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土地系统工程
土地系统工程

土地系统工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宝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0979008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土地系统工程这一学科的科学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合和系统的论述。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研究。
《土地系统工程》目录

上篇 理论与方法 3

第1章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概述 3

1.1 系统与系统论 3

1.1.1 系统的定义与属性 3

1.1.2 关于系统的几个基本术语 4

1.1.3 系统的分类 4

1.1.4 系统的数学描述 6

1.2.1 系统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 7

1.2 系统科学概述 7

1.2.2 系统科学的基本内容 8

1.2.3 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 9

1.2.4 系统科学的发展 11

1.3 系统工程概述 13

1.3.1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3

1.3.2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15

1.3.3 系统工程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16

1.3.4 系统工程的应用原则及其应用 19

2.1.1 土地和土地系统的基本概念 21

2.1 土地的系统性 21

第2章 土地系统与土地系统工程 21

2.1.2 土地系统与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22

2.1.3 土地系统化研究及其特征 22

2.1.4 我国传统土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2.2 土地系统工程 24

2.2.1 土地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4

2.2.2 土地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24

2.2.3 土地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24

2.2.4 土地系统工程的发展及展望 26

3.1.1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29

第3章 系统模型化与土地建模 29

3.1 系统模型化基本概念 29

3.1.2 系统模型的分类 30

3.1.3 基于计算机模型 33

3.2 系统模型化过程 33

3.2.1 系统建模的具体要求 33

3.2.2 系统模型化的基本理论 34

3.2.3 系统模型化程序 34

3.2.4 系统建模方法 35

3.3.1 数学模型的特点 36

3.3 土地系统数学建模 36

3.3.2 数学模型的分类 37

3.3.3 土地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 38

3.3.4 土地系统建模的基本步骤 39

3.3.5 土地系统数学建模工具 40

第4章 土地系统建模的数学方法(1) 41

4.1 层次分析方法(AHP) 41

4.1.1 AHP法的基本原理 41

4.1.2 AHP法的建模 42

4.1.3 AHP法的应用实例 45

4.2 主成分分析法 48

4.2.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8

4.2.2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49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建模 49

