爆破地震的地壳速度结构 32

2.6 华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分区特点 48

2.7 地壳三维结构数据的采集与编制 52

2.7.1 数据采集方法 52

2.7.2 地壳三维速度模型的编制 55

2.8 华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模型 57

3.2 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原理及方法 68

3.2.1 地震面波频散层析成像 68

3 华南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的地震面波反演 68

3.1 引言 68

3.2.2 面波频散层析成像原理及方法 69

3.3 地震面波反演的原始数据处理 71

3.4 华南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图像 72

3.5 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 78

3.6 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剖面地质解释 81

3.6.1 软流圈内高速块体与岩石圈拆沉作用 83

3.6.2 固结圈结构与高速块体 85

3.7 结论 86

4 华南岩石圈热结构和力学结构 87

4.1 研究背景 87

4.2 华南地区大地热流 88

4.2.1 大地热流密度数据分布 88

4.2.2 大地热流密度值对地壳成分的约束 89

4.3 华南地区岩石圈温度结构特征 95

4.3.1 深部地热参数和岩石圈温度结构 95

4.3.2 关于华南地区岩石圈根的讨论 96

4.3.3 岩石圈根对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105

4.4 华南地区岩石圈力学结构特征 106

4.4.1 华南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变形的制约 108

4.5 华南及其他地区热岩石圈分区及其与热-构造年龄的关系 109

5 华南地区岩石圈地球化学结构 113

5.1 华南地区地壳物质结构 113

5.1.1 华夏地块地壳物质结构 113

5.1.2 扬子地块地壳物质结构 115

5.2 华南地区地壳及上地幔地球化学 117

5.2.1 华夏地块变质基底地球化学 118

5.2.2 扬子地块变质基底地球化学 121

5.2.3 扬子地块周缘岩石地球化学 126

5.3 华南花岗岩地球化学 130

5.3.1 花岗岩地球化学 130

5.3.2 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 133

5.4 华南地壳生长及演化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136

5.4.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场特征 137

5.4.2 华南地壳的生长演化的时间制约 139

5.5 华南地区岩石圈地球化学特性 145

6.1.1 晚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 149

6.1.2 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 149

6.1 华南玄武质火山岩的时空分布 149

6 华南地区包体岩石学及岩石圈物质结构 149

6.1.3 玄武质火山岩基本特征 151

6.2 深部岩石包体的时空分布 151

6.3 华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学与岩石圈地球化学特征 153

6.3.1 宁远-道县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53

6.3.2 桂粤闽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73

6.3.3 闽北-浙东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76

6.3.4 安徽女山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78

6.3.5 滇西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79

6.3.6 云南马关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180

6.4.1 华夏地块中南段岩石圈物质结构 181

6.4 华南地区岩石圈物质结构 181

6.4.2 华夏地块北段岩石圈物质结构 183

6.4.3 赣湘桂构造带岩石圈物质结构 183

6.4.4 下扬子地块岩石圈物质结构 183

6.4.5 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岩石圈物质结构 184

6.4.6 华南岩石圈物质组成基本特征 186

7.1 研究区概况 187

7.1.1 地形地貌特征 187

7 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 187

7.1.2 本区研究概况 188

7.2 研究方法及内容 189

7.3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 190

7.3.1 弹性波反射特征 190

7.3.2 密度与磁性特征 190

7.4 地学断面研究 195

7.4.1 断面地球物理场特征 195

7.4.2 重磁场人机交互解释 202

7.4.3 岩石圈底界反演 204

7.4.4 地学断面制作 206

7.4.5 地质解释 208

7.5 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 212

7.5.1 区域重磁场特征 212

7.5.2 沉积基底面重力场特征与沉积基底面 216

7.5.3 莫霍面重力场特征与莫霍面 219

7.5.4 岩石圈底界面(地热)特征 221

7.5.5 岩浆岩分布特征 222

7.5.6 岩石圈结构特征 222

7.6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演化初步讨论 224

7.6.1 岩石圈单元划分 224

7.6.2 岩石圈演化初步讨论 226

8 四川黑水-台湾花莲断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 231

8.1 断面地壳结构与变形构造格局 231

8.1.1 断面地壳结构 231

8.1.2 中上地壳变形构造格局 240

8.1.3 断面地壳结构整体特性 242

8.2 断面岩石圈结构类型与壳幔韧性剪切带 244

8.2.1 岩石圈高速块体与岩石圈结构样式 244

8.2.2 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 244

8.2.3 地学断面岩石圈构造分区 246

8.3.1 地学断面岩石圈构造类型特征 247

8.3 地学断面岩石圈上地幔结构 247

8.3.3 地学断面岩石圈厚度变化与上扬子岩石圈根 251

8.3.4 华南地区碰撞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 251

8.3.2 地学断面岩石圈物质结构模型 251

8.4 地学断面软流圈结构 252

8.4.1 软流圈厚度变化 253

8.4.2 软流圈vs速度结构 253

8.4.3 软流圈内高速异常体型式 253

8.4.4 软流圈低速异常体特征 253

8.4.5 软流圈下固结圈结构特征 254

9.1.1 岩石圈底界面划分与岩石圈厚度 255

9 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类型与动力学 255

9.1 华南地区幔块构造与岩石圈三维结构样式 255

9.1.2 岩石圈高速块体与幔块构造 258

9.1.3 岩石圈三维结构样式 259

9.1.4 岩石圈构造类型与华南岩石圈构造分区 260

9.2 华南地区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 263

9.2.1 岩石圈构造单元边界性质 263

9.2.2 岩石圈俯冲带与碰撞缝合带 263

9.2.3 华南周边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 264

9.2.4 华南岩石圈二级构造单元边界壳幔韧性剪切带 266

9.3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 267

9.3.1 增厚型造山带楔状岩石圈三维结构 267

9.3.2 克拉通型陆根状岩石圈三维结构 270

9.3.3 弱减薄型碎块状岩石圈三维结构 272

9.3.4 强减薄型碎块状岩石三维结构 277

9.3.5 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三维结构——动力学型式 282

9.4 华南地区软流圈结构及其对岩石圈结构的影响 284

9.4.1 华南地区软流圈厚度变化趋势 284

9.4.4 软流圈高速异常体特征与形成方式 285

9.4.3 软流圈低速异常体分布趋势 285

9.4.2 华南地区软流圈vs速度结构特征 285

9.5 华南及邻区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 287

9.5.1 大陆岩石圈伸展(拆沉)减薄作用与软流圈底侵作用 287

9.5.2 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与大陆岩石圈被动伸展作用 289

9.5.3 大陆岩石圈碰撞增厚作用与软流圈物质流变运移 290

9.6 华南地区岩石圈形成与演化 292

9.6.1 华南地区周边中新生代动力学态势 292

9.6.2 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模式 293

9.7 结论 295

参考文献 2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