4.2.4 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50

4.3 回归分析法 53

4.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54

4.3.2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55

4.3.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7

4.3.4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58

4.3.5 应用举例——回归分析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 59

4.4 灰色系统方法 61

4.4.1 灰色系统方法概述 61

4.4.2 灰色关联分析 62

4.4.3 灰色系统建模(GM) 63

4.4.4 应用举例——灰色系统理论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67

4.5 线性规划法 69

4.5.1 线性规划模型建立 69

4.5.2 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71

4.5.3 应用举例——最优线性规划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77

4.6 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80

4.6.1 基本术语 80

4.6.2 状态转移概率及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82

4.6.3 马尔可夫预测方法的建模 82

4.6.4 应用举例——马尔可夫链在地价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86

4.7 投入产出分析法 89

4.7.1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类 89

4.7.2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90

4.7.3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91

4.7.4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与线性规划模型 94

4.7.5 应用举例——A县的投入产出分析及发展规划 96

4.8.1 模糊聚类分析法基本思想 100

4.8.2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100

4.8 模糊聚类分析法 100

4.8.3 模糊聚类的一般过程 101

4.9 模糊综合评判法 105

4.9.1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原理 105

4.9.2 模糊推论计算 106

4.9.3 应用举例 108

5.1.1 分形理论基本术语 111

第5章 土地系统建模的数学方法(2) 111

5.1 分形理论与方法 111

5.1.2 几种常见的分行 114

5.1.3 分形理论在土地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7

5.2 混沌理论与方法 119

5.2.1 混沌的定义、基本特征 119

5.2.2 混沌控制 121

5.2.3 应用举例 122

5.3.1 控制论的发展阶段 124

5.3 控制论 124

5.3.2 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125

5.3.3 经典控制论的传递函数模型 126

5.3.4 现代控制论的状态空间模型 128

5.3.5 大系统理论 129

5.3.6 应用举例——大系统理论在井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33

5.4 系统动力学 135

5.4.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135

5.4.3 系统动力学建模 137

5.4.2 系统动力学的步骤流程 137

5.4.4 应用举例 144

5.5 元胞自动机 149

5.5.1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与构成及其特征 149

5.5.2 元胞自动机的建模 150

5.5.3 元胞自动机的应用 153

第6章 土地系统分析 159

6.1 土地系统分析概述 159

6.1.1 土地系统分析 159

6.1.2 土地系统分析的尺度 159

6.1.3 土地系统分析的任务 159

6.2.1 土地系统分析的步骤 160

6.2 土地系统分析的步骤、理论与方法 160

6.2.2 土地系统分析的理论 161

6.2.3 土地系统分析的方法 161

6.3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 162

6.3.1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的概念、作用、任务与地位 162

6.3.2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63

6.3.3 目标集的建立 163

6.3.4 土地系统目标分析流程 164

6.4.1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概述 167

6.4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 167

6.4.2 土地系统环境因素分析与评价 168

6.4.3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流程 170

6.4.4 土地系统环境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71

6.5 土地系统结构分析 171

6.5.1 土地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方法 171

6.5.2 系统因素集分析 172

6.6 土地系统预测分析 173

6.6.1 土地系统预测的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173

6.5.4 土地系统结构分析流程 173

6.5.3 系统相关性分析 173

6.6.2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原理 176

6.6.3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步骤 178

6.6.4 土地系统预测的基本方法 181

6.7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182

6.7.1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概述 182

6.7.2 土地综合评价理论基础 184

6.7.3 土地系统综合评价基本方法 185

6.8.1 系统决策的基本定义 189

6.8 土地系统决策分析 189

6.7.4 对土地系统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确定 189

6.8.2 系统决策的方法、分类 190

6.8.3 土地系统优化决策模式 194

第7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196

7.1 土地信息系统 196

7.1.1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196

7.1.2 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 199

7.1.3 系统建设的组织准备 200

7.2 系统可行性分析 200

7.2.4 成本/效益分析 201

7.2.3 系统建设的经济条件 201

7.2.2 系统建设的技术条件 201

7.2.1 系统建设的数据条件 201

7.2.5 项目进度计划 202

7.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03

7.3.1 调查研究 203

7.3.2 工作流程分析 203

7.3.3 数据流程分析 205

7.3.4 数据结构框架设计 206

7.4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208

7.4.1 设计方法 208

7.4.2 数据结构设计 210

7.4.3 功能设计 213

7.4.4 界面设计 215

7.5 系统开发方案 216

7.5.1 土地系统开发方案的确定 216

7.5.2 系统开发人员组织 220

7.5.3 系统开发方案的优化 221

第8章 土地信息系统研究实例 224

8.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系统 224

8.1.1 土地复垦的基本工作 224

8.1.3 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25

8.1.2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系统的定义 225

8.2.1 土地评价及其基本工作 233

8.2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 233

8.2.2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定义 234

8.2.3 土地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 234

8.3 城市土地定级信息系统 246

8.3.1 城市土地定级标准及其基本工作 246

8.3.3 城市土地定级所需数据及其来源 249

8.3.4 城市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249

8.3.2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定义 249

8.4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56

8.4.1 地籍管理基本工作 256

8.4.2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257

8.5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 266

8.5.1 房地产产权产籍概念 266

8.5.2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内容体系 266

8.5.3 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 267

8.6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 272

8.6.1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工作 272

8.6.2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73

下篇 应用示范 283

第9章 土地调查系统工程 283

9.1 地籍调查 283

9.1.1 地籍调查的内容及程序 283

9.1.2 土地权属调查 285

9.1.3 地籍测量 286

9.1.4 变更地籍调查 287

9.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88

9.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概念 288

9.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289

9.2.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汇总 293

9.2.4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94

9.3 土地条件调查 294

9.3.1 土地条件调查的概念、内容 294

9.3.2 土地自然条件调查 295

9.3.3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297

9.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297

9.4.1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概念 297

9.4.4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工作程序 298

9.4.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方法 298

9.4.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298

9.5 应用案例——基于RS与GIS技术对兰州市西固区的城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分析 301

9.5.1 技术流程 301

9.5.2 外业调绘与数据库的生成 301

9.5.3 西固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 304

第10章 土地评价系统工程 306

10.1 土地评价概述 306

10.1.1 土地评价的概念 306

10.1.2 土地评价的原则 306

10.1.3 土地评价的类型 307

10.1.4 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 308

10.1.5 评价因素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确定 309

10.1.6 土地评价的程序 311

10.2 土地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313

10.2.1 景观生态和土地系统分析方法 313

10.2.2 参数法 314

10.2.3 模型方法 315

10.2.4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 317

10.3.1 武鸣县土地资源条件分析 320

10.3 应用实例——武鸣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系统 320

10.3.2 土地评价单元 323

10.3.3 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系统(LSENNS)的研究设计 324

10.3.4 武鸣县土地评价系统与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326

10.3.5 土地适宜性的神经网络评价 330

10.3.6 武鸣县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 334

第11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系统工程 336

11.1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 336

11.1.1 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 336

11.1.2 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337

1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系统工程 339

11.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地位、特点及任务 339

11.2.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340

11.2.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43

11.2.4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设计 344

11.3 土地利用详细及专项规划的系统工程 347

11.3.1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系统工程 347

11.3.2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系统工程 349

11.4.1 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例——以广西藤县为例 350

11.4 土地利用规划应用实例 350

11.4.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例——以兰溪县为例 358

第12章 土地整理与保护系统工程 364

12.1 土地整理的概述 364

12.1.1 土地整理的基本内涵 364

12.1.2 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 365

12.1.3 土地整理的任务和内容 366

12.1.4 土地整理的基本原则 368

12.1.5 土地整理的目标 369

12.1.6 土地整理的发展趋势 373

12.2 土地整理系统工程理论 374

12.2.1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 374

12.2.2 可持续利用理论 375

12.2.3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376

12.2.4 土地产权理论 376

12.2.5 人地协调理论 376

12.2.6 景观生态学理论 377

12.3 农村土地整理研究 377

12.3.1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涵及意义 377

12.3.3 农村土地整理的基本原则 378

12.3.2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容 378

12.3.4 农村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 379

12.4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380

12.4.1 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 380

12.4.2 城市土地整理的潜力 380

12.4.3 城市土地整理的程序和模式 381

12.5.1 土地系统与土地整理 383

12.5.2 土地整理系统分析原则 383

12.5 土地整理系统分析研究 383

12.5.3 土地整理的系统分析研究 384

12.6 土地整理评价研究 385

12.6.1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编制评价 385

12.6.2 土地整理项目区选择评价 387

12.6.3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389

12.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整理 392

12.7.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 392

12.7.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土地整理 393

12.7.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整理工作 394

12.8.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396

12.8 土地整理系统工程应用 396

12.8.2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编制 397

12.8.3 土地整理工程预算编制报告编制 398

第13章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 399

13.1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399

13.2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400

13.2.1 土地利用配置学科体系 400

13.2.2 土地利用配置的系统原理 400

13.2.3 土地利用配置的相关理论 400

13.3.1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的原则 402

13.3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402

13.3.2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任务及要点 403

13.3.3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方法论 404

13.4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405

13.4.1 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 405

13.4.2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机理 406

13.4.3 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 408

13.5 应用实例——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412

13.5.1 济南市城市土地概况 412

13.5.2 层次分析评价与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41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